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曾救过曹操的陈宫这个人?

小帆帆666


根据题目的意思来看,应该指的是三国演义中的陈宫,毕竟真实历史中陈宫并没有义释曹操这一情节。那么,我们就结合《三国演义》的相关描述,来分析一下陈宫其人。

一、忠于汉室,有拯救社稷的一片赤诚之心

陈宫出场,是在曹操行刺董卓不成,被董卓画影图形追捕时,在谯县被陈宫捕获,这是陈宫第一次出场。面对曹操的大义凛然,陈宫被说动了,毅然放了曹操,被愿意跟随曹操左右,共扶汉室。当时曹操怎么说的呢?曹操说回到家乡,将招募义兵,号令天下诸侯共同讨伐董卓,这个时候曹操说的大义凛然,也是情真意切的。陈宫为了天下苍生放了曹操,并愿意追随,说明陈宫也是有一片赤诚之心的。

二、为人正直,不喜诡诈奸险

跟随曹操逃亡过程中,夜宿吕伯奢家,误杀了吕伯奢一家,继续逃亡过程中,撞见打酒返回的吕伯奢,曹操为了避免吕伯奢告密,二话不说,也把吕伯奢杀掉了。第一次误杀吕伯奢全家,陈宫已经认为曹操是一个极度多疑的人。第二次明知是误会,还是杀死吕伯奢,陈宫无法原谅曹操,认为此人极为不仁不义,曹操还为此辩解,“宁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的诡诈奸险可见一斑。陈宫在曹操熟睡的夜晚弃之而去,说明陈宫是一个正直之人,眼里揉不得沙子,看不得世间不平事。

那么,这里有一点疑惑的地方,吕布三姓家奴,名声极臭,陈宫又为何投奔呢?用陈宫自己的话来说,吕布直来直去,没有曹操那般诡诈奸险,甚至还有点可爱。曹操听到这样的话,应该是百感交集吧,似乎在陈宫眼里,他还比不过一个吕布。

三、足智多谋,但为人不够权变

曹操自提大军,来打吕布,更有刘备为侧应,陈登父子为内应,吕布几乎没有胜利的可能,但是在这个情况之下,陈宫还是出了不少好主意的。在吕布被困下邳时,陈宫建议吕布屯兵于城外,形成掎角之势,等到曹操粮尽,可以一鼓击之;一计不成,再建议吕布断了曹操大军粮道,曹军必撤。这两个计谋是得到曹操高度认可的,如果吕布依计行事,曹操真有兵败的可能,或者也不会那么轻易得手。奈何吕布刚愎自用,又听信妇人之见,一再贻误战机。在这个情况下,陈宫已经意识到吕布集团处境的危险,但仍然没有早思脱身之计,依然效忠于吕布,直到走向覆灭,实在是太可惜。

四、威武不屈,有气节,相比之下,吕布就相形见绌了

吕布与陈宫一同被俘,陈宫大声“今日有死而已”,并不畏惧一死。相较于吕布“缚太急,乞缓之”,可怜巴巴请求刘备为之求情,威风凛凛的“人中吕布”,临死之际,还比不过一个文人陈宫,更是显得陈宫威武不屈、性格刚烈。

小结

陈宫是那个时代一部分忠于汉室人的代表,正直有气节有智谋,奈何投错门庭,虽有大志却不得伸,可悲可叹。


山河明月



救过曹操的陈宫,仅仅是三国演义虚构的人物形象,为了丑化曹操,罗贯中移花接木搞出了《捉放曹》的桥段。


史实并非如此,但陈宫的确为曹操的霸业出过力。但陈宫很快还是背叛了曹操,几乎让曹操陷入绝境。


纵观陈宫一生的作为,他绝不是锄奸安民、匡扶社稷的英雄,活脱脱就是一个出尔发尔、反复无常的小人,恐怕比吕布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捉放曹》的历史真相



据《魏书·武帝纪》记载:


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


中平六年(189年),曹操逃离京师去陈留,经过中牟县时,被一亭长怀疑缉拿,就送到了县里,县中有人认出了他,就替他私下求情,因而被释放得以解脱。


这里既没有提到这个亭长是谁,也没有提到县令是谁,也没有提到是谁替曹操说得情。



但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就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把这个县令认作了陈宫。



演义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根据演义的说法,陈宫看到曹操是个人物,县令也不干了,就跟随曹操一起溜了。

路过曹操父亲的故人吕伯奢庄时,由于曹操杀死了吕伯奢一家,陈宫就觉得曹操这伙计不靠谱,就悄悄地溜了。


之后,老罗也没有详细介绍陈宫的去处。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直到十一回,陈宫才露面:


布因弃张杨去投张邈。恰好张邈弟张超引陈宫来见张邈。


曹操征讨徐州陶谦,张邈、张超等人欲迎接吕布进入兖州,反叛曹操。此时,罗贯中安排陈宫再次出现,是由张邈之弟张超引见,来见张邈,一起策划反叛曹操之事。


这是演义的说法,但史料记载却并非如此。


初平二年(191年),曹操被任命为东郡太守,陈宫在此期间出仕。这里没有介绍是不是曹操提拔陈宫出仕为官,但是陈宫的为官经历,没有记载其曾经做过中牟县令。


之后,陈宫通过外交运作,联络济北相鲍信等人,让曹操得到了兖州牧的职位。


据《魏晋世语》记载:


岱既死,陈宫谓太祖曰:"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


青州黄巾军进攻兖州,兖州刺史刘岱没有采纳济北相鲍信的建议积极防御,而是主动出击,结果被黄巾军杀死。


陈宫就对曹操说:“现在兖州无主,朝廷的诏命断绝,我请求到州中去游说,为您谋求州牧一职,借以收服天下,作为成就霸业的资本。”


陈宫到了兖州,游说别驾、治中等一帮州吏,说:“现在天下分裂而本州无主,东郡太守曹公是命世之才,如果把他迎接为州牧,必定能够安定州境,让百姓平安。”


鲍信等人也认为如此。


于是,鲍信与州吏万潜等到东郡迎接曹操领兖州牧。从东郡太守到兖州牧,对于曹操的霸业来说是一大提升。


应该说,陈宫为曹操的霸业还是做出了贡献,而且当时是极力推崇曹操的。



陈宫背叛曹操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再次征伐徐州陶谦,所过之处鸡犬不留。


普遍的说法是,东郡守备陈宫因为曹操杀戮过重,十分不满,于是与陈留太守张邈、张邈之弟广陵太守张超、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等同谋叛乱,迎接吕布为兖州牧。


兖州郡县纷纷倒戈,背叛曹操,归附吕布。仅有鄄城和范、东阿二县还在曹操手中。由于断粮,曹操几乎要把妻子儿女全部迁往邺城为质,投靠袁绍。


谋士程昱极力劝谏,曹操才取消了这个打算。


总之,以陈宫为主谋的叛乱,几乎全部葬送了曹操经过千辛万苦打拼得来的基业。




对于这个桥段,豹眼详细说明一下。


第一,初平四年(193年)秋天,曹操的父亲曹嵩来曹操处的路上,被徐州牧陶谦派兵杀害。


据《魏晋世语》记载:


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谦兵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时得出;嵩逃于厕,与妾俱被害,阖门皆死。


曹操父亲曹嵩携带家眷来兖州依靠曹操,曹操派遣泰山太守应劭派遣兵力护送。还没等应劭的兵到达,陶谦秘密派遣数千骑兵截杀了曹嵩。


曹嵩以为是应劭派来迎接的人,也就没有防备。陶谦的兵到后,先是斩杀了曹操的弟弟曹德。曹嵩惧怕,就想穿过后墙逃跑。先把他的妾送出去,但因为其妾太肥胖,一时急切之下出不来。曹嵩就躲到了厕所里,最后一起被杀,满门遇害。


因为这事,应劭也不敢再在曹操手下做事了,就投靠了袁绍。等到曹操平定了冀州时,应劭已经死去,曹操也没法再追究其责任。



但韦曜的《吴书》却有不同的记载:


太祖迎嵩,辎重百馀两。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卫送,闿於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太祖归咎於陶谦,故伐之。


因为曹嵩曾经做过太尉,这可是肥缺,聚敛了大量的财富。曹操迎接曹嵩时,曹嵩携带的财物就装满了一百多辆车。

陶谦派遣都尉张闿带领骑兵二百护送。张闿在泰山郡华县、费县之间,因财起意,杀死了曹嵩,洗劫了他的财物,然后逃亡淮南。


于是,曹操迁罪于陶谦,起兵讨伐。


这事具体的情节存在争议,但从陶谦的为人来看,是个贪婪之人,这是有大量史料记载的,这里就不展开细说了。

诸侯争霸,需要财力支撑,对于如此大量的财物,很难以做到淡定。


不管咋样,毕竟曹操的老父亲是被陶谦的人杀死的。曹操是性情之人,岂能咽得下这口气。更何况在汉末是以忠孝治理天下,不报杀父之仇,曹操如何信服天下?


曹操为此杀戮过重,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孙盛对此评价道:


夫伐罪吊民,古之令轨;罪谦之由,而残其属部,过矣。


曹操替父报仇这是自古以来的套路,讨伐陶谦就行了,但残酷地杀害陶谦的部属,祸及百姓,也就有些过了。

孙盛的评价是中肯的,陈宫以此为借口反叛曹操,是个理由,但绝非唯一的原因。




第二,陈宫以曹操杀害边让为由,背叛曹操。


边让(?--193年?),字文礼,东汉末年名士,兖州陈留郡浚仪县人。


边让是当时的名士,也喜好发表一些奇谈怪论,在地方上有些名气。

曹操入主兖州,边让对其很不感冒,说了一些阉党宦官之后之类的话。曹操大怒,就授意属下把边让等人杀死了。


这在正史《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是有记载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但一些史学家认为,陈宫与边让等人是好基友,为此背叛了曹操。

不过,也有许多史家认为于此没有关系。



第三,陈宫不是忠义之人,背叛曹操纯粹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罗贯中先生为了褒刘贬曹,塑造陈宫是一个正面的形象,但这与史实严重不符。

在另一个问题中,这一点豹眼做过详细说明,这里也不啰嗦了,仅仅简单说一下观点。


陈宫与曹操的过节,很难说的清楚。因为把曹操看作是枭雄奸贼的话,反叛曹操就是正面的英雄形象。


但陈宫反叛曹操却追随了吕布,吕布又是一个啥货色呢?杀丁原投靠董卓,又杀董卓投靠王允,被曹操击败投靠刘备,又霸占了刘备的徐州。


这样反复无常的人,陈宫去投靠他,除了利益,没有别的解释。


更有意思的是,吕布部下郝萌叛乱,抖露出来陈宫也是同盟这个惊天秘案。

而且,郝萌叛乱是要投靠袁术。袁术已经称帝,是汉朝廷的叛逆者,陈宫居然参与到了这一叛乱中。


这足以说明陈宫就是见利忘义的小人,别无分店。


豹眼多次说过,罗贯中弄巧成拙,其中陈宫这个桥段就是典型的一列。


要打击曹操,你是用说得过去的史料来说事哦。弄一个陈宫出来,反倒是让人感觉曹操很英雄,而陈宫就是纯粹的小人。



第四,曹操劝说陈宫投降。


陈宫与吕布一起被曹操俘获后,曹操希望陈宫能够投降。

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爱惜他的才能,二是利用陈宫一事,显示自己胸襟宽广,不计前嫌的气度。


但陈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估计将来曹操不会给他好果子吃,也就选择了拒不投降。


在豹眼看来,陈宫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但做人实在是不足称道。


不过,陈宫最后以死给自己留下了一点颜面,也算是有些气节的。至少说明陈宫还没有完全成为一个不要脸的人,这是值得肯定的。



豹眼看历史


三国时期,陈宫曾救过落难的曹操,并弃官追随,后来,陈宫又离开曹操成为吕布的谋士对抗曹操,最后,陈宫兵败被曹操所杀。陈宫如此反复无常,注定自己会有悲惨的结局。

为何陈宫会如此反复无常呢?因为陈宫思想过于理想主义、善于阴谋和不择而栖。

下面聊一下个人看法。

一.理想主义

陈宫原来是一个县令,偶然间捕获被朝庭通缉的曹操。但是,理想主义的陈宫仰慕曹操的名气及行为,在并不了解曹操的情况下,就决定放走曹操,并弃官追随。

随后,在逃跑过程中,曹操因疑心太重杀了吕伯奢全家,于是陈宫认为曹操不是之前所听到的英雄,不是自己理想的明主,决定离开曹操。

二.善于阴谋

当曹操借报父仇起兵攻打徐州时,陈宫联合陈留太守张邈等人一起在曹操后方兖州进行叛乱,并投靠吕布,一起对抗曹操。

据说吕布部将郝萌受人蛊惑进行叛乱,后高顺成功平叛,意外的是郝萌的部下曹性供出陈宫也参与叛乱,虽然吕布不再追究陈宫,但是从陈宫脸红的表情,可以肯定他也有参与叛乱的阴谋。

三.不择而栖

良禽择木而栖,陈宫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择而栖,做了吕布的首席谋士。众所周知,吕布有勇无谋,多次背主弃义,没有人愿意追随,但唯独陈宫却全力帮助吕布。难怪后人感叹“独恨公台不择栖”。

以上是@凝沙成石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不一样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喜欢本文的朋友,帮忙点个赞,或关注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