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越来越大,是什么夺走了我们的幸福感?

人们的幸福感无疑是受自身所处的时代综合因素所决定,如何认识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从社会财富上来讲我们当然是处于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物资财富及其丰沛;但从精神层面来看这,人们又普遍压力越来越大,幸福感下降。

先看一组数据:

联合国今年3月份发布的《2019年世界幸福国家报告》,排名最前的依次是芬兰、丹麦、挪威、冰岛、贺兰、瑞士、瑞典等北欧国家,其中前四名近几年排名基本未变,中国从2017年的79位,下降到2018年的86位、2019年的93位,印度从2018年的133位下降到2019年的140位。

我们发现,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经济发展最快、人口最多的国家并没有因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的幸福指数得到相应的提高,反而有所下降,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几乎国家破产的冰岛却连续几年排名岿然不动。可见,经济块头的大小和经济发展的快慢并不是人们获得幸福感的必要条件。

压力越来越大,是什么夺走了我们的幸福感?

图片来自于网络

我们如此努力为什么却缺少幸福感、又是什么夺走了我们的幸福感呢?

一,分配失衡,贫富差距加大

众所周知,人类近一百年所创造的财富已超过人类历史财富的总和还要多,这是人类科技的进步和全球一体化分工合作的结果。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财富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前无古人的,统计表明,仅仅从加入WTO以后的十五年里所创造的财富就超过以前50年的7倍(中国数据)或9倍(美国数据)。

但伴随着巨量财富增加,全世界都出现了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现象,由此降低了社会广大普通民众的幸福感受并引发一些列社会问题。最近发生在智利的大规模示威骚乱,就是因贫富差距所引起的民怨积愤,真正的地铁涨价只是一个引爆口而已。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的,因没有现成的机制体制可以以借鉴,几十年快速发展下来,同样造成了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问题。据《21世纪资本论》2018年4月公布的中国贫富差距数据:早在

在2015年,中国最富有的10%的人群占全部财产的比重为67%,最富有的1%的人群占全部财产的比重为30%,而最底层50%的人群,只占有全体财产的6.4%。相对于14亿人口,1%也就是1400万人,短短几十年中国制造富人的数量在人类的历史上也是冠绝古今!

压力越来越大,是什么夺走了我们的幸福感?

图片来自网络

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联合国历年《世界幸福国家报告》排名靠前的国家,基尼系数基本都在0.25到0.3之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尼系数从1988年的0.382、1994年的0.434、1997年的0.457,到新世纪,包括国内的多数研究型数据都表明已超过了0.5的国际公认基尼系数红线。在2014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者利用中国5所大学的6份调查数据,计算出了非官方的中国基尼系数为0.55,并称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美国,位居全球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列。

联想到这些年中国是富人群体在世界各国爆买奢侈品,炒买各国的房产,可以说是基本符合以上事实的,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实现了“赶英超美”的跨越。

压力越来越大,是什么夺走了我们的幸福感?

中国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大部分被医疗、教育、高房价和腐败给消耗掉了,这些是造成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几个主要因素。

“不患寡而患不均”,贫富差距加大是人们幸福感降低的主要原因。

二,价值观扭曲,人心浮躁

相对于客观存在的贫富差距的现象,人们更关注的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

经济高速发展的几十年,真正赚钱或者说既得利益的是哪些人?这些年遍观身边实例人们发现真正赚钱的是这些人:是那些捞一把就走的生意人、是那些会投机变通的人、是打政策擦边球钻政策空子的人、是那些接近权力能获取各种资源的人、是那些“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的人,当然也包括许多不愿在研发上投入享受国家政策和人口红利赚钱的民企老板……唯独少有安于工作,靠勤劳致富的人。

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些“先富起来的人”确实是抓住了时代发展的“机遇”,有些甚至是主动给予他们的“风口”,比如国企改制、比如金融创新、比如房地产……,但是这些人成了“成功人士”和社会效仿的榜样,使得人们都以成败论英雄、只看结果不看过程,造成整个投机成风、都想挣快钱,致使整个社会价值观扭曲。

压力越来越大,是什么夺走了我们的幸福感?

如今逐渐告别原来粗犷经济发展模式,随着经济的波动及发展速度的下降,在追求高质量发展方式的新常态下,原有传统的许多“机遇”和“风口”逐一消失,精耕细作时代的到来,挣快钱已越来越难,扭曲的价值观短期内又很难彻底改变,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使人充满忧虑、人心浮躁。

三,信仰缺失,内心空虚

一个人没有信仰,就没有了精神寄托和希望,内心就会空虚;一个社会没有信仰就会没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动力,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压力越来越大,是什么夺走了我们的幸福感?

扪心自问,我们社会如今确实缺少了信仰。如今人们包括一些社会精英,探讨交流的话题更多是房子、车子、票子,金钱似乎成了人们一身追求的终极目标。当然,创造并拥有更多财富提高自身生活质量,是人生奋斗的本身要义,但一味地在追求金钱物质的道路上蒙眼狂奔,何时才算尽头?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雨果:信仰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幸福,这说明,当达到一定物资基础后,就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这样人才会有幸福感。

正因为缺乏信仰,随着经济活动的加剧,使得如今社会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现在人们普遍信任度较低,相互提防多过彼此信任,曾经的“一诺千金”的美德、“夜不闭户”的现象几近消失,人人设防,安全感大为降低。

综合而言,我们确实进入了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充满着许多不确定性变化,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准确把握自己的命运,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终将承认自己的渺小。

人这一辈子,知足才能常乐,幸福都是比较出来的。《骑驴图》上的一首打油诗:世人都说路不齐,别人骑马我骑驴;回头看看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少年鲜衣怒马、灯红酒绿,中年山居茅屋、布衣蔬食,人的一身,都是一个由狂放不羁到承认自己渺小的参悟过程。

没有一种享受比得上内心的安宁,没有一种快乐比得上内心的祥和。

《菜根谭》里有句话:“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内心的安稳才是幸福的真正来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