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西园北里名人录:一统江湖杜心五,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题目:长沙西园北里名人录:一统江湖杜心五,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微信公众号:老会计学新知识)


1 消逝的武林

1953年。

香港。

咏春拳传人叶问开始设馆收徒,以解决温饱之忧。精致广阔的桑园,温柔美丽的妻子,活泼可爱的儿女,与他一江相隔,却只能在梦中相会。

天津。

形意拳大师薛颠被新成立的人民政府,以“拳霸”罪名处决。文理俱佳的武术著作《象形术》,遂成绝响。

长沙。

自然门第二代传人杜心五,于7月8日在打坐中安然离世。林伯渠、徐特立致唁电,湖南省政协送花圈。长沙西园北里54号的杜家寓所外,一时高朋满座,车水马龙。

我仿佛看到,一帘巨大的帷幕缓缓下降。

帷幕后面,是消逝的武林。

2 一个人的选择,决定了他是谁

令我万分感慨的是,同是武林中人,杜心五功成名就,叶问流落香港弹丸之地,薛颠最后无以善终。

命耶?

运耶?

自从在西园北里看到杜心五寓所。我就想起小时候看的一本《神腿杜心五》的小人书,记忆犹新。

于是找遍资料,想知道杜心五到底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可以在华人圈内人所周知,经久不衰。而叶问,说实话,如果不是电影《叶问》和《一代宗师》,我根本不知道叶问是谁。薛颠更不用说。

我发现,杜心五是自己成就了自己。

一个人的选择,决定了他是谁。

杜心五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

长沙西园北里名人录:一统江湖杜心五,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杜心五画像,徐悲鸿画


3 遍寻名师,杜心五的第一次选择

杜心五的第一次选择,是为自己挑选武术名师。

1869年,杜心五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江垭板田村。那是湘西群山中的一个小山村。

父亲杜佳珍,清朝四品武官,曾在天津大沽口抵抗英法联军,受伤。后退隐家乡,闲居山林。

湘西习武成风,或因匪患成灾,或因清朝武禁驰废,或因强身健体的需要——在当时农村,这是富家子弟唯一的体育活动。

杜心五也不例外,白天学文,晚上习武。直到13岁,杜心五突然在各镇闹市,水陆码头张贴英雄榜,寻找名师:

“小子不才,诚心求师。惟须比试,能胜余者,千金礼聘,绝不食言。——慈利江垭岩板田村杜慎媿”

年纪不大,口气不小。

习武,其实是一个逐渐认识和了解自己身体的过程。

徐皓峰《逝去的武林》中记载,练拳练到一定的程度,会出现一种走火入魔的现象。就是整个人感觉恍然,跟常人的感觉不同,那时候出拳就不是出拳,觉得两臂下的空气能托着胳膊前进,没有了肌肉感等等。

走火入魔没有小说中说的那么恐怖,其实就是量变到了一个质变的关口。处理好了,进入一个新境界;没处理好,练武便难有进展。

我估计,杜心五在13岁时,就是到了这样一个关口。

一般来说,这样的时候,人会产生一种恐惧感。会不停地想,不停地问,我这是怎么了?

如果被恐惧淹没,就会不敢再练下去,最终一事无成;

如果面对恐惧,去寻找解决办法,就会一个境界一个境界的上升,最终大成。

人,有时候不是不能成就,而是不敢成就。

杜心五的解决办法,就是找一个更好更强,能够解答他疑惑的老师。于是就有了英雄帖。

这一举措,为他带来了一辈子的转折点——成为自然门的第二代传人。

徐矮师就是通过英雄帖找到杜心五的。

有人会说,就这样老师就找上门来啊。

没错。

真正习武的人都知道,找一个好老师不容易。其实,对一个大师来说,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弟子,一样是可遇不可求。

于是,杜心五跟随徐矮师,来到四川峨眉山,开始了四年多的自然门修炼生涯。

离开家乡,走出湘西封闭的莽莽群山,来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这就是杜心五的第一次选择。

(明天待续,看杜心五习得自然门精髓后,投身镖局,开始刀头舔血的生涯)

长沙西园北里名人录:一统江湖杜心五,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