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最大的问题,是总想控制孩子

中国家长最大的问题,是总想控制孩子

01

“儿子,再吃一点这个菜吧!”

“吃饱了。”

“来,来!再吃一口吧!真的挺好吃的!”

“不吃!”

儿子把筷子往桌子上重重地一放,站起来走了。

妻子坐在那儿,一脸的不高兴。

这是最近我们家常有的场景。

由于今年的疫情,和全国许许多的学生一样,儿子不能开学,一直封闭在家。

儿子在家的时候,我们家的三餐都会特别丰富。

妻子总是变着花样给儿子做饭,想让儿子多吃一点,在饭桌上也是不断地劝,次数多了,就会引来儿子烦躁的拒绝。

今天又是这样。

我对正在生闷气的妻子说:“儿子都20岁了,难道还不知道自己吃什么、吃多少吗?如果他现在这些事还要听你的安排,你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吗?”

02

在电视剧《少年派》中,有一个超级学霸钱三一,他是当地的中考状元,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

钱三一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每天早上,母亲定时播放音乐,把钱三一叫醒。然后吃饭、喝补品、学习,一切都有条不紊,仿佛一架精确的机器在运行。

在其他家长的眼里,钱三一绝对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挑不出一点点瑕疵。

但另一个镜头,却让我们看到了钱三一的另一面:

钱三一从母亲那里接过盛有补品的碗,偷偷把手伸出窗外,让深色的液体沿着外墙流了下去。

看那外墙上的印记,显然已经是经年累月。

原来,一切都是伪装。

最终,因为一件特别普通的小事,钱三一和母亲吵了一架,离家出走。

他的妈妈痛苦、不解、崩溃,她怎么不明白,我是那么爱你,为你付出了一切,你竟然这么对我。

但怪谁呢?那么一个懂事、优秀的孩子,却被你爱得透不过气来!

03

我们很多中国的家长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总想控制孩子。

一方面,他们有意无意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总想牢牢控制在手心,希望孩子成长为自己期待的模样,不允许有一点偏离。

另一方面,家长总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自己为孩子承担得越多,就感觉越幸福。

这些家长忽视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在孩子幼年的时候,他们还不具备成熟的思想,没有什么生活自理能力,家长们当然可以这么做。

这时候,家长应该逐渐后退。

孩子的成长的过程,就是父母得体的退出过程。

不懂得退出的家长,只会和孩子相互讨厌,甚至相互伤害。

04

我们都知道,台湾作家刘墉教育孩子特别有经验,他的一对儿女都非常出色,儿子是哈佛大学博士,女儿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都是世界一流的名校。

有一年父亲节,刘墉给儿子写了这样一封信,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亲爱的儿子:

当你小的时候,我跟你打球从不让你,因为我希望你比我更强壮;

当你上高中的时候,我要你去远在曼哈顿的史蒂文森就读,因为我希望你独立。

当你进哈佛的时候,我要你自己选择科系,因为我希望你决定自己的未来;

当你拿到硕士时,我任你休学一年跑去阿拉斯加,因为我希望你自由 。

而今,你做什么我都支持,因为我希望你快乐。

你快乐,我就快乐!

中国家长最大的问题,是总想控制孩子

刘墉给孩子的并不是纯粹的快乐教育。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会激励孩子,给孩子做出安排。

但当孩子越来越大,他开始尊重孩子的意见,并且允许孩子试错。

他对孩子的管理,也是一个越来越松的过程。

如果孩子小时候就随着他的性子走,我们不给他一定的约束和指导,那是在害孩子。

如果孩子长大了还非得让他处处听我们的话,不给他自主权,那也是在害孩子。

05

每个人一生都需要两次“断奶”,一次是正常的生理断奶,这一点绝大多数家长都做得很好,就算孩子哭闹,也会狠心断掉。

另一次是孩子从青春期到成年这一段时间,他们需要走向独立,这个阶段,很多家长都做得不到位。

是的,在母亲面前,孩子不管长多大都是孩子。

但如果孩子都几十岁了,还需要妈妈问吃多少饭、做什么事,这其实是一种悲哀。

不管我们是不是愿意,孩子总会渐渐长大,脱离我们的掌控。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超过自己,那么,如果总是让孩子生活在我们的阴影之下,他们又怎么可能进步!

有时候,我们应该感谢孩子的反抗,虽然他们也可能不对,但如果孩子一直对我们顺从一辈子,可能结果更坏。

让孩子学会独立,教会他责任和担当,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才是理性的爱。

每一位父母都应该记住,孩子越强大,越自立,越独立,我们的教育越成功。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新书《为自己读书》正在热卖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