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之家粉絲互動|數字化轉型,與誰同行?

多年的雲之家的老用戶,今天終於有機會在相關單位的組織下走進金蝶軟件園,一睹這家老牌軟件公司在雲時代的新風采。

金蝶:一錘砸下去,便是一個新的時代

金蝶是一家香港主板上市公司。看資本市場的股票價格走勢,從2014年的2塊多港幣,到現在接連創下歷史新高,最近價格不斷創下歷史新高,最高達到27.3港幣。金蝶為什麼會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

雲之家粉絲互動|數字化轉型,與誰同行?

我覺得這應該從金蝶2014年的移動互聯網、雲轉型說起:讓ERP雲化,企業信息化不再需要買服務器,不再考慮建設自己的機房,不考慮機房的溼度和溫度,全部可以放在雲上,這樣就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信息化成本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真正企業上雲大規模的爆發期在金蝶之後的2015年到2019年。這足以說明金蝶夠敏銳的商業洞察力。

目前為止,金蝶雲業務結構已經佔到總體收入接近60%,這意味著金蝶正成為一家為企業提供雲計算服務的公司。金蝶怎麼做到這麼堅決的轉型呢?作為企業家,肯定不僅僅只看到財務指標,更重要的是看到了財務指標背後的驅動力。為此,金蝶創始人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砸掉筆記本電腦,倡導移動辦公推出雲之家移動工作平臺,這開啟了金蝶堅定的轉型之路。從2014年開始,砸客戶的服務器推出金蝶雲、砸辦公隔段、砸ERP、砸束縛經營者心中的繭、砸數據煙囪,金蝶每年都要砸東西,其實就是宣誓堅定的轉型決心和勇氣!

第二件事,徐少春個人號的開設,公司最高層直接與客戶建立連接。徐總每天要花兩個小時的時間來與客戶互動,第一時間瞭解客戶的想法、建議和問題及投訴等,並以此推動公司的服務變革和產品創新。

第三件事,建立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的金蝶哲學和企業文化。簡單說就是幫助客戶成功,這麼多年金蝶一直伴隨著中國企業的快速成長,比如萬科。

金蝶的客戶:

萬科隱藏在杜邦公式裡的商業成功邏輯

1998年總理考察深圳,王石作為受邀代表也參加了企業家專題彙報會,因為組織團隊精心彙總財務數據準備回報內容而遲到,後來在他的《道路與夢想》這本書中記錄了那次彙報。

如果今天依然有這樣的場景,王石先生還會遲到嗎?萬科的移動辦公平臺自然不需要等著打印那幾招報表,而是直接可以在手機上分享了。

王石先生開場以數據彙報:萬科歷年的收入趨勢、利潤趨勢、現金趨勢和納稅趨勢。這幾個實實在在的圖表分析,贏得了總理的濃厚興趣,因為這正好反映了當時中央政府分稅制改革的成功以及對企業實際經營的影響。正是那一次彙報會,讓萬科率先嗅到中國房地產黃金時代的到來。

機會永遠屬於能夠把握住的人,萬科的商業理念和王石先生的經營戰略是非常務實和理性的:25%以上的利潤不做,不囤地、不捂盤、開發剛性需求。

雲之家粉絲互動|數字化轉型,與誰同行?

我們不妨從財務視角來理解這個事情,萬科的戰略邏輯其實可以用杜邦公式表達為:淨資產收益率等於淨利潤率X淨資產週轉率X財務槓桿。可以看出,穩住利潤,提高週轉率是商業的基礎和核心。企業經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高利潤率、資產週轉率和財務槓桿,也就是公司商業價值取決於產品或者服務的競爭力帶來的盈利模式,運營模式以及商業模式。

金蝶最初作為財務軟件廠商,一直伴隨萬科高速成長。現在金蝶雲生態也正是致力於通過數字化技術幫助企業創新從數據上洞察和分析盈利模式,運營模式以及商業模式。

金蝶的生態:

改變億萬人工作方式的雲之家

年初的一場疫情,讓2020年成為工業文明和數字文明的分水嶺,這個變遷更像一場戰鬥。因此,企業的ERP加速了上雲的步伐,新一代協同辦公平臺成為企業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的剛需。

企業正在通過新的技術重構組織和流程,重構戰鬥力。而這個重構數字戰鬥力的本質,就像Gartner說的,企業從關注成本到關注敏捷,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客戶需求的多樣化,更有效的提高內外資源配置的效率。

贏得未來的關鍵就是企業的數字化轉型,Gartner認為提高企業組織的戰鬥力,主要提高5個能力,即全場景、全鏈路鏈接客戶的能力、鏈接員工的能力、鏈接夥伴的能力、鏈接萬物的能力以及應用數據的能力,Gartner稱之為EBC。

企業的董事長和總經理,經常說自己是公司發展的瓶頸。因為,一把手的戰鬥力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公司的成長。而云之家平臺服務價值的核心,就是幫助企業改造和升級改變億萬人的工作場景,提高團隊每一個成員的數字化戰鬥力。

雲之家粉絲互動|數字化轉型,與誰同行?

今天雲之家重新定義了的數字化協同戰鬥力,第一是社群化:組織的方式不再簡單的科層制,而是可以隨時根據業務需要來組建企業社交化群組,面對外部變化和客戶需求,這種網狀的組織模式更加敏捷和高效,激活個體;第二是移動化:富有企業品牌個性的移動辦公APP,同時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第三是智能化:流程和數據社交化,同時針對團隊成員的需求做到千人千面的智能交互界面;第四是生態化: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生態協同,賦能組織,打造產業互聯網開放共贏的平臺。

最後,想起陳春花老師的觀點,提高數字戰鬥力,也就是數字化轉型——需要謹記

轉型不是目的,轉型的目的是為了更快的適應變化;

因此,如何洞見你所在的行業變局,細微之處見功夫,是要重構經營模式?

轉型不是方向,轉型的方向是為顧客創造更高的價值;

如何鏈接你的客戶,有效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是要重構盈利模式?

轉型不是方法,轉型的方法是打造更強的產業平臺和共贏關係;

如何連接你的夥伴,提高產業資源配置效率,是要重構商業模式?

轉型不是轉身,轉型的本質是轉心

企業領導者如何不斷突破自己的思維瓶頸,提高領導力,是要重構企文化模式?

最最後,我覺得,數字化轉型,與誰同行其實可以左右很多事情。

所以你有答案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