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三級殘疾的他,卻成了脫貧榜樣!

他,三級殘疾,

如今卻成為了村裡的

脫貧致富帶頭人。

他是如何做到的?

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

↓↓

4月15日,天氣晴好,在汨羅市弼時鎮湄江村的一處田地上,幾個育秧大棚整齊排列,棚內,嫩綠的秧苗頂破豐厚的泥土,一片春意盎然。

汨羅三級殘疾的他,卻成了脫貧榜樣!

楊德祥和妻子

“秧苗長勢很好,過幾天就能拋栽,今年的收成應該不錯。”這些天,湄江村村民楊德祥和他的妻子曾根姿都紮根在農田裡,起早貪黑地忙著翻耕施肥。

楊德祥今年70歲,幼時因一場意外落下了肢體三級殘疾,平時只能靠著耕種幾畝薄田和補鞋維持生計,2013年,他被精準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然而意外接踵而至,2014年開始,楊德祥又因腎臟、腸道疾病先後經歷了三次手術,再三的打擊加上兒子的大學學費、生活費支出,讓這個家庭更是捉襟見肘。

汨羅三級殘疾的他,卻成了脫貧榜樣!

春肥入田

扶貧先扶志,該如何激發楊德祥脫貧致富的決心,從根本上解決他的貧苦問題?“我沒有別的本事,只會種田這門老手藝。”汨羅市委編辦駐村工作隊長鄭在坤與村支兩委幹部多次上門瞭解楊德祥的家庭情況和產業發展意願後,鼓勵其承包流轉田地大規模發展水稻種植,同時幫助他多次去往其他鄉鎮,與當地的種糧大戶交流種植理念,學習種植技術。

汨羅三級殘疾的他,卻成了脫貧榜樣!

楊德祥查看早稻秧苗長勢

2014年,在扶貧工作隊與村支兩委幹部的多方奔走下,楊德祥承包流轉了70多畝田地種植水稻。因為肢體殘疾,搬不動農機,每到耕種時節,妻子曾根姿都會搭把手,育秧、翻耕、播種、收割,只要是力所能及的田活,夫妻倆從來都是自己動手。

種糧年收入達到8萬多元,通過危房改造拆除了漏風漏雨的泥磚房,建起了2層小樓房,兒子也順利大學畢業找到了穩定的工作……通過自身的辛勤勞作和國家的利好政策,楊德祥一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7年,楊德祥成功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成為了村裡的脫貧致富帶頭人。

手中有糧,心中才不慌。今年3月,弼時鎮下發《致廣大農戶的一封信》,一系列鼓勵春耕生產、種植雙季稻的措施陸續出臺。湄江村在鎮黨委政府的號召下,通過村村響廣播、上戶宣講等方式開展春耕備耕宣傳,引導種糧大戶、合作社開展規模化種植,散戶、貧困戶撿種;同時,農技人員還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早稻種植技術指導,為農戶們送技術、送服務。

汨羅三級殘疾的他,卻成了脫貧榜樣!

駕駛“鐵牛”翻耕

“為了種植早稻,我育了3畝秧苗,備了近4000斤肥料,還買了一臺小型拋秧機。”眼看著政策、形勢一片大好,今年,楊德祥又將水稻種植規模擴大到了80多畝,準備翻耕之後,一半種植單季稻,一半種植雙季稻。

“收成好的話,今年種的水稻年畝產量估計有1200斤,年收入能有10多萬元,按我今年的種植規模,鎮上給的各種補貼還有7000多塊。”楊德祥笑著說,“腳下有泥,心中就有了底,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日頭漸漸西斜,在楊德祥的屋旁,大片的雙季稻田已完成翻耕,褐黑色的泥土浸泡在水裡,散發著勃勃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