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不要苛求100%的公平”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非常認同,這句話是正確的。

第1:不管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沒有100%的公平,只有相對的公平。在職場,如果收入、崗位的安排可以做到90%以上相對的公平,就已經很不錯了。同時,每一個人,都千差萬別,不盡相同,做事風格當然會有差異,是不可能把人當作機器來管的。所有的事情都是由人去操作的,雖然要依據公司規定,但也不排除人情世故,加分項或減分項的權重會有偏向。👍

第2:舉些例子來說明。比如說流水線上,大家工資起底都一樣。但有一兩個人手腳慢些,快手的人就給他幫忙了。難道把慢手腳的人的一些錢💰取出來給快手腳的人?比如說幾個倉管員中,有一個雖然很認真地做,但多少還有錯誤發生。也有熟練的倉管在幫他,任勞任怨。一時看起來不公平,其實熱心幫助人的倉管未來是有上升前途的。在團隊中,起跑線如果都是一樣的,幹活多幹活好的那一個千萬不要覺得一時的不公平,你會有另外一種收穫!🏄🏻

第3:付出就一定有收穫,不付出就一定沒有收穫。在職場,尤其如此。所謂的高分低能者在職場是展不開的;沒有學歷,有能力的人一定會有出頭之日。不能太計較於眼前的公平不公平,還是要努力去做,生活才能更美好!🌹


悠優閒語


【張白觀點】贊同此說法。評論是否公平,應該先從定義公平的內容為出發點,探索無法做到100%公平的原因,進而明確怎麼對待公平。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亞當斯提出的公平理論,員工對於自己是否被公平對待,會採取縱向和橫向的比較。縱向即和自己過去的投入收穫比較,橫向則是指和公司內部其他人的投入收穫比較。

對於投入,則主要集中在自己投入的感情,精力,時間。

對於收穫,則體現在公司給員工的報酬,福利,待遇,機會。

沒有100%的絕對公平,但是做為管理者,應該儘量做到100%的相對公平。

縱向比較的標準必須合理,不合理的標準,僅僅關注回報的絕對值必然會引發公平性的質疑。

縱向比較原則應該是公司通過設置目標,然後持續跟蹤評定,幫助員工主動建立縱向比較機制。目標可以通過:企業自身發展狀況,員工本職工作完成情況,對團隊組織的貢獻,個人的成長四個維度來建立。

而做為企業員工,也要從這四個維度來進行自我評定,然後主管結合他自身的理解對員工進行評定。雙方有了這個基礎之後,共同討論自己階段性應該獲得的回報。這樣的做法避免了因為員工關注點不同,導致理解偏差,進而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

01,企業自身發展狀況影響員工的利益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發展週期,行情好的時候自然給員工給予更高的回報,比如加薪幅度,獎金額等。同時,如果行業發展好,需要拓展部門,那麼就會有新的職位空缺,那麼也就有了晉升的空間。反之,如果行情不好,那麼福利待遇,薪水獎金自然會相對低了。甚至可能要業務收縮,有些職位還需要被精簡。

02,員工本職工作完成情況

員工訂立目標的時候,需要對自己的本職工作完成情況做可衡量的定義。比如你這一年做了多少個項目,犯了多少個錯誤,改進了多少個點等等。只要把這些都定義清楚了,在溝通的時候就有據可依,不至於產生標準不同的誤會

03,對團隊組織的貢獻

員工作為團隊的一員,衡量他的價值,除了工作的完成情況,還需要看他對於組織的貢獻,比如是否有專利產出,參加了多少的知識共享等等。

04,個人的成長

個人成長意味著員工的潛力,他是否有在將來擔任更多責任的潛力。比如他在技能方面,管理方面等。這些可以理解為公司對於個人的投資價值。

橫向比較,即跟公司內部其他員工進行比較,首先要定義比較衡量的內容。員工必須綜合考慮,才能看出自己的回報。

橫向比較的衡量內容分為機會公平和利益公平兩大類。管理者可能會側重於給某位員工以更多機會,而少一些直接物質利益。也可能給予直接利益多一些,機會相對少一些。這都是根據每個員工的不同特點和性格決定的。比如你不能只看到金錢收益,而無視被給予的機會獎勵。

01,員工的機會公平

員工進入公司,意味中有各種機會,其中包括晉升,能力成長,獲得認可和榮譽。這些都是衡量個人價值的不同內容。

001,晉升機會

一個人得到了一份工作,不會就是想拿著一份固定的薪水就完了。他不但想著保住自己現有的位置,也想著能夠為自己的將來贏得一席之地,並繼續向上攀升,成為團隊的主人之一。

彼得原理: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Dr. Laurence Peter)在對組織中人員晉升的相關現象研究後得出的一個結論;在各種組織中,由於習慣於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升提拔,因而僱員總是趨向於被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時也被稱為“向上爬”理論。

所以期待晉升是人的職業本性,人們都會抱有在組織內部上升的希望。如果得到了晉升,那麼會極大的增加員工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從而更加賣力的工作。一旦發現自己沒有這個機會,而其他有人得到了機會,就會開始比較是否對方比自己更加有資格,自己是否得到了不公平待遇。

002,能力成長的機會

每家公司都離不開各種崗位培訓,因為市場在發展,競爭不斷加劇,如果一個員工的素質始終穩定不變,那就意味著團隊的平均素質被拉低。對於公司而言,培訓的目的是讓員工變得更加勝任工作,提升他們的工作能力。

而對於員工,培訓則是自身能力提高的機會。被給予了培訓機會,也就是意味著員工被重視,將來可能被提拔,而員工也會因為感受到了這份重視,內心備受鼓舞,從而更加自覺自願的努力為團隊貢獻。

很多時候,培訓的機會並不是人人都有,這個就取決於公司對於員工認可度的不同。所以這個機會也必須體現公平性。

003,榮譽機會

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每個人都有渴望被認可的需求。在物質得到滿足之後,很多人更在意工作給其帶來的榮譽感。

02,員工的利益公平

員工的利益公平主要分成:待遇公平,獎賞公平,懲罰公平

001,待遇公平

在一家公司,一個職員憤憤不平的所:“我跟A是同時進入公司的,學歷一樣,幹一樣的工作,但是我的工作能力比他出色,每天多在公司加班一小時,為什麼他的工資和我一樣?”另一位職員說:“我每個月產生超過他5倍的業績,但是工資和他一樣,憑什麼?”

待遇公平並不代表平均主義,一旦平均主義了,每個人都不會滿意 。所以待遇公平,不是意味著每個人的工資是一樣,而是根據每個人的績效,確定不一樣的工資水平。

002,獎勵和懲罰公平

在員工表現好和犯了錯誤的時候,分別有獎勵和懲罰。獎懲的強度應該有所不同,而且不能厚此薄彼。如果一家公司的獎懲制度完全是對人不對事,對不同的人處理的意見完全不同,其後果的嚴重性,恐怕是做出這種決策的老闆做夢也想不到的。

如果兩個員工犯了同樣的錯誤,得到的懲罰強度都有天壤之別。老闆根據自己和這個人的親疏關係來決定懲罰的輕重,並不看事情的錯誤程度,這時典型的人治,沒有做到對事不對人。這樣獎懲機制,將不僅僅引起員工的不滿情緒,員工還會因為這種不公平待遇離開公司,另謀高就。長此以往,公司的效益將大幅度滑坡,公司未來的成長前景,一定也是悲觀,讓人看不到希望的。



結束語:是否公平的前提是每個人對於公平的認識程度一定要一致,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制定一個目標,他必須知道自己要怎麼做,才能做得更好,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在團隊中永遠不會出現員工想象中那麼“公平”,現實就是處處存在不公平,只能做到相對的公平。


點擊【關注】@張白的職場人生,分享職場乾貨,探討職場人生


張白的職場人生


這還需要認同嗎?必須認同啊!

剛進入社會的新人通常會有這種疑問,其實過了幾年,經過歷練,你就會發現,其實每個人並不是在追求公平,而是不希望不公平發生在自己身上!

為什麼有人混的風生水起,有人鬱郁不得志,很大的原因是格局的區別。

你遇到不公平不抱怨,這就具備了成為領導的基本素質。你幾時看到高管和馬雲抱怨這抱怨那,因為老闆請你來是解決問題的,不是提出問題的,誰花錢僱傭個怨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