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中年父母:我也想退群,但我不敢

作为一位已迈入中年的小学生家长,每天都要无数次地拿出手机翻看家长群消息,其实不止家长群,还有班级群,其中家长群又分为有老师的家长群和无老师的家长群。前段时间,按班主任老师的要求,把家长们按孩子学号分成了6个小组,又拉了一个家长小组群,主要是方便信息的上传下达,兼带收取各种费用,如每个月的延迟班费用,伙食费,活动费等。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中年父母:我也想退群,但我不敢

一个不到50人的班级,组织结构十分严密,以班主任为核心,下面是班委会,之后是各个小组长,再到各小组成员,层层下拨,信息到各小组长那里,一个小组长只需要管理8个家长,这样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信息遗漏和传达不到位的情况。

家长群的好处是显而易见,但也确实给很多家长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中年父母:我也想退群,但我不敢

前段时间火爆网络的家长直播退出家长群,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共鸣,直播的这位中年父亲面对镜头吐槽:“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你们上课不用心教下课让我帮忙批改作业,那我要你们干什么?”“我那么有时间收群消息,我不会自己教吗,整天不是让我去报补习班,就是让我帮忙批改作业,改完作业,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你辛苦了!”

很多看过视频的家长都感叹:我们也想退群,但不敢!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中年父母:我也想退群,但我不敢


家长群正在背离初衷

家长群建立的初衷,本是为了让老师和家长能更便捷地进行沟通,做好家校共育,一起努力把孩子教好。但不得不说,家长群确实在很多时候已经背离了这个初衷。

家长群:老师给家长布置任务的群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中年父母:我也想退群,但我不敢

你还记得你每天要拿出手机看几次家长群消息吗?

班主任老师也明确了,希望家长能多多留意群消息,以免漏掉了重要信息。

偶尔学校会有一些单子需要家长签字,让孩子把回执单交回去,有的孩子忘了,家长没签,老师也会要求家长送到学校。如果是这样,你还敢漏看消息吗?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中年父母:我也想退群,但我不敢


家长群:向老师表达感谢的群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中年父母:我也想退群,但我不敢


家长为了表示对老师的积极响应,总会在老师发出信息之后,第一时间发“收到”和“老师辛苦了”,一长串的回复迅速刷屏,后来的家长要爬很多长时间楼才能看到老师发出的信息。

我孩子学校老师直接把群设成禁言,才总算解决了这个问题。

家长群:孩子表现及成绩公布,班主任点评家长的群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中年父母:我也想退群,但我不敢


从期中和期末考试,到平时的单元测验、随堂考试,再到某一次作业,老师都会及时把情况反馈到家长群里,这原本是不错的,可以让家长清楚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但有时真的是做得太过了。

有一位英语老师要求家长辅导功课,但家长表示自己也不会,根本无法辅导,这位家长特别抓狂,直接语音说:自己孩子不读了,读不了了!

从家长会到家长群


曾几何时,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家长和老师的联系并不那么紧密,大多数的沟通都是在家长会上完成的,极少数淘气的孩子,可能会被老师请家长,让家长到校跟老师做一对一的沟通,还有一些老师会通过做家访的方式与家长沟通。

不管怎样,那个时候,家长和老师的分工是比较明确的,学习交给老师,生活则由家长负责,同时,老师除了教书,还要育人,而家长除了养育孩子长大,还要教会孩子做人做事。

在孩子的学习方面,大多数家长的参与度是比较低的。

我和我的很多同学,当年读小学和中学,基本都是靠自觉,自己上学,放学,自己安排做作业,父母的参与仅限于在作业上签字和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中年父母:我也想退群,但我不敢

如今,因为手机和网络的普及,线上沟通非常便利,老师和家长的沟通,绝大多数是通过网络进行,而也正是这种极度的便利,沟通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使我们沟通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细。

大到开家长会,小到孩子某张单子没交,某次试卷忘了签字等都会进行即时沟通。

这种即时沟通,虽说流畅且快捷,但也让家长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孩子的学校生活中。

以至于很多家长纳闷:到底是孩子在读书,还是我们在读书?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中年父母:我也想退群,但我不敢

现在的家长都感到很焦虑。这种焦虑,有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因为白天要忙工作,忙挣钱,晚上回到家,还要面对孩子学习上的一大堆事情,检查孩子作业完成情况,批改作业,在各种作业和单子上签字。如果忘记签字,或是孩子作业做得不好,那么,极可能第二天被老师点名。

一位朋友说,他现在都有点神经质了,每天再忙也要拿出手机,在家长群里爬楼翻阅老师发布的信息,每次老师点名,他就会急切地去看有没有自己小孩的名字或学号,如果孩子被表扬,自会心里松一口气,要是孩子被批评,他的心就跌落谷底,不由自主地反省起自己来。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中年父母:我也想退群,但我不敢


家校共育到底是什么


近些年都在提倡家校共育,人民日报也数次发文指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的确,家庭教育是很重要,家长应该与老师打好配合,但打好配合,并不等于过度参与。如果孩子作业做得不好,或是忘记给家长签字,最后的结果是,家长被批评,家长把补签的单子送去学校,那么,就是在让家长承担孩子的过错,孩子的责任心如何建立?

现在的老师也很不容易,学生的成绩是他们业务考核的重要指标,他们关心孩子学习的方方面面,希望孩子学得好,希望家长配合,及时纠正孩子不好的地方,这也是情理之中。

但若让家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参与过多,其实是弊大于利,因为这样一来,会大大降低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把原本是孩子的责任,转嫁给了家长

。二来,这对于一些没有充足时间或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的家长,则是出了一道难题,让家长无比焦虑的同时,也无济于事。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中年父母:我也想退群,但我不敢


学校教育,老师要传授学科知识,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三观,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家庭教育,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督促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包括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找到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成才在努力,理应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做好分工配合,如果老师将原本辅导学习,检查作业的任务过多地让家长来做,而家长把教育孩子三观的事过多依赖于老师,这都是不作为,至少是不尽责。最后只会大家都怨声载道,劳累不说,孩子还教不好。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