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小學階段的成績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虛假性?

範範範範範範範er


其實不能說欺騙和虛假。但是,小學階段的成績,參考意義有限則是真的。如果單純地看成績,容易自我欺騙,產生錯覺。

這是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習成績,難度低,區分度低,無法拉開差距。比如說,好的學校小學六年級,,可能英語就有七八個100分,三四個99.5分,四五個99分,接下來還有很多98.5的,98分的……。97分就可能已經排全班20名的了。但很難說,這個第二三十名,比第一名的水平有本質的區別。

數學和語文也有同樣的問題。

同樣考100分的人,進入中學以後,難度加大了,每個人的學習能力不同,這個區別就出來了。可能有人仍然保持前列,有人泯然眾矣,甚至更糟。

現在的人們太心急了,不是說“出名要趁早”,就是“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不是說這兩種說法有什麼錯,而是它們的定義太狹隘了。人生是長跑,是馬拉松,不是五十米衝刺,不是非要急著把小孩逼著進入前多少名,逼著他們每次都考雙百。因為這種最初階段的成績,與未來的成長性相比,並沒有那麼重要。

我記得我的小時候,鄰居就有那種“別人家的孩子”,聰明伶俐,才上幼兒園就能說好些英語單詞,講起故事來頭頭是道,跟大人打招呼又活潑又主動。我整天被大人罵、要向她學習,我啥啥都不如人家。但好多年過去了,那位“別人家的孩子”只考上了大專,後來的工作生活也不如意。

倒不是說嘲笑,人家也有人家的生活方式,只不過,追求一時的分數,而忽略更重要的事,無異於買櫝還珠。就像跑馬拉松,你非要在最開始的一公里衝刺,過早透支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後面就很難堅持下去了。

那小學階段,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我以為,是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對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是自學的能力。這幾點,作用不僅僅是用來提高學習成績的,它還在我們以後的人生裡有長遠的影響。


侯虹斌


很多孩子在上小學的幾年裡,學習成績都很好,每次考試分數都不低,家長一直認為孩子的學習是沒有問題的。但當升入初中後,家長心中的好學生,學習成績竟然下降了。這讓很多家長,都不理解,搞不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孩子依然是認真學習的,小學學習成績也挺不錯的,為什麼上了初中以後,就開始下降了呢?

小學時期的成績有可能是虛假的,這裡的虛假並不是指孩子小學成績不好或者作假。

平時家長太過於強調分數,認為只要高分數,就代表孩子成績好,所以一味的要求孩子學習課本知識,減少業餘知識的培養,使孩子每天除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還要不斷的進行課本知識反覆複習,補習。孩子一點沒有時間看一些課外書,學習的知識面只限於課本知識。

課本知識當然需要學習好,但不是代表孩子學好課本知識,考出高分數就是真的成績好。孩子的教育是多方面,所需吸收的知識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而課本的知識太過單一,不能滿足孩子大腦的需求量。

孩子小學除了學到課本知識,腦海裡沒有大量的閱讀量,沒有豐富的知識,大腦得不到更好的全面的開發。

學習的好壞是不能僅僅用分數來評判的,家長只注重強調孩子的成績,而忽略能力的培養和習慣的養成才是最重要的。

小學課本內容簡單,一般孩子在學習上都不會存在太大困難,只要認真學習,成績就會比較理想。但由於缺乏平時課外知識的積累,往往升入初中後,學習成績開始下降。小學期間哪些把全部經歷用來考高分的學生,和平時成績不是太突出但課餘生活豐富,博覽群書的學生,在升入初中後,會發現,原來學習成績不突出的學生,到了初中學習成績有的反而比小學考高分的還要好。

孩子的學習不應該是片面的,更不該是以分數來決定好壞的

全方面的發展,才能真正培養孩子更多的知識,綜合性的能力才是考評孩子成績的關鍵。就好比一個每天被規定呆在家裡學習的孩子,對外界的接觸和新知識的積累及思維上,遠遠不如經常外出可以每天接觸新事物的孩子。

平時接觸的事物越多,學習的範圍越廣,積累的知識才更全面

大腦需求越得到滿足,孩子的聰明天賦才能得到更好的發揮。所以說只注重課本知識,考高分的成績是存在虛假性的。

這種成績是片面的,不全面的,會造成孩子因為知識面的缺失,時間越長,成績越明顯出現不理想,而平時大量積累業餘知識的孩子,往往會在以後的時間裡成績上升,後來者居上。


決勝網


家裡有小學生,親戚也開著小學託管班。我對這個問題的觀察和思考如下:

第一、小學知識的著重點問題。如果說初中、高中的考試更注重考核學生的靈活運用能力,那麼,小學考核更著重於學生對知識“亦步亦趨”的掌握和模仿能力。也就是,後者相對於前者而言,是“死”的知識。小學生只需要聽話,認真,細心,緊跟老師的思維,考試成績基本問題就不大。

第二、小學考試方式的問題。通過對周圍小學生的觀察,小學生4年級之前,期末考試前很多老師會提前讓孩子們做一次試卷,這樣,到正式期末考試的時候孩子們基本都是“95-100”分,老師們和家長們都皆大歡喜。到了5、6年級,這種方式被置換為80%原題,20%活題形式。即試卷上的80%的試題是平時反覆練習過,甚至連答案都能倒背如流的原題,包括語文作文也是這樣,提前會有範圍,孩子們只需要在給定範圍之內背誦範文然後考試的時候靈活“挪移”即可。而額外的20%則是真正的“能力考核”,即對課本知識點的綜合運用考核,考題的靈活度和難度係數都比較高,有的難題甚至60-80%的學生都做不出來。比如上學期我家孩子所在學校的數學考題,最後一道題全年級將近200人,做出來的可能不到10個學生。

小學生這樣的知識考核重點和方式就導致小學成績往往呈現如下特點:分數密集度高。孩子們語數外分數分佈在85-95之間的是常態,一分之間,全區可能會有成百上千個學生。因為難題大部分同學都很難做出來,所以,同學與同學之間的分差,不過就是一個細心與否造成的落差。基於此,小學成績的欺騙性和虛假性自然也就不難理解了。

雖然小學成績具有欺騙性和虛假性,但我的觀察,高分者,也就是說能把範圍之外“20%”的分拿到的學生依舊鳳毛麟角,這些學生的脫穎而出,與其在學習上時間和精力付出,良好的學習習慣,勤于思考和認真細心高度相關。這些都是學霸的潛質,這些潛質將會以一種良性影響延伸至他們未來的學業中,照亮他們的學業前景。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我是一名工作20多年的語文老師,對這種說法,我實在不能苟同。我想這是對我們小學老師工作的懷疑,是對孩子們的懷疑。

如果說對小學1、2年級的考試成績帶有一定的虛假性,我還勉強能夠贊同。這個階段的孩子識字量太少了做題的時候需要老師念題,有的還需要老師幫忙分析題,這樣的考試成績的確是不完全真實的。但是三到六年級的考試成績大都是真實的。

我想,提這個問題的人大概是因為孩子上了初中後,各科成績有些下滑。但是無論怎樣,我們都應該理智地分析孩子學習的現狀,而不應該在小學老師的身上去找原因。

1、小學階段,學習科目少,孩子的精力充沛。

小學階段孩子們住只學語文、數學和英語。六年只學三門學科,甚至是兩門學科,而知識是呈螺旋上升的,孩子們前面沒有掌握好,後面還有機會可以繼續掌握。

孩子們上初中後,學習的科目變多了,每一科花的時間和精力當然是遠遠比不上小學階段。

2、小學和初中的學習方法是有區別的。

小學階段就拿語文和英語來說是重在記憶,理解感悟的相對來說要考得少一些,而且好多考點都是書本上有的。老師的複習和孩子們的學習都是有針對性的。

而上了中學後,特別是語文學科考的很多知識都不是書本上有的,需要孩子們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與積累。作文分數比例增加,而且要求是越來越嚴格。

可理科就不必說了,如果小學階段的基礎打的不太好,上了初中後數學,物理,化學,往往都會出現跟不上學習節奏的現象。

3、小學階段的老師跟班跟得更緊。

我們這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義務學校。不管是從老師的工作態度還是敬業精神,以及老師對學生的管理情況來看,小學階段的老師大多表現出比初中階段的階段的老師更負責,跟班的時間更多。

不管是小學階段還是初中階段,責任心心強的老師帶出來的孩子肯定更優秀。

4、小學階段的家長更重視。

很多家長因為孩子年齡還小,就會對孩子的學習更為關注。而孩子上了初中後,家長們認為孩子已經養成了學習習慣,孩子也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所以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過問的就會相對來說少一些。在農村就表現的尤為突出了。小學階段家長不一定外出務工,而孩子上了初中後,外出務工的家長會越來越多。

但是不管哪個階段的孩子都需要爸爸媽媽的關心。

父母對孩子的關注也是孩子成績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孩子上初中後,正處於一個叛逆期,如果家長不好好引導孩子的成績只會越來越差。

5、小學階段思想更單純,管理難度要小一些。

在小學階段,孩子們更多的就是用來學習和玩耍。而上了初中後,女生就變的愛打扮,男生容易染上抽菸、打牌、打遊戲等不良習氣。而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一旦學會了就難以改正。

這也是孩子們成績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小學階段,我們就要幫助孩子讓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當孩子從小學到初中後,我們要多鼓勵孩子,要經常跟孩子交流,跟老師溝通,為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擾和思想上的難題,幫助他們平穩度過從小學到初中階段的不適應。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我是一名小學老師,事實上班級考試後看到的成績排行榜和自己心目中的排行榜很多情況下是不一致的。小學階段成績確實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虛假性。

當然這裡並非說孩子成績是弄虛作假的,是抄襲的,而是說成績不能代表孩子的真正水平,成績不能說明什麼。

造成這樣的現象的原因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小學階段學習的知識比較簡單,考試內容也大多來自課本,很少考察孩子的閱讀廣度,理解廣度,思維廣度。考試時很多隻要機械識記便能得分。這樣,一些孩子死記硬背,態度端正也便能考出不錯的成績。但不錯的成績並不代表他已經達到了現階段應有的水平,同等成績也不能說明孩子的能力相當,所以說具有欺騙性和虛假性。

第二。考試作為一種檢驗孩子學習的手段,其實有其侷限性、片面性的,尤其是小學階段更明顯。中學階段及大學考試答題很少有死記硬背了,更多的注重理解,注重自己的見解。這時候孩子答題需要調動自己的思維,調動自己的閱歷,調動自己的識記全方位定位得出結論,考研的比較綜合。也就是說中學階段及大學階段考試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而小學階段因為孩子思維能力,閱歷的侷限,考試檢驗更多偏重於記憶能力,很少能檢驗孩子的理解能力。所以有些孩子小學成績很好到中學直線下降,因為其記憶能力高於理解能力。到了理解階段便不能從容面對了。

第三。當然網絡上有個段子說的挺好的。“你考98分,學霸考了100分,不要覺得你離學霸很近了,你考98是因為實力只有這麼多,學霸考100分是因為試卷只有100分”。小學階段的試卷是檢驗不出學霸的真實水平!


小語教育


記得有一年,我統計了初一級部的學生,小學升初中後,原來的班級前十名,各班平均只有三四名仍在,後來居上的情況很普遍。



很多小學很優秀的孩子,上初中開始滑落,原因是兩個學段的課程安排和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有些孩子不適應這種變化。

那麼,什麼樣的孩子,升初中仍能保持優勢呢?

第一,看效率。初中增加了歷史地理生物等科目,與小學相比較,科目增多,學習內容增多。這是孩子升初中面臨的最大挑戰。規定時間內能否順利完成學習任務,能否快速書寫、快速背誦、快速反應等,決定著孩子能否順利度過適應期。有些小學慢慢騰騰,靠時間取勝的孩子明顯跟不上。



第二,看積累。初中的學習,靈活性增強,能否快速理解、正確做題,學生掌握的背景知識起了很大程度的影響。於是,小學愛看書的孩子的優勢逐漸顯現。

第三,看習慣。會邊聽邊記、邊聽邊思嗎?能每天覆習嗎?能按時高質量完成作業嗎?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學習很輕鬆。否則即使家長天天陪讀,也未必能看管出一個好孩子。



第四,看能力。聽說讀寫,觀察、想象、記憶、思維,創新與實踐能力等等。小學注重培養孩子的能力,才能讓他更好地適應初中以學為主的教學方式。

第五,看品質。這個品質,主要是指學習品質,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持之以恆的毅力等等。能夠從學習中發現快樂的孩子,發展肯定越來越好。



所以,小學的成績好,未必初中的發展好。同理,初中的成績好,未必高中的發展好。小學的家長們,對照檢查一下,您的孩子做好升初中的準備了嗎?

當然,說到這裡,最希望家長們瞭解的是,不要把眼睛緊緊盯在孩子的成績上,也不要僅僅關心孩子的學習,還是要著眼孩子的長遠發展。


讀思錄




說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異性朋友,性格很好,樂觀派。暑假裡有一天接到她的電話,哭哭啼啼,好像受了莫大的罪。我認真聽完之後,才發現事情的嚴重性。

原來朋友剛從縣裡調到了市裡一所很不錯的小學,並且當上了班主任,這所學校的成績一直很好,口碑不錯。第一次期末考試,她把學生成績登記完畢後,當天晚上就一一發給了學生家長。誰知第二天一大早,就被校長大罵一通,還被撤了班主任職務。

你們知道為什麼?她把學生的真實成績發給了家長。家長們都發現自己的孩子成績退步了,然後集體鬧到了學校。校長最後出面道歉,並解釋說,試卷上少統計了兩道題,當然還有其他的措施,才解決了問題。

點根菸陷入了沉思,我小時候怎麼就沒有遇到這麼貼心的學校。


大學老師超哥


我用我的例子來詮釋一下問題。這個問題首先我是肯定的。我兒子三年級,在班裡中上吧,我還是非常重視學習的,但沒有花很多時間,特別是作文,寫的驢唇不對馬嘴我也沒參與過,兒子非常喜歡看書,只是他的表達不夠標準,老師也表示過有一肚子話,不能按照標準表達。數學有學奧數,但沒有無數次刷題,只是瀏覽題型,點到為止。為什麼沒太多時間學習呢?因為都在學特長。鋼琴倆小時,琵琶一小時,還有些不需要過多練習的特長。我認為這是培養童子功的年齡,前期也做過各種嘗試才選定的音樂方面。

我總覺得這不是專注學習的年齡,最早六年級開始專攻學習,順帶音樂練習。所以說為什麼成績有欺騙性!因為我只在學習上用了30%的時間,我只要跟得上,應試練習可以突擊進行。等我也90%時間用來學習,那我的上升空間還很大。

兒子老師有質疑過,那麼多時間搞特長,要當特長生嗎?其實真不是。學一個特長最好學的用心一點,在時間充裕的時候多積累一些,這是童子功培養的一個信念吧,我比較重視,過了這個年齡,需要的時候再學就晚了吧。


邋遢的小象


我是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小學階段的語文成績,重在識記。比如字詞的記憶和課文內容還有每一個單元"語文園地"裡的文學常識和名言警句古詩詞名句都需要孩子們一字不差地背誦默寫。

我們都知道語文是慢工夫,字詞句上沒有功夫,何談對段落和文章的理解?所以,下功夫夯實孩子們的基本功,是很有必要的!不寫錯字,不亂用詞語,積累並會用名言警句,這樣的厚積才有初中的薄發!

所以,說小學語文階段的成績具有虛假性是不合適的!




二、小學階段的語文在理解分析和綜合能力的培養上,不能和初中相比。

小作階段的課文,最常用的結構有三種:總分,總分總,分總,按時間順序或者空間順序等表述的較多。倒敘插敘的也不多,老師不過細地分析課文,在學習之處,只是激發孩子們對語文的興趣,對文字的熱愛,所以分析綜合能力孩子們較弱。

初中之後,這方面的能力要求高了,孩子們小學階段沒有作常規訓練,所以這時候就顯得手足無措。能力跟不上了,好像小學的語文成績是虛假的。實際情況是孩子們每一階段的學習目標不一樣,能力要求也不一樣,小學有小學的目標,初中的目標相對於小學階段肯定是有難度的。但不能說小學階段的成績具有虛假性和欺騙性。



第三、初中語文更需要有一定的鑑賞性自己的獨到的見解,並能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所以說,小學階段的語文知識此時明顯不太有用。如果沒有閱讀能力的孩子,這時候真是舉步維艱,沒有鑑賞是因為讀的少,沒有獨到的見解是因為沒有自己的思考,不能用準確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觀點是因為綜合能力不夠。所以小學階段的語文只是基礎而已,簡單的分析和綜合能力孩子們應該具備,在要求高了是不可能達到的水平,畢竟有心理和年齡特徵影響認知深度。



第四、最主要的一點作文這塊,小學階段只要語句通順沒有跑題,作文分數一般扣分很少,重在培養孩子們敢於書寫樂於表達的習慣,所以在思想內容和遣詞造句上,謀篇構局上要求不高,而初中則不一樣,孩子們的思想,語言,結構,行文的深度廣度都會影響作文的分數,故而孩子們的語文成績不會高,感覺小學語文啥也沒學到,實際是基礎紮實了,文采是每個人的天賦,對文字的敏感度每個人不同,對同樣的事物每個人的感覺是不同的。語文的感覺,語感,都與孩子們的閱讀分不開。小學有時間多多書,初中也許就沒有那麼大的距離了!


漫語慢文


真的,我現在六年級,五年級下冊時候,剛轉來我們班的一個女生,我跟她玩的很好。只是有一天上學,她告訴我她的那隻狗被抓了,要我把她送給我的那隻狗交換給那個把她家狗抓了的人,放學了,她去我家裡把她送給我的那隻狗接回去。我那就在家裡泡芝麻糊,沒注意到她跑到我房間裡去了,結果他就拿了我手機放在她的書包裡面。我喝完芝麻糊,就跟她一起把他送給我的那隻狗,扯到了馬路那,我婆婆正好路過,問我們要去哪去,我跟婆婆說他的狗被抓了的事情,婆婆說那是她騙我的,我偏不相信她自己帶著那隻狗回了家,我傷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那隻狗突然跑到我面前,我當時就懵逼了,它不是被她帶回去交換了嗎。我們回到家裡。著才發現我的手機不見了,我到處找,怎麼也沒找到。。。她又跑到我家裡,她沒帶書包,說她送我的那隻狗跑了,到我家來,我問她看見我手機了嗎,她說沒有,太奇怪了,婆婆問我,今天有誰來我們家,我說就他一個,婆婆斷定肯定是她偷的,於是我們去了她家,關於她的狗被抓的事,是真的,那人還說要出三百塊錢才給我們,我真想把那個人踩死,硬說那隻狗是他們的。我傷心無比,手機掉了,狗也沒換成。。。我到了她家,搜了搜她的書包袋,沒有手機,我們又回到家裡,又找了一遍,唉。。。婆婆說肯定是他偷的,我們又踏著夜路去她家,我把她喊到她家院子裡,跟她說了很多,但他的回答終究是不知道,婆婆對她說,只要你把手機還回來,你們已然還是朋友,不會把這件事告訴任何人,我給兩百塊錢給你,好嗎?她點了點頭,當時我就懵了,沒想到是她偷了我手機。。。。他把我手機藏到枕頭下面,拿出來給了我,本以為這個事情結束了結果我在星期五的上午把這件事告訴了全班,她知道了,痛苦欲絕,我看著她,說,沒事的啊,你改了就知道了。她說,你不知道這有多傷我的心嗎。。。。。接著,語文老師也知道了,上課自習時,把我們喊到了辦公室,我把一切都告訴了語文老師,語文老師聽明白了,叫我回了教室,到教室就有很多人問我,她是不是慘了?我只能點點頭。。。中午,我婆婆和他的媽媽來送飯了,就因為這個事情,她們談了一中午。。。。 結束了 現在我也不和她玩了。。 以上事情全部是我的親身經歷 她的名字 劉錦霞 她送給我狗的原因 她家裡本來有兩隻狗,我生日時送給了我一隻,送給我的那隻狗叫作 雲帆 被抓了的那隻狗叫多多 被她偷了的手機,正是現在我輸入了這些字的手機 我恨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