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風言風語,善解“風”情

對於風,我只喜歡一種,就是那種迎面輕拂舒爽怡人的,且不要太大,太大容易興“亂”,一亂心緒就不美了。

詩人寫風,完全不同於我。他們對風沒有我這麼偏執,也不似我這般只在意自我的享受。

風在他們筆下,既有客觀置景的需要,又有借風傳情的意圖。

詩中的風,類型簡單。從風向來看有東西南北風,從大小上看有長風、微風。

風向不同,季節不同。四向之風在詩中都有點明季節的作用。但每種風又有各自迥異的“風語”“風韻”。

讀詩·風言風語,善解“風”情

本文對古詩中的風,概略鑑賞,希望朋友們以後讀詩遇風,便解風意。

東風

東風多指春風,常代指春天,在詩中一般為喜風、吉風。

東風是春天的物候,而對於春天,詩人自古難掩喜愛之情。這種偏好,一直延續到了當代,如今有關“春”的眾多吉祥意,即是由詩人一手打造的。讀詩,其實是在讀文化之母。

古人愛春,是有現實原因的。大約在古代的時候,沒有溫室效應,氣溫整體偏低。冬天真的是酷寒,加上物資的匱乏,交通的不便,入冬之後,古人便成為一種蟄伏狀態,縮手縮腳地避著這一季的透心寒。

所以,當他們突然感受到東風的時候,那種心情幾乎是驚喜的。東風來了,春天就來了!生命甦醒,生機來了,活力就來了!

因著這種驚喜,東風入詩大多為“春風得意”的歡喜之情。

1.北闕同雲掩曉霞,東風春雪滿山家。(唐·秦韜玉《奉和春日玩雪》)

2.姑蘇臺下春回首,東風綠遍官河柳。(元·楊維楨《李公子行》)

3.且喜門前金色柳,東風堪作畫圖看。(元·謝應芳《贈慶別駕》)

4.三月石堤凍銷釋,東風開花滿陽坡。(唐·李商隱《安平公詩》)

5.爆竹聲中一歲除,東風送暖入屠蘇。(北宋·王安石《元日》)

……

東風“滿”山家;東風“綠遍”官河柳;東風“堪作畫圖看”;東風“開花滿陽坡”;東風“送暖”,詩人眼中的東風,豐盈溫暖、四處佈施生機,帶來生活的希望與喜悅。

讀詩·風言風語,善解“風”情

因為東風送春,佈施生機與喜悅,詩人有時也拿它來反襯悲情。東風是喜景,在喜景中也難掩悲情,可見悲心之盛;且以喜襯悲,更顯悲意。

1.樓上重簷山隱隱,東風盡日吹蟬鬢。(唐·馮延巳《鵲踏枝》)

“蟬鬢”為秋鬢,就是鬢角斑白的樣貌,而東風吹過,愈加顯得蒼老人生不可逆的悲意。

2.羈客春來心欲碎,東風莫遣柳條青。(唐·戎昱《湖南春日二首》)

羈客本就身心俱疲,心境孤寂,東風啊,你千萬不要再讓柳條青青了,不然讓我這孤獨的羈旅客目觸春景,心境更加悲慼呵!

3.後夜定知相憶處,東風回首不勝悲。(唐·牟融《送羅約》)

東風送春,本該充滿喜悅,但此時我卻在東風裡回首,心心念你,這份春風裡的思心,悲不自勝啊。

讀詩·風言風語,善解“風”情

東風既能送春來,讓山野綠遍;東風又能送春去,使百花凋零。所以,東風又暗指一種力量。

1.別有惜花人,東風莫吹散。(唐·崔道融《春題二首》)

2.多病不任衣更薄,東風臺上莫相吹。(唐·薛能《春日書懷》)

東風慷慨送來春天,卻又殘忍地將春之物碎掉,詩人雖叫“東風莫吹”,卻不是真要恨東風,而是一種惜它自惜之情。東風,是種不可阻撓的時間之力。

3.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

4.瑤花琪草爭芳妍,東風必定壓西風。(現代·錢俊瑞《題廬山植物園》)

周瑜因為東風助力,獲得成功;革命東風必定戰勝反動之西風。東風又是一種時機時運,它帶給人事轉機,多為正向之力。

讀詩·風言風語,善解“風”情

秋風

農人喜愛秋天,因為秋是豐收的季節。一入秋,衣食果腹之事有了著落,身會安心亦安。

農人注重的是秋之實惠。

而詩人大多悲秋,他們眼中的秋,是美好事物的隕落,放眼四望,一片蕭索破敗,零落不堪。哪裡有生機?哪裡有歡象?

詩人注重的是秋之表象。

詩人注重秋之表象,卻並不膚淺。實際上他們把“秋象”抽象化了,將秋象與人生的種種失意對應,那麼,詩中秋的背後,其實是人生之秋。

唐代詩人劉禹錫發出的一句感嘆“自古逢秋悲寂寥”,算是對古人的“秋觀”做了最全貌的概括。

秋風起,秋意至,詩人憎物及烏,自然也不喜秋風。

讀詩·風言風語,善解“風”情

古代詩詞中,秋風掃落處,必起蕭瑟意。所以,秋風入詩,情感大多是高興不起來的。縱觀秋風詩,清一色的肅殺凋零,清一色的悲心傷情。

1.秋風蕭蕭愁殺人,出亦愁,入亦愁。(漢·佚名)

2.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曹丕《燕歌行》

3.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李白《三五七言》

4.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葉紹翁《夜書所見》

5.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性德《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6.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唐寅)

……

秋風之悲,處處可見。

喜秋的詩人寥寥無幾,喜秋風的詩人更是蹤跡難覓。

讀詩之時,若遇秋風,除卻反襯之意,大可盡情悲之,哀之,痛之!

北風

北風與秋風一樣,在詩中都極難寫喜情。但北風與秋風的著重點卻又迥異。

秋風大多渲染蕭瑟破敗之象,而北風則帶了凌凌的酷寒之意。北風的悲情味淡了些,但天氣的寒冷嚴酷意味兒卻加重了。

詩人常借北風描繪環境的苦寒,境遇的艱難。

1.憶昨臘月天,北風三尺雪。(唐·白居易《別氈帳火爐》)

2.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魏晉·曹操《苦寒行》)

3、驅馬薊門北,北風邊馬哀。(唐·高適《自薊北歸》)

4、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5.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


讀詩·風言風語,善解“風”情

因北風太過苦寒,它有時又用來象徵人生的逆境,以北風肆虐,反襯詩人桀驁不屈的意志。

1.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寒菊》)

2.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風。(唐·盧象《竹裡館》)

3.麻衣黑肥衝北風,帶酒日晚歌田中。(李賀《野歌》)

4.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清·鄭燮《竹石》)

南風

南風一般為夏季之風。

炎熱的酷夏,吹來幾縷南風,那感受還是比較愜意的。所以在詩中南風大多用於抒寫日子的舒愜悠閒。

南風是閒居之風,閒適之風。

1.且食勿踟躕,南風吹作竹。(白居易《食筍》)

2.南風開長廊,夏夜如涼秋。(王昌齡《東京府縣諸公與綦毋潛李頎相送至白馬寺宿》

3.日日南風費挽牽,江神知我意悠然。(宋·項安世)

4.麥熟南風掛衲畦,山禽快活曉來啼。(宋·舒嶽祥)

南風的力度不大,卻送來舒爽,可見詩人度夏也是焦熱的,南風是深受他們歡迎的喜客。

讀詩·風言風語,善解“風”情

長風

什麼是長風?風為什麼是長的?

長風即為大風。風大不大,取決於風之力。風力大,一口氣將風吹得極遠,就成了長風。風力不大,風就會粘綿不前,是為微風。

長風有呼嘯之力,一陣大風旋過,豪氣沖天;長風吹散烏雲蠻塵,將心底鬱結一併帶走,風過心明。

所以長風在詩中大多用於描繪壯景,抒寫豪情。

1.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唐·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三首》)

3.長風吹落西山上,滿樹蕭蕭心耳清。(唐·皎然《山雨》)


讀詩·風言風語,善解“風”情

微風

微風是長風的反面,又稱徐風、清風、輕風。

微風,風力棉柔,擁有最舒適的觸感。常在細微之處撩撥細物。抖動樹上的幾片葉子,吹拂花上的幾許花瓣,皺起湖面上的細微漣漪,挑起額前幾縷青絲……

微風輕柔精緻,多用於描繪清新淡雅之景。

微風靈動卻不凌亂,亦繪出詩景明動之態。

1.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唐 · 高駢《山亭夏日 》

2.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醿。(李清照)

3.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范成大)

讀詩·風言風語,善解“風”情

風,如其名。

姿態飄蕩,無形無象,自由散漫無邊界。

但風卻有方向,有力度。

詩人的以自己敏銳的感受力抓住了風的各種特性,將風寫入了詩。風進入詩,便有了規則,有了形狀,有了情感。

讀詩,遇到了風,可由風意來解詩人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