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子門卡為棄管小區安“門禁”

為把“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抓緊抓實抓細,哈爾濱新區平房片區保國街道主動作為,靠前服務,組織東昇社區為棄管小區聯盟綜合樓3處出口安裝“門禁系統”,為居民發放“電子門卡”,通過“固定崗+流動查+門禁”的人防和物防結合管控方式,看住棄管小區門。

保國街道東昇社區黨總支書記馮曉硯告訴記者,聯盟綜合樓常年無物業管理,是一圈7層老樓,共12個單元,一、二層為商服。由於當年開發商資金出現問題,不能正常辦理五證等手續,導致樓內部分單元水電等配套設施不完善,目前只有36戶居民在此居住,有些房子已出租給樓下及附近商服工作人員。

面對新的疫情形勢,為進一步管好這個來往人員複雜的棄管小區,保國街道決定為小區安裝“門禁系統”,工作人員利用一週時間,對聯盟綜合樓3處出口進行了規劃位置、實地測量、組織工人安裝調試等工作,4月17日,3處“門禁系統”正式投入使用。東昇社區在前期詳細排查的基礎上,為36戶居民逐戶逐人發放了門禁卡扣,“這是為居民安全又上了一道保護鎖!”領到電子門卡的趙先生開心地說。

在加強“物防”的基礎上,東昇社區堅持“人防”不放鬆,由社區工作人員、黨員志願者及機關下沉志願者組成的服務隊,24小時輪流在卡點固定值守,督促居民進入時掃碼、測溫、戴口罩,使用電子門扣開門,嚴禁外來人員進入。同時,保國街道工作人員及志願者還組建了20餘人的“流動巡查小隊”,在街頭巷尾巡邏中督促居民出行戴口罩、不聚集,並隨時隨地為商戶和居民解決各種困難。

“從哪裡來,何時返哈,家住哪個樓,有無發熱症狀……”巡邏人員見到拎著大包小裹的“陌生人”便立刻上前詢問情況、做好登記,及時向街道做好信息反饋。“社區工作人員太辛苦了,一直在雨中巡查,我也加入巡查,他們為我,我為他們,值!”轄區商鋪店主懇切地說。“流動巡查小隊”拉起了一道新的疫情防線,成為卡口防線的有力援軍。另外,保國街道還成立了一個流動督查小隊,負責自管自查自改,做到一切從最壞處準備、爭取最好的結果。

“我們小區為棄管小區,誰會給我們發酒精、做消殺?我們的心一直懸著啊。”聯盟綜合樓60多歲的修師傅說,看到東昇社區網格員挨家挨戶為大家送來酒精,居民們心裡充滿感激,“快進屋吧,注意防疫安全。”“等疫情結束再到您家喝茶。”……工作人員在疫情面前恪守職責,絕不給居民添麻煩,他們以“接地氣”的“家常嗑兒”給居民普及防疫知識,把“居民動口,社區跑腿”的“家門口”服務站承諾傳遞給大家,引導居民有事電話通知社區幫辦,儘量少出門,帶領棄管小區居民共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棄管小區更要嚴管

邑平

棄管小區無物業、出口多、來往人員複雜,是疫情防控的一個難點。但對有責任心、幹實事的人來說,辦法總比困難多。保國街道東昇社區為棄管小區3處出口安裝“門禁系統”,為居民安全又加了一道保護鎖,盡全力做到“守住門”“看住人”。

社區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重要防線,棄管小區是這道防線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做好棄管小區的疫情防控,織牢織密群防群治網,是阻斷疫情蔓延擴散的重中之重。各街道社區要迎難而上,主動作為,想方設法堵漏洞、補短板,積極發動群眾,齊心協力把“掃碼、測溫、戴口罩”、外來人員禁止進入小區、防止人員聚集等要求嚴格落實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