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山書法自去自來堂上燕 相親相近水中鷗-杜甫江村詩欣賞

王樹山書法自去自來堂上燕 相親相近水中鷗-杜甫江村詩欣賞

王樹山書法原文

江村 唐代: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王樹山書法自去自來堂上燕 相親相近水中鷗-杜甫江村詩欣賞

《江村》是杜甫創作的一首七律。這首詩寫於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夏。在此之前,詩人經過四年的流亡生活,從同州經由綿州,來到了不曾遭遇戰亂劫難的成都郊外浣花溪畔,在親友故舊的資助下建起了自己的草堂。草堂剛剛建成,作者便作詩借景抒懷,寫了這首詠懷之作——《江村》。表現了一種悠然自得的心情。首聯描寫環境,一個“抱”字用得精妙,生動地描繪出溪水緊緊圍繞江村的情態。頷聯寫景物之幽:燕子自來自去,鷗鳥相親相近,江村景色的幽靜躍然紙上。頸聯寫人事之幽:老妻畫棋盤,幼子彎針當作釣鉤,各得其樂,也就引出了尾聯中別無他求,心滿意足的心境。全詩結構嚴謹,語言流暢,頗有生活情趣。詩人拈來《江村》詩題,放筆詠懷,愉悅之情是可以想見的。

王樹山書法自去自來堂上燕 相親相近水中鷗-杜甫江村詩欣賞

首聯“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初夏時節的村莊,一條曲曲折折的江水環繞著村子靜靜流淌,水色清澈,有魚兒在水中戲耍、來去無聲,整個村莊的一切都是那麼幽靜。詩人開篇用疏緩淡然的筆調,精妙地點染出了“江村”環境的清幽、寧靜、恬淡、和閒適,給人以身與心的享受。“抱村流”的“抱”字,不僅賦江水以情態,還將草堂臨江、江流曲折的清幽環境和詩人置身於自然美景的感受表現得形象而又生動。這個“抱”字用得有功力,看似隨口而出,實則是刻意而為之。這“清江”即成都的浣花溪,詩人以“清”稱之,也許是喜愛它悠悠然繞村而流。“事事幽”,即一切都那麼怡然自得,一切都那幽靜恬淡,不愧為提挈全篇旨意的一個重筆;而“幽”字,則是全篇的詩眼,是靈魂。開頭兩句,定了全詩的氛圍。

王樹山書法自去自來堂上燕 相親相近水中鷗-杜甫江村詩欣賞

頷聯“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燕子在樑上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白鷗在水中相互嬉戲,“相親相近”,相伴相隨,不受任何外在的人或事物的影響和羈絆。“樑上燕”“自來自去”,“水中鷗”“相親相近”,在輕柔地浮游,它們或前或後,時而交頸而鳴,時而追逐著在水面上打著圈兒——它們一定是一對相親相愛的情侶。如入無人之境一樣,這極大程度上地體現了首聯提到的恬靜與清幽。詩句看似在寫燕子與鷗鳥的怡然自得,實則也是在襯托詩人自己當時的悠然自樂的情懷。南朝詩人何遜曾有“可憐雙白鷗,朝夕水上游”的句子,杜甫曾學習何遜的詩,當他看到這種場景,想必會心有所會、悠然忘機。

頸聯“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詩人懷著愉快的心情緩步向家中走去,看見老伴正坐在門前的樹蔭下,在紙上畫著什麼,走近看時,原來是一個棋局。“叮叮”的聲音傳來,小兒子在埋頭認真地敲著一根針,這個貪玩的孩子,他是要自己做個魚鉤兒,好去江邊釣魚玩。這些是寫人閒暇時的情趣。從“老妻畫紙為棋局”時的痴情憨態,笨手笨腳到“稚子敲針作釣鉤”時的天真可笑,無所顧忌,我們可以深深地體會出詩人當時的滿足感。這樣的場面大概是村中經常見到的,可對於經歷過安史之亂,屢受挫折、顛沛半生的杜甫來說,令他心頭為之一暖。在他“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時候,他何曾想到過這溫馨的時刻。上聯“樑上燕”屬“村”,“水中鷗”屬“江”:這裡“棋局”正頂“長夏”,“釣鉤”又暗寓“清江”。頷聯“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兩“自”字,兩“相”字,當句自對:“去”“來”與“親”“近”又上下句為對。自對而又互對,讀起來輕快流蕩。頸聯的“畫”字、“敲”字,字皆現成。且兩句皆用樸直的語氣,表達夫妻投老,相敬彌篤,稚子痴頑,不隔賢愚的意境。

王樹山書法自去自來堂上燕 相親相近水中鷗-杜甫江村詩欣賞

尾聯“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這一聯表面上看是喜幸之詞,而字裡行間蘊含著的則是一腔無奈的悲苦之情,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知足常樂吧。詩人的意思是:有老朋友贈送我糧食和俸祿,我這個平凡卑賤的人還有什麼可求的呢?杜甫能夠居住在成都草堂,全賴友人的幫助,眼前雖有這樣的和樂與安寧,卻是建立在對別人的依賴之上的。被後人尊為“詩聖”的詩人,卻要靠著別人的贈與才能活下去,而且還要說自己“更何求”,即沒有別的要求。這語言越是平靜從容,越是讓讀者心感酸楚、為之落淚。他的志向本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然而數十個春秋過去了,現在人已到晚年,要求僅是一蔬一飯而已。詩人說得這樣閒淡,彷彿他的心頭已經不再有生活的陰霾,再也不願去迎接那些紛擾和喧囂。尾聯上句“但有故人供祿米”,一作“多病所需唯藥物”,無論從平仄還是詩意上看,都以“但有”之句更佳。

王樹山書法自去自來堂上燕 相親相近水中鷗-杜甫江村詩欣賞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

王樹山書法內容源自網絡請書友鑑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