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都舍不得去看世界杯,你竟然送他1张世界杯的门票?

自己都舍不得去看世界杯,你竟然送他1张世界杯的门票?

我的朋友正在谈一个学校改造的项目,他是一个世界杯球迷,特别想去俄罗斯看世界杯,但是觉得往返费用加上门票费用太贵了,自己舍不得花这个钱。

自己都舍不得去看世界杯,你竟然送他1张世界杯的门票?

他在一个和客户碰面的过程中,偶然得知客户也是世界杯球迷,两人相谈甚欢。没过几天,他的客户收到了来自他寄出的俄罗斯世界杯开幕式门票和往返机票。

自己都舍不得去看世界杯,你竟然送他1张世界杯的门票?

为什么会这样?

今天给你带来一个叫“心理账户”的小工具,帮你更有效的影响消费者决策。下面都是故事,一点不枯燥哦~

心理账户:每个人把同样的钱,分门别类的存在不同的心理账户里面。

举例来说:

如果你出门要去看电影,丢了一张刚买的价值50元的公交卡。你还会不会去看电影?

很多人说,当然会去,因为去看电影是看电影,不能因为公交了丢了就不去看电影。

那么如果你出门丢了看电影的50元钱,你还会不会去看电影?

大多数人的想法是,看电影的钱都丢了,还看什么电影啊!算了,不去了。

自己都舍不得去看世界杯,你竟然送他1张世界杯的门票?

是不是很有趣,为什么同样是丢50元,丢了公交卡,你还会去看电影,但是丢了要买电影票的钱就不去了呢?

因为他们在我们心中属于不同的心理账户,公交卡属于生活必要的开支账户,但是看电影就属于享受休闲账户。

看电影的钱都丢了,在买一次,就是享乐账户里要花两次钱。

人们并不是以同样的态度对待等值的钱财。

人啊,总是喜欢贴“标签”:高富帅、白富美、小鲜肉、屌丝、大叔……同样,心理账户也被打上各种标签:

  • 生活必要的开支账户;
  • 个人发展账户;
  • 家庭建设账户;
  • 情感维系账户;
  • 享受休闲账户等等
自己都舍不得去看世界杯,你竟然送他1张世界杯的门票?

这个原理如何为我们所用呢,如何影响客户的购买决策呢?

我们要做的是改变客户对商品的认知,让他从不愿意花钱的心理账户,转移到愿意为此付钱的心理账户里

举例来讲:

我的妹妹大学刚刚论文答辩,准备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她去逛街想买几套衣服,路过一家商店看到橱窗里有一套精致的西服,标价2800元,特别喜欢。不过想着自己刚毕业,买这样的衣服太贵了。

刚要走,店员拦住了她说“:这件衣服特别适合在职场哦,你也不希望同事还把你当成大学生或者新人吧?”然后呢,然后钱就花了呗~

自己都舍不得去看世界杯,你竟然送他1张世界杯的门票?

情人节,超市会在最显眼的位置陈列巧克力,最便宜的几十块钱一盒,贵的要200多。如果客户想着巧克力太贵了,他会买吗?如果超市有这样的宣传,一盒巧克力,把浓浓的爱送给最爱的人,那他会不会拿出信用卡来结账呢?

自己都舍不得去看世界杯,你竟然送他1张世界杯的门票?

如果卖孩子或者学生用品,一定要说能给它的孩子带来什么好处。甚至卖大人物品,都可以想到能为孩子带来什么,能为家人带来什么。

例如:……安全无毒,抱着宝宝的时候不用担心对宝宝娇嫩的皮肤有伤害。

对孩子的眼睛有好处啊!

能够让孩子坐的直、长高个……

自己都舍不得去看世界杯,你竟然送他1张世界杯的门票?

不要让客户觉得买你的产品是在乱花钱或者多花钱,那样他会有负罪感。要给他一个正当消费的理由。

比如:健康、职业发展、个人发展、家庭、孩子成长、爱情、亲情、友情。把产品从他们的休闲享乐账户放到这些账户里吧!

关注我吧,这么好用的方法我还有好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