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 的隨想

“過年” 的隨想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馮驥才先生:年的珍貴,平日裡把現實理想化,過年時把理想現實化。這是中國人對年的一個偉大的創造。


春節被稱謂 “過年”,是漢文化中歷史悠久和重要的傳統節日。按照風俗習慣,傳承後世者有祭祀神明、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等主要內容。舊時的春節,有一整套完備且繁瑣的規矩、複雜的儀式。

人所共知,繁瑣的儀式往往凸顯尊貴,也因此,“過年” 在人們心目中,充滿敬畏之感。


若干年後的今天,吐槽 “年味變淡” 卻成了一個讓人難以釋懷的話題,不少年長者開始不約而至的懷念小時候過年的情形。

隨著時代的變遷,昨天和今天,在互聯網和移動電話、汽車和高速公路、復興號及動車機組、西洋音樂和電影電視、快餐文化等快節奏和快生活方式的衝抵和影響下,越來越多 “簡便” 的團聚方式……

在它們的影響下,慢慢的而又快速的沖淡了我們源自於農耕時代的精神和物質文化 “過年” 的儀式。


昔日歡天喜地濃郁的民俗 “過年” ,在昨天和今天,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改變,現在,幾乎成了一種耐人尋味的懷舊。

但是,在這種嘆息聲裡,一年又一年,春運大潮,依然在華夏的大地上湧動著,每天達數百上千萬的人流,候鳥一般飛回故土家園,在與親人團聚的同時,也與即將過去的歲月告別。


家,是漂泊在異鄉打拼的人們最溫馨的港灣。

家,是蒼茫天空中航行器的座標圖,她指引著人們前進的方向。相聚過後又從春天啟程,奔赴各自的人生河流。


曾以為:擁擠的春運,“過年” 的暴飲暴食,市場經濟帶來的快節奏,社會的世態炎涼等帶來的影響,以及越來越淡的年味,將會嚴重衝擊傳統佳節的氣氛。

但 “過年” 在人們的心中絲毫未曾動搖過它的地位,因為 “過年” 是漢文化的根本所在。

尋根問祖也好,祭天祭地也好,給老人大拜年,走親串戚也好,都是傳承人們飲水思源。連同一草一木,一餐一飲,半絲半縷,都在感念之列。


《說文》中釋 “年” 為五穀成熟。而五穀成熟之後呢?

感恩啊。

於是便有了 “臘”,《說文》釋 “臘” 為十二月合祭百神。把一年的收穫奉獻於祖先靈前或諸神的祭壇,對大自然和祖先來一次集中答謝,知恩思感,這便是我們中國人的邏輯。


在享受五穀豐登的喜悅的時候,在品嚐佳餚美味的時候,在沐浴闔家團圓天倫之樂的時候,感念天地化育,感念和風細雨、人壽年豐,這便是年了。


“過年” 是漢文化的善與美的傳承載體,是中華民族基因性的精神活動總彙。她是華夏子孫賴以繁衍生息的不可或缺的精神暖床,同時也是漢文化的一種次宗教性質的信仰。


“過年” 這是一年之中人們心靈停留的碼頭;也是對來年一切美好的期待和祈福的良辰吉時。


“過年” 她帶有巨大的迷狂性和神秘性,這種迷狂和神秘,她來源於中華民族的精神源頭。


“過年“ 或許過的是一種準信仰。隨著社會的文明進步,春節文化中的神鬼說道或者信仰越來越淡,這是必然的。


戊戌年的 年尾,在荊州之地上飄散著令人厭煩的陰霾,如今尚未揮之不去。“俊哥” 衷心的祈求蒼天眷顧我們華夏子孫,佑我中華早日脫離困境。

“俊哥” 堅信:今天和明天,有著千年文明的華夏民族,在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眾志成城,能夠戰勝一切困難,取得戰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戰役勝利。

武漢挺住,湖南挺住,中國挺住!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過年” 是人生中的一個驛站,人們藉此放鬆身心,放飛心靈。

“過年” 是人生中的一個港灣,在陽光裡,在藍天下,擁有一個新天地,享有一個好心境。


“俊哥” 認為:現在的 “過年” 仍是一種儀式,或許改變了全是吃的儀式,她作為一個特定的日子,將飄泊在外的家人們歸宿在一起,在溫馨家中,在大紅的燈籠照耀下,圍繞著火爐,守護著年歲,懷揣著各自心中敬畏的神,期盼著來年裡一次和又一次的歡喜。


回首,即將過去的一年,每一幀畫面都將成為我們的往事。

回憶,每一步腳印都是鋪墊,願我們的餘生都有前程可奔赴,亦有歲月可回首。


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風雨中的往事將隨風飄零,加油,讓我們一起去迎接所有的美好!


初拙作於戊戌年臘月二十四日晚

再拙作於戊戌年脂月三十日下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