壓力越來越大,是什麼奪走了我們的幸福感?

人們的幸福感無疑是受自身所處的時代綜合因素所決定,如何認識我們當今所處的時代?從社會財富上來講我們當然是處於一個最好的時代,因為物資財富及其豐沛;但從精神層面來看這,人們又普遍壓力越來越大,幸福感下降。

先看一組數據:

聯合國今年3月份發佈的《2019年世界幸福國家報告》,排名最前的依次是芬蘭、丹麥、挪威、冰島、賀蘭、瑞士、瑞典等北歐國家,其中前四名近幾年排名基本未變,中國從2017年的79位,下降到2018年的86位、2019年的93位,印度從2018年的133位下降到2019年的140位。

我們發現,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世界經濟發展最快、人口最多的國家並沒有因經濟的高速發展,國民的幸福指數得到相應的提高,反而有所下降,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幾乎國家破產的冰島卻連續幾年排名巋然不動。可見,經濟塊頭的大小和經濟發展的快慢並不是人們獲得幸福感的必要條件。

壓力越來越大,是什麼奪走了我們的幸福感?

圖片來自於網絡

我們如此努力為什麼卻缺少幸福感、又是什麼奪走了我們的幸福感呢?

一,分配失衡,貧富差距加大

眾所周知,人類近一百年所創造的財富已超過人類歷史財富的總和還要多,這是人類科技的進步和全球一體化分工合作的結果。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創造的財富在人類歷史上也是前無古人的,統計表明,僅僅從加入WTO以後的十五年裡所創造的財富就超過以前50年的7倍(中國數據)或9倍(美國數據)。

但伴隨著巨量財富增加,全世界都出現了財富分配不公、貧富差距不斷加大的現象,由此降低了社會廣大普通民眾的幸福感受並引發一些列社會問題。最近發生在智利的大規模示威騷亂,就是因貧富差距所引起的民怨積憤,真正的地鐵漲價只是一個引爆口而已。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從“摸著石頭過河”開始的,因沒有現成的機制體制可以以借鑑,幾十年快速發展下來,同樣造成了貧富差距不斷加大的問題。據《21世紀資本論》2018年4月公佈的中國貧富差距數據:早在

在2015年,中國最富有的10%的人群佔全部財產的比重為67%,最富有的1%的人群佔全部財產的比重為30%,而最底層50%的人群,只佔有全體財產的6.4%。相對於14億人口,1%也就是1400萬人,短短几十年中國製造富人的數量在人類的歷史上也是冠絕古今!

壓力越來越大,是什麼奪走了我們的幸福感?

圖片來自網絡

基尼係數是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聯合國歷年《世界幸福國家報告》排名靠前的國家,基尼係數基本都在0.25到0.3之間。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基尼係數從1988年的0.382、1994年的0.434、1997年的0.457,到新世紀,包括國內的多數研究型數據都表明已超過了0.5的國際公認基尼係數紅線。在2014年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者利用中國5所大學的6份調查數據,計算出了非官方的中國基尼係數為0.55,並稱中國的貧富差距已經超過美國,位居全球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列。

聯想到這些年中國是富人群體在世界各國爆買奢侈品,炒買各國的房產,可以說是基本符合以上事實的,中國的貧富差距已經實現了“趕英超美”的跨越。

壓力越來越大,是什麼奪走了我們的幸福感?

中國幾十年的改革開放的發展成果大部分被醫療、教育、高房價和腐敗給消耗掉了,這些是造成貧富差距不斷加大的幾個主要因素。

“不患寡而患不均”,貧富差距加大是人們幸福感降低的主要原因。

二,價值觀扭曲,人心浮躁

相對於客觀存在的貧富差距的現象,人們更關注的是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

經濟高速發展的幾十年,真正賺錢或者說既得利益的是哪些人?這些年遍觀身邊實例人們發現真正賺錢的是這些人:是那些撈一把就走的生意人、是那些會投機變通的人、是打政策擦邊球鑽政策空子的人、是那些接近權力能獲取各種資源的人、是那些“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的人,當然也包括許多不願在研發上投入享受國家政策和人口紅利賺錢的民企老闆……唯獨少有安於工作,靠勤勞致富的人。

我們也必須承認這些“先富起來的人”確實是抓住了時代發展的“機遇”,有些甚至是主動給予他們的“風口”,比如國企改制、比如金融創新、比如房地產……,但是這些人成了“成功人士”和社會效仿的榜樣,使得人們都以成敗論英雄、只看結果不看過程,造成整個投機成風、都想掙快錢,致使整個社會價值觀扭曲。

壓力越來越大,是什麼奪走了我們的幸福感?

如今逐漸告別原來粗獷經濟發展模式,隨著經濟的波動及發展速度的下降,在追求高質量發展方式的新常態下,原有傳統的許多“機遇”和“風口”逐一消失,精耕細作時代的到來,掙快錢已越來越難,扭曲的價值觀短期內又很難徹底改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使人充滿憂慮、人心浮躁。

三,信仰缺失,內心空虛

一個人沒有信仰,就沒有了精神寄託和希望,內心就會空虛;一個社會沒有信仰就會沒有了前進的方向和發展的動力,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個國家凝聚起來。

壓力越來越大,是什麼奪走了我們的幸福感?

捫心自問,我們社會如今確實缺少了信仰。如今人們包括一些社會精英,探討交流的話題更多是房子、車子、票子,金錢似乎成了人們一身追求的終極目標。當然,創造並擁有更多財富提高自身生活質量,是人生奮鬥的本身要義,但一味地在追求金錢物質的道路上矇眼狂奔,何時才算盡頭?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雨果:信仰人們所必須的,什麼也不信的人不會幸福,這說明,當達到一定物資基礎後,就應該有一定的精神追求,這樣人才會有幸福感。

正因為缺乏信仰,隨著經濟活動的加劇,使得如今社會產生了嚴重的信任危機。現在人們普遍信任度較低,相互提防多過彼此信任,曾經的“一諾千金”的美德、“夜不閉戶”的現象幾近消失,人人設防,安全感大為降低。

綜合而言,我們確實進入了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社會的發展和變革充滿著許多不確定性變化,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準確把握自己的命運,在歷史的長河裡我們終將承認自己的渺小。

人這一輩子,知足才能常樂,幸福都是比較出來的。《騎驢圖》上的一首打油詩:世人都說路不齊,別人騎馬我騎驢;回頭看看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

少年鮮衣怒馬、燈紅酒綠,中年山居茅屋、布衣蔬食,人的一身,都是一個由狂放不羈到承認自己渺小的參悟過程。

沒有一種享受比得上內心的安寧,沒有一種快樂比得上內心的祥和。

《菜根譚》裡有句話:“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內心的安穩才是幸福的真正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