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读明朝奇书,品其社会百态

《金瓶梅》是明朝作家兰陵笑笑生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记的白话世情长篇小说,整部著作100万字左右。同时也有人将它视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分水岭,这部白话世情小说不论是在中国历史环境的研究还是它本身的文学价值上都是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的。

《金瓶梅》的名字是从小说名为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这三个主要人物的名字中各取一字组成的。小说取自《水浒传》中潘金莲偶遇西门庆,并迷恋上彼此,最终两人合谋将潘金莲当时的丈夫谋害致死的故事情节。

《金瓶梅》:读明朝奇书,品其社会百态

《金瓶梅》通过对官宦人家、当地恶霸和富甲一方的商人这三种本是不同的社会阶级却全都被故事的男主人公西门庆兼之,展开故事的发展,通过对有权有势的西门庆极其与他相关的人物他们的罪恶淫秽、被人所耻的生活的描述,反映了当时明代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在《金瓶梅》中官官相护,唯利是图,根本没有人去在意当时的公平与正义,上至高官利禄的蔡京大奸臣,下至如同西门庆这样的官僚恶霸,真是让人不胜唏嘘、感慨万千。作者兰陵笑笑生运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绘出当时腐败黑暗的生活状态,深刻的揭露批判了明朝中期社会、官朝之中的腐烂不堪,令人作呕。也因为其深刻、有力的批判,《金瓶梅》与《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四部伟大的著作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其中《金瓶梅》为“四大奇书”之首。

《金瓶梅》:读明朝奇书,品其社会百态

《金瓶梅》中的善与恶

《金瓶梅》中的主要人物几乎没有一个好人的存在,每个人心里都是丑陋不堪的。不论他们表面是怎么样的光鲜亮丽,都始终掩盖不了他们内心深处对情欲与物欲,甚至可以成为变态扭曲的境地,这充分的表明了作者兰陵笑笑生对待当时明朝中期的厌恶与讽刺。

尽管《金瓶梅》中有许多对待性的描写,但是我们必须加上对待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的基础才能够真正的读懂、读透它,我们不应该将它看做是“传播淫秽生活的禁书”看待,我们应该用批判的眼光去正视它真正想要表达的对待当代社会百态的深入剖析和深刻揭露。

我认为有一句话去形容《金瓶梅》最是恰当:百人口中百个“我”,“我”是魔鬼也是神。

西门庆的一生及他的家族门庭从兴盛到衰败串联起了整部著作,以西门庆为中心人物展开了对当时官、商、痞三种不同地位的阶级生活展开了故事的发展。通过商人用金钱贿赂,从而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西门庆甚至能在他的义父蔡京的帮助下,能做到省级提刑官这么大的官职,西门庆本就是当地有钱有势的恶霸地头蛇,这下又多了个省级提刑官的官职,更是肆无忌惮地为非作歹了。

《金瓶梅》:读明朝奇书,品其社会百态

作者兰陵笑笑生通过这些不法的社会活动,反映了这个朝代上至朝廷下至市井,高官权贵同商人恶霸勾结在一起为非作歹,借用事实的发生表明明代中期的社会腐败不堪,“病”入骨髓,无可救药。

《金瓶梅》既然能被后人称为中国历史第一部白话世情小说,那就一定少不了对主要人物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和庞春梅的日常生活,作者兰陵笑笑生丝毫不忌讳的写出了这个充满罪恶与欲望的家庭,深切的反映了西门庆等人的人性逐步变得扭曲异化甚至最后达到了令人发指、不能忍受的地步。

并且当时认为女人应该恪守三从四德、贤良淑德的潘金莲等人,也对自己进行了疯魔式的放纵,她们在情欲与物欲的漩涡中无法自拔,虽然她们三人的出身、经历、性格都不同,但都不影响她们对欲望扭曲变态的追求,想到这里,我们不禁深思,那些欲望真的这么重要吗?为什么可以连自己都可以放弃。

作者兰陵笑笑生通过这些发人深省的思考和怒斥,讽刺了她们自甘沉浸于人伦道德丧失和扭曲变态的泥沼之中,这是人性走向毁灭的必经之路。作者兰陵笑笑生通过写出《金瓶梅》中主要人物对待欲望的表象之下,是对人性、社会的剖析与拷问,何为善?那又何为恶?

《金瓶梅》:读明朝奇书,品其社会百态

《金瓶梅》预示着明朝最终的结局

作恶多端且沉浸欲望无法自拔的众人,果真应了那句老话:“坏人作恶多端,人无法,自有上天来收。”

西门庆在一次醉酒中被嫉妒拔尖成性的潘金莲喂了大量的春药,最终药力过大,西门庆纵欲并且可以毫不客气的称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残破身子根本就承受不了那么重的药力,最终死于当晚,享年三十三岁。

在西门庆死后,潘金莲这个蛇蝎心肠的坏女人害死了自己两任丈夫,但仍旧不知悔恨,天天跟西门大姐的丈夫陈敬济勾结在一起,之后更甚怀了陈敬济的孩子,能与潘金莲在一起的会是什么良善之人,陈敬济比起潘金莲的狠毒丝毫不差,他丝毫不顾及潘金莲腹中与自己骨肉相连的孩子,急忙找来堕胎药给潘金莲吃。

待他们的丑行暴露之后,吴月娘趁机将几人先后赶出府去。不料,武松得知潘金莲的遭遇,一刀将潘金莲杀死,之后就投奔梁山去了。

李瓶儿丧子之后,不幸染病而亡。

庞春梅被赶出府去之后另嫁他人,生下一子后被抬为正室,后不幸染上肺病,享年二十九岁。

西门大姐含恨而终,享年二十四岁。

陈敬济得病而亡,享年五十二岁。

这些作恶多端的人最终都得了一个并不好的结局,这正是兰陵笑笑生对待当时明朝中期未来结局的预示,预示着如果皇朝继续放任、不思严惩变革最终也将像文中惨死的主人公们不得善终,灭亡也是这个黑暗腐朽的社会的最终结局。

《金瓶梅》:读明朝奇书,品其社会百态

《金瓶梅》对后世的影响及艺术成就

《金瓶梅》不仅仅是武侠传奇、神魔小说的过渡、分水岭,更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的里程碑。它一改之前古典小说的写法,对小说加以改革和创新,为中国的文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人受到了这部著作写法的启示,为此后的现实主义为主流的世情白话小说奠定了文学基础。

在创作题材上,《金瓶梅》更加注重平凡人物甚至是反面人物作为主人公,作者兰陵笑笑生注重于平常生活的描述,它不似《水浒传》那样喊打喊杀、行侠仗义极其畅快;更不似《西游记》中鬼神丛生、热血畅意,它取材于现实,却又能高于现实,它对后世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从人物塑造来看,它并不是以正义善良的正面人物为主人公,而是借以至邪至恶的反面人物为主要人物反映当时黑暗腐败的现实社会。作者兰陵笑笑生运用了大量白描和丑化的写法来烘托人物的恶行,使其更加形象生动,激起读者心中的不平心情。而且作者兰陵笑笑生注重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去描述一个人物,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文字描述出当时环境之下人物内心的主要心理活动,使这个人物的形象更加的丰富、复杂和多变。

从叙事结构上来看,故事一开始因为当时人物关系比较简单是按线性发展,但当人物之间的交集变多,并且不再单纯的时候,文中用的较多的就是网状交织的叙事结构,使整个故事更加的具体完整,复杂但不紊乱。

《金瓶梅》:读明朝奇书,品其社会百态

从语言艺术来看,本书并没有极其难懂的话,反而是一些市井之中多用的平常话语,不似《三国演义》与《西游记》用语的规范和温雅,它开创的是另一种书面用语,更加市井化、俚语化,虽说充满了世俗之气,但胜在语言鲜活生动与个性,读者更易读懂、接受。

而从创作主旨来看呢,作者兰陵笑笑生更加注重暴露、展现黑暗与腐朽,他不似《水浒传》和《西游记》虽揭露了当时的黑暗,但施耐庵老先生和吴承恩老先生他们并没有如此直白地指出当时的社会环境竟是如此的糟糕,他们对当时的当权者仍旧残存一些幻想。但是《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丝毫不加掩饰,他运用直讽的艺术手法直接将当时社会的恶劣与人性的扭曲丑陋公布于世,可见当时作者兰陵笑笑生对当朝皇帝、官员的失望与社会黑暗腐败现实的绝望。

作者兰陵笑笑生这种“明目张胆”的直讽为今后的讽刺文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和底蕴。

《金瓶梅》一改之前小说取材于历史故事或是神话传说,他取材于生活,但却又高于生活,使小说中的生活并没有距离现实生活有多么的遥远,平凡的家庭日常生活更容易被当时平民百姓接受,同时也使得中国小说现实主义的写法日渐成熟,为后世的小说创作更是开创了一条伟大的先河。

《金瓶梅》:读明朝奇书,品其社会百态

我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也曾如此高度评价过《金瓶梅》:“《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

但是由于《金瓶梅》中有不少用词十分大胆的地方,所以曾一度被视为“禁书”,但是这些因素都不足以成为抹灭《金瓶梅》这一伟大的优秀著作的文学、历史价值。作者兰陵笑笑生从未对《金瓶梅》中的善恶加以掩饰,他大胆的将其中的善恶黑白表示出来,它对后世如何评论善恶黑白所造成的影响之大乃是不可估量的。甚至可以说,《金瓶梅》可以看作中国思想史上和文学、历史观念的一个重要转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