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毡帽历史悠久,是江南人的标志

中国人戴毡帽的历史是很悠久的了。在《儒林外史》的开篇中,吴敬梓就给那位一度与范进一样可怜的老童生周进戴上了一顶毡帽。

乌毡帽历史悠久,是江南人的标志

因为薛家集的人决定聘请周进做私塾先生,所以开馆那天,薛家集的头面人物在观音庵按惯例招待他,周进就是在一阵狗吠声中出场的:

“头戴一顶破毡帽,身穿元色绸旧直缀,那右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绸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

乌毡帽历史悠久,是江南人的标志

乌毡帽历史悠久,是江南人的标志

如此一描,穷书生周进落魄的穷酸相也就栩栩如生了,毡帽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总是破落的苦命。

鲁迅不但让他那爱大于恨的阿Q头上加了一顶这样的东西,也给他许多美好的回忆的少年农民,和给他带来过无尽靶伤的老年农民头上带上了这东西。

在毡帽很流行的时候,其颜色大多是黑色,所以乌毡帽也就成了毡帽的代名词。

乌毡帽历史悠久,是江南人的标志

乌毡帽历史悠久,是江南人的标志

乌毡帽历史悠久,是江南人的标志

乌毡帽是尖顶、圆边,前沿摊成簸箕形。它是用低档羊毛反复锤炼,制成毛毡,再上浆、洗练、染色后套在模型上制成。

能拉开象“长油豆腐”那样的帽坯,再经造型,成为尖顶圆边的乌毡帽。

农民买来后,一般都是自己再折成簸箕形,使雨水能从帽子的前沿流下,同时还可以在帽子上边放香烟和票据等东西。

乌毡帽历史悠久,是江南人的标志

传闻最初的毡帽并不是黑色,而是白色。在江南,制作乌毡帽的都相信老虎是他们的祖师爷。

传说生活在江南靠山的一位猎人,一日追赶一只受伤的老虎至其洞穴时,发现了虎穴中余温尚存的白色羊毛的圆形毡子。

很明显,这是老虎长期吃掉的羊的毛在老虎的屁股压积下而成。

乌毡帽历史悠久,是江南人的标志

正是大冬天,猎人也就顺手戴在了自己的头上。令猎人欣喜的是这顶“帽子”居然暖和异常。

后来很多人就仿此形状用羊毛做帽子。但因白色很容易脏,人们就把它就染成了黑色。

在江南,乌毡帽不仅仅农民戴,渔民、船工、瓦匠等经常风里来雨中去的下层人都戴,因此,乌毡帽一度时期是江南百姓的标志之一。

乌毡帽历史悠久,是江南人的标志

解放前,茅盾、叶圣陶等人与鲁迅一样都经常在自己的作品中用乌毡帽来代指这些处于生活底层的劳苦大众。

今天,江南已经是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星罗棋布在青山绿水中的小洋楼也未取代乌毡帽,乌毡帽就成了江南人的标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