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能否“拯救”中小企業?

  疫情從爆發至今,已經有了將近3個月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很多企業面臨著資金鍊斷裂的風險,其中絕大多數“受害者”就是中小企業。

  在資本市場中,中小企業貸款難、融資難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

  中小企業貸款難的本質原因就是,融資成本過高。正規信貸機構,比如銀行等,發放貸款前需要對貸款申請者中小企業進行評估,而中小企業由於成立時間短、資金規模較弱,自然得不到大銀行的認可,而中小銀行的盈利則靠著存貸差,即使給中小企業發放貸款,融資期限、融資利率相比大銀行扶持力度也會減弱。這就導致中小企業通過正規金融機構貸款的路徑,十分不順。

  至於民間借貸,民間借貸本身就是存在著更多的信息不對稱,在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背後,民間放貸機構必然需要更多的“補償利率”。

  綜合下來,就導致眾多中小企業一方面要承擔著高利率負擔;一方面也要擔心現金流的迴流。在這種雙重壓力下,許多中小企業最終只能轉型或者退出市場。

  而最近,筆者則發現供應鏈金融將會給中小企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其基本模式是以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企業為服務對象,以真實的交易為前提,在採購、生產、銷售各環節提供金融服務。  

供應鏈金融,能否“拯救”中小企業?

供應鏈金融的定義則是:依託供應鏈運營,開展金融業務,加速整個供應鏈資金流,同時又通過金融業務的創新和管理,藉助於金融科技,更及時有效地推動產業供應鏈的發展。

  這一理解有以下幾層含義:金融服務需求是存在差異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更多是依靠科技;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重心需要一家核心企業。

  而供應鏈金融相比從前的銀行信貸、民間借貸有什麼優勢呢?

  筆者認為,通過供應鏈鏈接的金融模式,能夠更大程度上消弭信息不對稱,從而使得以核心企業為中心的上下游中小企業都能夠獲得相應貸款,節省時間、成本,提高效率,也將會創造更多的效益。

  但是,供應鏈金融模式,也並不是沒有風險。

  由於供應鏈金融模式,出現時間比較短,相關法律政策還不完善。就會存在造假行為或者安全問題。貿易造假,比方說核心企業為了謀取私利,就假意與貸款機構簽訂合同,從而幫助了貸款人獲取了資金,而資金卻用到別處,造成資源錯配;安全問題,比方說貸款企業與核心企業簽訂合同後,貸款企業的產品因為期限、配件等原因不符合要求,那麼這批貨將不會按時獲得現金流,從而貸款企業通過供應鏈金融渠道獲得貸款,也將面臨著不能按時償還風險。

  雖然風險意味著挑戰,但也同時暗示著機會。

  根據去年數據顯示,中國四大行已經開始深耕該領域,相信在疫情仍未結束的大背景下,供應鏈金融將會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