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爭,霸王自刎,看中央帝國在軍事上的形成(上)

楚漢之爭,霸王自刎,看中央帝國在軍事上的形成(上)

公元前205年冬,在剿滅了關中地區的三個秦朝降將之後,劉邦趁項羽北上伐齊時,向中原進軍。

楚漢之爭,霸王自刎,看中央帝國在軍事上的形成(上)

漢高祖劉邦

齊國之亂是項羽分封的後遺症。他把齊國分成三塊,分給了跟隨他入關的三位齊國王室後裔,然而最初自稱齊王的田榮由於沒有跟他入關,卻被忽視了。田榮不滿這樣的格局,起兵滅掉三齊,重新統一了齊國,自稱齊王。田榮不僅自己稱齊王,還幫助另一位項羽的敵人陳餘擊敗了常山王張耳,把張耳的疆土送給了代王趙歇,讓他稱趙王,而趙歇則把代國送給了陳餘。

楚漢之爭,霸王自刎,看中央帝國在軍事上的形成(上)

項羽

與此同時,繼承了燕國屬地的兩個諸侯也亂套了,遼東王韓廣被燕王臧荼所殺,燕國重新統一了。作為新的國際秩序維護者,項羽不可能置身事外,讓世界大亂,只好出兵去懲罰首惡,也就是函谷關以東最有實力的諸侯田榮。與劉邦習慣於將民政和軍事委託給得力的幫手不同,項羽在軍事上更傾向於親力親為。他指揮的戰役都有很高的勝率,但如果同時在幾個方向都出現了緊急情況,需要分兵時,項羽就陷入了麻煩,無法做到幾路同時行動。

楚漢之爭,霸王自刎,看中央帝國在軍事上的形成(上)

項羽雕像

與項羽相反,由於善於委任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劉邦卻可以做到幾路同時行動。劉邦獲得關中地區之後,與項羽的勝負手主要在當年的韓、魏地區。秦國正是因為打通了韓、魏,才能北上攻擊趙國,或者南下楚國。項羽的西楚位於東部的大平原,一旦劉邦得到了韓、魏的山地,就讓項羽徹底失去了山河險阻。項羽攻打齊國之前,也對劉邦可能的進攻做了防範,他殺掉了親劉的韓王成,改立親楚的鄭昌為韓王。他這麼做,是想利用韓國的位置,封鎖劉邦的進軍通道,好給自己緩衝的時間。但沒有想到,零散的關東諸侯對於強大的關中軍是毫無抵抗能力的,劉邦的連橫戰略也運用得非常成功。

楚漢之爭,霸王自刎,看中央帝國在軍事上的形成(上)

劉邦雕像

在獲得關中兩個月後,劉邦就招降了河南王申陽,又派韓信攻克了不肯降服的韓王鄭昌,另立了韓王信,將整個河南西部收入控制之中。這時,函谷關天險就歸屬了劉邦。五個月後,劉邦又招降了黃河以北的西魏王魏豹,以及殷王司馬卬,獲得了黃河以北的戰略要地。黃河南北的平復,打通了通往西楚的道路。之後,劉邦又和常山王張耳聯絡,聯合伐楚。到這時,只用了半年時間,劉邦就已經打通了河南、山西的中部通道,獲得了伐楚的路徑。

楚漢之爭,霸王自刎,看中央帝國在軍事上的形成(上)

韓信

劉邦的伐楚部隊一共聚集了五十六萬人,可謂規模巨大。他兵分三路,南線出武關,通過南陽;中線出函谷關;北線走黃河以北的河內通道,三路並進直搗項羽的首都彭城。此刻的項羽仍然在北方與齊國作戰,無暇顧及首都。他的將領都無法勝任保衛彭城的重任。劉邦的進攻顯得無比順利,三路大軍只遇到了短暫的抵抗,就佔領了彭城。

楚漢之爭,霸王自刎,看中央帝國在軍事上的形成(上)

古城(彭城)

從項羽分封諸王,到劉邦出擊關中,只隔了四個月時間;從劉邦出擊關中,到攻克項羽的首都,又只用了八個月,可謂閃電戰。但這只是楚漢戰爭的開始階段。聽聞首都失陷,在北方前線的項羽急忙回師。攻克了彭城的劉邦卻因為大肆慶賀而沒有做好準備。項羽戰術家的優勢瞬間顯現,在他的快速打擊下,劉邦損失了二十萬人馬,倉皇逃出了彭城,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在滎陽穩住了陣腳。各路諸侯見項羽得勢,紛紛背叛了劉邦,第一次聯合伐楚失敗了。

楚漢之爭,霸王自刎,看中央帝國在軍事上的形成(上)

楚漢之爭(劇照)

彭城一戰,將雙方的優勢都展示得淋漓盡致:項羽是戰術天才,劉邦是合縱與駕馭的高手,但在戰場上絕不是項羽的對手。到底是戰術指揮重要,還是戰略重要呢?事實證明,劉邦即便出逃,他還是佔了上風。

劉邦雖然逃離了彭城,卻沒有失去中部的所有戰略要地。關中、漢中、四川完整地掌握在劉邦手中,河南西部、山西南部的山區通道也沒有丟失。劉邦相對於項羽的戰略優勢,仍然相當於戰國時期的秦始皇前期。只要守住滎陽和周邊城市,項羽就很難攻打洛陽,更無法通過函谷關進入關中地區。只要項羽無法進入關中,劉邦的後方基地就是安全的,糧草兵馬可以源源不斷地從西方運往東方前線。而滎陽以東就進入了平原地區,通往徐州的道路完全打開,對於項羽的後方基地始終是一個特大的威脅。

劉邦和項羽圍繞著滎陽、廣武一線展開了拉鋸戰,雖然滎陽屢有丟失,卻最終穩住了陣腳,數次奪回。此時,也是展現劉邦軍事政治謀略的時刻。既然從正面戰場上只能穩住陣腳,無法擊破項羽的進攻線,就到了開闢第二、第三、第四戰場的時候了。能夠影響戰爭格局的兩個人物是彭越和英布。英布是項羽的爪牙,在封王中被封為九江王,國土在西楚的南方。彭越是早期的反秦名將,卻在封王中被項羽忽略,活動於山東、江蘇、河南一帶。

劉邦通過談判和誘惑,將彭越和英布都拉入了漢集團,從此以後,英布在南方成了抗擊楚國的第二戰線,而彭越繼續從山東騷擾項羽,形成第三戰線。特別是彭越,他的騷擾破壞了項羽的糧食基地,使得在楚漢戰爭中楚國一直缺乏糧草。但第一、第二、第三戰線仍然不足以擊穿項羽的戰線,劉邦還有更重要的一個砝碼:大將韓信。在與項羽在滎陽對峙的同時,韓信開闢的第四戰線,打破了雙方的實力平衡。

楚漢之爭,霸王自刎,看中央帝國在軍事上的形成(上)

韓信

在韓信出兵之前,除了劉邦控制的西部和項羽控制的東南部之外,還有一大片地區,大約佔中國三分之一的土地是處於中間狀態的,它們不服從於楚國,但也不服從於漢王。這片土地就是趙國、燕國、齊國所在的中國東北部,佔據了現在的山西中北部、河北、山東全境、河南東北部、北京、遼寧等地。如果這些地域能夠歸屬劉邦,就會把項羽壓縮成一個東南部的小勢力,並開闢從北方壓迫項羽的新戰線。當初秦國也是在首先滅掉了韓、魏、趙、燕之後,才有了更大的空間去攻擊楚國。

韓信的軍事行動可以視為一次巨型的迂迴與側翼攻擊。公元前205年8月,獲得了劉邦的許可,韓信率軍來到了黃河西岸的渡口臨晉關。臨晉關是進攻魏國首都安邑的最重要渡口,魏王豹在這裡佈置了大軍,以防漢軍的偷襲。此時的魏豹已經再次叛離了漢,要進攻燕、趙,必須首先擊敗他。韓信在臨晉關大肆準備,佈置了許多船隻準備渡河。當魏軍緊張地等待著漢軍渡河時,韓信卻派出了一支兵馬,從汾河入黃河口不遠的夏陽渡河。夏陽在如今的龍門口附近,在臨晉關北方。渡河之後的漢軍南下抄了魏軍後路,大敗魏軍,並乘勝追擊抓住了魏王豹,併吞魏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