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之學與老莊學派有何區別?

朱八戒CC


黃老之學是除老莊學派之外道家的最大分支,黃老之學產生於中國戰國時代(約公元前5-3世紀)的哲學、政治思想流派。

該流派尊傳說中的黃帝和老子為創始人,所以得名。

作為一種哲學思想,黃老之術形成於戰國時代。但是,作為一種廣為流傳的社會思潮,則是在西漢時期,這一派的代表們尊崇黃帝和老子的思想,以道家思想為主並且採納了陰陽、儒、法、墨等學派的觀點。

黃老之術繼承、發展了老子關於「道」的思想,他們認為「道」是作為客觀必然性而存在的,指出「虛同為一,恆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見其形」。

在社會政治領域,黃老之術強調「道生法」,主張「是非有,以法斷之,虛靜謹聽,以法為符」。認為君主應「無為而治」,「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公正無私」,「恭儉樸素」,「貴柔守雌」,通過「無為」而達到「有為」。

所謂"無為"就是要求政府儘量不要干涉人們的生活,不要一味追求所謂的豐功偉業和政治霸權。 上述主張在漢朝初期曾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結果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文景之治」的盛世。

到東漢時,黃老之術與新產生的讖緯之說相結合,就逐漸演變為自然長生之道,對道教的形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坤瑩


這個問題其實頗多人誤解,他們有相似之處,但淵源以及後來引申出的涵義各不相同。

下面我將分別進行闡述,大家就當故事看好了。

1、黃老之學

我們先了解下這個學說的由來。

黃帝,上古聖人,人文初祖。關於他的事蹟只剩下後人傳說。

黃帝第一次真實地出現在眾人眼前,是因為一本醫書《黃帝內經》。這部書首次在醫學上建立了“脈象說”、“經絡說”等傳統醫學理論,在西漢中期時本書已成了醫學經典。

此時黃帝的意義便因之從政治上的古代聖王,變為了文化上的醫道、養生的符號。

黃、老起初並無交集,我們現在看的說漢初實行“黃老思想”,其實這個說法是後人用後來的語言表述的,最初的說法是“無為而治”。《史記》中就沒說是“黃老”。

黃老並稱是起源於後來的東漢末年,由道教奉為創派始祖,故此才開始“黃老”並稱。

那麼有個問題,道教為何要並稱“黃老”為始祖?

這就不得不感謝它此後的老冤家——佛教了。佛教於東漢初年傳入中國,但最初都只從事佛典的翻譯工作,沒什麼大發展。直到東漢末年,藉著戰亂頻仍,百姓亟需求得安寧,佛教便成為了百姓逃避現實的精神依歸。此時的佛教,我們可以稱它為原教旨佛教,並不同於後來本土化後的禪宗。

所以佛教觸動了本土文化的強烈反彈,於是道教便誕生了。它幾乎是比照著佛教進行架構的,但聽說佛祖釋迦挺古老的,為了壓佛教一頭,就必須找個比對方更古老尊貴的才行。起初找到了老子,但感覺兩者年代差不多,於是只得再往前追溯,因《黃帝內經》與道家思想相近,黃帝就出現在了眾人眼前。

也就從這時開始“黃老”並稱。

注意,道教跟道家其實是兩回事。道家主張順乎自然,釋放天性自由;而道教卻是逆天而行,修道煉丹,追尋長生不老。這是先秦和武帝時方士的飯碗,所以後來道教便將先秦的方士都化為了仙人。這在李白的詩中屢見不鮮。

所以綜上,“黃老”的概念起源於道教,代表的是長生、養生、醫道等概念。

古人常說擅長黃老之術,就是指醫術很厲害,能讓人延年益壽。

這裡再說句題外話。

《黃帝內經》之所以蘊含道家思想,是因為它本身就不是黃帝寫的,它跟《老子》《莊子》一樣,都不是一人一時所作,而是跨年代的彙編。

據宋代邵雍、朱熹等考證,《四庫全書》為佐,《黃帝內經》中一部分成於戰國時代,一部分成於西漢初。所以,漢初不可能有“黃老”說法,反而它受當時道家影響,兩者相通很正常。

還有老子也因受道教推崇,到宋代時被尊為三清始祖。

2、老莊之學

毫無疑問,這是道家的正統學派,但他們也並不是一開始就並稱。

戰國後,漢初時,老學最為興盛。東漢末一直到南北朝,莊學最盛。《三國志》中嵇康就喜歡說“老莊”。“老莊”的並稱,便也由此開始。

老子跟莊子的學說在“道”、“德”兩個根本觀念上相同,但由此闡發出來的各自學說卻不一樣。

道家思想其實早就有了,但真正成家成派要到戰國中期,與孟子同時代。

司馬遷《史記》中就說“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說白了就是,道家是博採各家之所長而成就自己的思想。

可能有朋友要問了,老子不是孔子的老師嗎,應該至少跟孔子同時代呀?

其實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著《老子》的李耳與孔子之師老聃其實是兩個人。老聃其人有沒有,已不可考。但李耳確有此人,《史記》中對他的世系後人都寫得明白。此外,著名史學大師錢穆的《先秦諸子系年》中也考訂他是戰國中期之人,馮友蘭寫哲學史也與其相同。

那為何兩人會混為一談呢?

這就是太史公的誤筆了。只要讀了《史記》中對老子的論述就會產生疑惑,一會兒是確定的史實,一會兒又成了神秘的玄虛。這就是將李耳與老聃合一的結果。

總的來說,楊朱是道家的第一階段,孟子就說“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是楊朱,墨指墨家,墨子早去世了。

《老子》是道家的第二階段,《莊子》是第三階段。

但就道家內部的脈絡而言,老莊是一脈,其他如尹文等是另一派。

《老子》主要側重應世的方法,也就是面對人事的做法。《莊子》則是超脫人事之上的,講相對幸福與絕對幸福,自由與平等,以及絕對的逍遙。說白了就是,莊子追求一種有別於現實人事的抽象的經驗世界。

經過兩晉南北朝的玄談清議,老莊學說便代表了一種清靜無為,追求人性自由的學說。

此後,凡仕途不順或隱居者,便都好“老莊”。

最後說一句,不要信某某詞條,不去看近現代學術考證,不看作者年代,哪些篇幅是自己的,哪些是後人加的,直接就論述,太糙了。

以上。


關山老愚


黃老之學  

中國戰國時的哲學、政治思想流派。尊傳說中的黃帝和老子為創始人,故名。黃老之學始於戰國盛於西漢,假託黃帝和老子的思想,實為道家和法家思想結合,併兼採陰陽、儒、墨等諸家觀點而成。《史記·樂毅列傳贊》稱其代表人物有河上丈人 、安期生等 。黃老之學繼承、改造了老子“道”的思想,認為“道”作為客觀必然性,“虛同為一,恆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見其形”。在社會政治領域,黃老之學強調“道生法”,主張“是非有分,以法斷之,虛靜謹聽,以法為符”。認為君主應“無為而治”,“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上述主張在漢初產生了一定影響,出現了“文景之治”。東漢時黃老之學與讖緯迷信相結合,演變為自然長生之道,對原始道教的形成產生了一定影響。

"老莊學派"

也稱"老莊之學",是以老子和莊子的著作(即《道德經》和《莊子》)的思想為基礎產生的先秦道家流派,和"黃老學派"一起,並稱道家各派學說中的兩大分支。"老莊學派"把自然之道作為萬物本原存在以及發展的規律,以道之自然無為為教育目的,重視"不言之教"。反對禮教的虛偽性和反對儒家以仁義道德為核心的人倫教育,提倡自然主義教育。要求擺脫經驗知識的束縛,實現對自然本身的直覺體悟,通過學習自然而返歸與保全人的素樸本性。先秦道家學派中影響最大的一支。老子為道家創始人,創立以"道"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提出自然天道觀念,莊子繼承發展老子的自然天道觀念,司馬遷謂"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但以齊萬物為宗旨。要求"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莊子·天下篇》)。二者實有區別,故西漢初期一般不以老、莊並提。西漢末始有學者兼治老莊之學。《漢書·敘傳》:"嗣(班嗣)雖修儒學,然貴老、嚴之術。"顏師古注:"老,老子也。嚴,莊周也。"《後漢書·馬融傳》亦有"老莊"連用之句。魏晉時期,多數玄學家認為名教(儒教之倫理綱常)出於自然,以道家思想糅合儒家經義,更著重於老、莊共同之處,視老莊為同一學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