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孩子要有自己的特長,那哪個特長比較好?

疑神疑鬼


首先來看,“孩子要有自己的特長”這個論點。

這個論點對錯與否,我們現在還不好說。但是有這個希望的肯定是父母。中國的父母為了孩子有一個好的前途,也是費盡了心思。

現在的父母都十分重視孩子素質教育,不一定光關注於孩子的文化課的學習。我們也確實看到,有一技之長的孩子將來在社會上走的路比沒有一技之長的孩子要寬敞一些,但是也不能說沒有一技之長的孩子將來就沒有出路。

80年代的同齡人看到韓寒和郭敬明的先例,都覺得會寫作,哪怕不會其他任何文化課,也是能賺大錢的。還有的人利用打遊戲,升級裝備,利用一些陪玩的平臺,也能為自己賺錢,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比那些白領或是每天風吹雨淋的上班族更要輕鬆。但要清楚:這只是特例!

作為一個老師,我看到了很多學生在上小學的時候,就已經掌握了很多興趣愛好。不言而喻,這些學生確實在學校甚至在社會上得到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機會。孩子多學一點東西,對他們自己來說始終是受益終身的。

連我們這個五線城市,所有的父母也都盡其所能為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這從很大一個層面說明了,家長現在是越來越重視孩子的素質教育的培養以及將來專業之路的選擇。

我的學生中有很多從小就接受了鋼琴和美術方面的教育。一個是出於家長對孩子特長的重視,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問題就是,現在的家長越來越意識到高考競爭的激烈,通過考藝術這條路,實現上大學的目的。確實,高考對藝術方面的學生文化課的要求相對要低一些,但是也不是說考美術和音樂就比那些考只考文化課的學生容易得多。

我接觸了考美術和考音樂的學生。進行高三集訓的時候,都要放棄學校的文化課學習,主攻藝術。例如美術的學生,要經歷一整天坐在畫室花數張素描的辛苦,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畫得快吐了!而學音樂的學生,則是一整天坐在琴室不停地練習一首鋼琴曲。他們回來的時候第一輪複習已經完了。我看到很多這樣的學生,本來文化課底子就不牢,第一輪複習沒趕上,第二輪複習就只是做題,講題,很多學生幾乎都是白紙一張。所以,心裡就造成了一種很恐慌的感覺。所以很多,哪怕藝術考得很好的學生,最終都是因為文化課而沒能考上理想的大學。

說這些,並不是我認為學特長不好,相反我更樂意學生多學一點,為自己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有多重選擇做準備,但是提醒家長和學生的就是,學習特長並不是為了以後很功利地做準備,而是最好要從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特長。

我們來看哪個特長比較好呢?

這個我覺得要根據孩子自己的特點。有的孩子本身就五音不全,而且對音樂一點感覺都沒有,你再去讓他學鋼琴,學跳舞,那有點太強人所難了。

但是在我看到的眾多學生中,喜歡美術的還是有很多人的,所以,家長如果覺得孩子對美術確實有興趣的話,可以在小的時候跟他報一個美術班,訓練一下他對美的感知,即使將來,不以美術為專業,也不準備把美術學到登峰造極的程度,也可以培養孩子對美的鑑賞能力。

再說運動方面,我覺得培養孩子的運動細胞也是受益終身的事情。拋開文化課方面不談,身體素質在任何時候都是不能忽視的問題,當然這裡說運動方面並不是要求孩子要在乒乓球、打籃球或者踢足球上面的有突出特長,只是要求孩子在運動方面要有一定的規劃和系統訓練。今年的疫情也告訴我們,健康的重要性,沒有了身體,這個一後面再多的零都是白搭。

有的父母還十分重視孩子思維方面的訓練。

我覺得不管是什麼方面的特長吧,還是要從實際出發,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如果硬逼著他們去學習一些不喜歡的愛好,那無異於揠苗助長。


林江影玥


只要是對個人、家庭、社會無害的特長就是好特長,也是沒有優劣之分的!玩牌的特長、小偷小摸的特長、說三道四的特長、玩遊戲上癮的特長、打架鬥毆等的特長則應力戒。唱歌、跳舞、弄各種樂器、書法、繪畫、手工製作等,都可以,都能提高自己的能力,也有益於自己的身心健康,是高雅的情趣。還是,孩子要有什麼特長,不是家長說了算。人的天賦和能力是多種多樣的,人的遺傳就好像已預設在腦海中已有了隱形的軌跡,學習好像只起一個激活的作業!如中國人學漢語,我親眼所見,一個不到一歲的孩子能簡單的話,有些東西是沒有人特意教他的,他是無意中學會的(無意識記)。孩子的特長也一樣,如果他無意就學會了,那就必須因勢利導;如果反覆教都學不會,那麼,強扭的瓜不甜!培養孩子的特長必須仔細觀察、分析,因人而異!不能隨便強行培養孩子的特長。回答供參考。


荷葉村夫


特長在自己身上,孩子對哪一樣非常感興趣,就支持他學習,別人的特長,不是每個人都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