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年售20億,比肩娃哈哈,兩次“賣身”後30歲的樂百氏還有救嗎?

前幾天,有一個話題上了熱搜榜,叫“曾經很火但消失了的品牌”。

在這個話題下面,出現了很多我們曾經熟知的品牌,比如三鹿、索愛、柯達、好迪......還有一個點贊排名很高的,樂百氏。

曾年售20億,比肩娃哈哈,兩次“賣身”後30歲的樂百氏還有救嗎?

其實,樂百氏並沒有消失,相反,它還復出了。

在成立30年之際,樂百氏恢復了瓶裝水業務,宣佈推出全新包裝的瓶裝水,包括純淨水和礦泉水。其中純淨水的規格為550ml,礦泉水的規格為360ml,兩款產品單瓶售價均在2元左右。

為此,樂百氏還在微博上祭出了回憶殺,通過“樂百氏找寶寶”、“樂百氏30週年”等話題活動,喚起消費者的情況,為自己宣傳造勢。

既然樂百氏依然存在,並且還“上新”了新產品,為什麼會讓我們覺得它跟消失了一樣呢?

其實,曾經的樂百氏幾乎與娃哈哈並駕齊驅。

創辦於1989年的樂百氏,因為抓住了內地在乳酸奶的空白市場,推出了樂百氏乳酸奶,大獲成功。

到了1993年,樂百氏成為了全國乳酸奶第一品牌,並在此後6年內穩坐全國市場佔有率冠軍的寶座。此時的樂百氏年銷售額高達20億元,足以成為當年行業內的傳奇。

除了乳酸奶,樂百氏還推出了AD鈣奶、純淨水等多種飲料產品,因為產品定位精準、營銷力度大,也紛紛獲得了成功。

曾年售20億,比肩娃哈哈,兩次“賣身”後30歲的樂百氏還有救嗎?

就拿純淨水來說吧,曾經的樂百氏純淨水也是可以跟娃哈哈、農夫山泉三足鼎立的。

然而樂百氏卻從一代霸主的神壇上跌落,境況慘淡,究其原因,不外乎2000年的那場“賣身”。

一是“賣身”引起的產品業務收縮問題。

2000年,樂百氏“賣身”給了法國達能。

在此之前,樂百氏有乳製品、飲料、保健品等多個發展方向,產品也是先後推出了乳酸奶、純淨水、檸檬茶、烏龍茶、果凍布丁等多系列產品,並暢銷全國。

在“賣身”達能後,由於樂百氏部分產品與達能產品線存在一定的利益衝突,樂百氏的多個業務版塊逐漸被剝離出去,最後僅剩下飲用水這一單一業務,並且還被達能試圖與旗下的水業務進行整合。

因此,樂百氏在達能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弱,越來越邊緣化,最終導致了樂百氏沒有被髮展起來,反而逐漸沒落。

二是“賣身”後的內部管理問題。

樂百氏被達能收購後,內部新舊團隊的磨合也有衝突。

在2001至2006年。樂百氏在短短5年時間裡更換了4位總裁,高層頻頻變動,中基層更是大幅裁員,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達能沒有能夠發揮應有的管理和協調能力,導致以創業思想為代表的團隊辭職,原有的舊團隊成員也紛紛出走,而後又沒能找到合適的繼任者,致使業務在內耗中逐漸萎靡、虧損。

如今樂百氏再次“賣身”給盈投控股有限公司,打算重啟瓶裝水業務,還能重返昔日輝煌嗎?恐怕很難。

擺在樂百氏面前的起碼有三大問題。

曾年售20億,比肩娃哈哈,兩次“賣身”後30歲的樂百氏還有救嗎?

一是國內瓶裝水市場已經高度集中,難有突破。

根據尼爾森數據顯示,在2018年6月,國內的瓶裝水市場格局大致呈現為:

農夫山泉以26.4%市場份額穩居第一,華潤怡寶以20.9%位居第二,百歲山以9.6%位居第三,康師傅以9.3%位居第四,冰露以8.8%位居第五,娃哈哈以6.6%位居第六。

至此,瓶裝水市場版塊基本已經劃定,排名前六的品牌佔據了瓶裝水八成的市場份額,幾乎壟斷了瓶裝水市場。

在這樣的勢態下,樂百氏攜稀疏平常的純淨水、礦泉水入局,無疑是虎口奪食,市場高度集中下的激烈競爭將是樂百氏要面臨的第一個問題。

二是樂百氏的用戶群與競品高度重疊,競爭激烈。

樂百氏新推出的兩款產品單瓶售價均在2元左右,這是一個跟農夫山泉等品牌差距不大的主流價格。

重疊的價格帶意味著重疊的用戶群落。

雖然樂百氏選擇了其相對優勢的華南、西南市場作為突破點,試圖實現從點到面的成功,但無論是渠道、品牌、品質還是價格,農夫山泉等品牌都已經足夠優秀,很難再給樂百氏機會。

實現點的勝利對於樂百氏來說是完全可能的,但要從點到面全部連接成功,就很難了。

三是樂百氏瓶裝水並沒有顯示出差異化作為突破點。

不管是概念,還是價格,又或者是容量,樂百氏的水跟其他品牌並無多大不同,可以說是與競爭對手高度重疊。

而在包裝設計、文化調性等方面,樂百氏也是中規中矩。

再看看農夫山泉的“有點甜”、“大自然的搬運工”,百歲山的“水中貴族”......都能看出他們對水市場有微妙洞察,能夠製造差異化突破點。

或許樂百氏還可以走“情懷”這條路,但對於消費者來說,有“情懷”,有記憶點的品牌隨處可見,要想單靠情懷成為新爆款,讓年輕人重新拿起樸素的樂百氏瓶裝水,也是一個難題。

樂百氏東山再起還能否?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