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风言风语,善解“风”情

对于风,我只喜欢一种,就是那种迎面轻拂舒爽怡人的,且不要太大,太大容易兴“乱”,一乱心绪就不美了。

诗人写风,完全不同于我。他们对风没有我这么偏执,也不似我这般只在意自我的享受。

风在他们笔下,既有客观置景的需要,又有借风传情的意图。

诗中的风,类型简单。从风向来看有东西南北风,从大小上看有长风、微风。

风向不同,季节不同。四向之风在诗中都有点明季节的作用。但每种风又有各自迥异的“风语”“风韵”。

读诗·风言风语,善解“风”情

本文对古诗中的风,概略鉴赏,希望朋友们以后读诗遇风,便解风意。

东风

东风多指春风,常代指春天,在诗中一般为喜风、吉风。

东风是春天的物候,而对于春天,诗人自古难掩喜爱之情。这种偏好,一直延续到了当代,如今有关“春”的众多吉祥意,即是由诗人一手打造的。读诗,其实是在读文化之母。

古人爱春,是有现实原因的。大约在古代的时候,没有温室效应,气温整体偏低。冬天真的是酷寒,加上物资的匮乏,交通的不便,入冬之后,古人便成为一种蛰伏状态,缩手缩脚地避着这一季的透心寒。

所以,当他们突然感受到东风的时候,那种心情几乎是惊喜的。东风来了,春天就来了!生命苏醒,生机来了,活力就来了!

因着这种惊喜,东风入诗大多为“春风得意”的欢喜之情。

1.北阙同云掩晓霞,东风春雪满山家。(唐·秦韬玉《奉和春日玩雪》)

2.姑苏台下春回首,东风绿遍官河柳。(元·杨维桢《李公子行》)

3.且喜门前金色柳,东风堪作画图看。(元·谢应芳《赠庆别驾》)

4.三月石堤冻销释,东风开花满阳坡。(唐·李商隐《安平公诗》)

5.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北宋·王安石《元日》)

……

东风“满”山家;东风“绿遍”官河柳;东风“堪作画图看”;东风“开花满阳坡”;东风“送暖”,诗人眼中的东风,丰盈温暖、四处布施生机,带来生活的希望与喜悦。

读诗·风言风语,善解“风”情

因为东风送春,布施生机与喜悦,诗人有时也拿它来反衬悲情。东风是喜景,在喜景中也难掩悲情,可见悲心之盛;且以喜衬悲,更显悲意。

1.楼上重檐山隐隐,东风尽日吹蝉鬓。(唐·冯延巳《鹊踏枝》)

“蝉鬓”为秋鬓,就是鬓角斑白的样貌,而东风吹过,愈加显得苍老人生不可逆的悲意。

2.羁客春来心欲碎,东风莫遣柳条青。(唐·戎昱《湖南春日二首》)

羁客本就身心俱疲,心境孤寂,东风啊,你千万不要再让柳条青青了,不然让我这孤独的羁旅客目触春景,心境更加悲戚呵!

3.后夜定知相忆处,东风回首不胜悲。(唐·牟融《送罗约》)

东风送春,本该充满喜悦,但此时我却在东风里回首,心心念你,这份春风里的思心,悲不自胜啊。

读诗·风言风语,善解“风”情

东风既能送春来,让山野绿遍;东风又能送春去,使百花凋零。所以,东风又暗指一种力量。

1.别有惜花人,东风莫吹散。(唐·崔道融《春题二首》)

2.多病不任衣更薄,东风台上莫相吹。(唐·薛能《春日书怀》)

东风慷慨送来春天,却又残忍地将春之物碎掉,诗人虽叫“东风莫吹”,却不是真要恨东风,而是一种惜它自惜之情。东风,是种不可阻挠的时间之力。

3.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4.瑶花琪草争芳妍,东风必定压西风。(现代·钱俊瑞《题庐山植物园》)

周瑜因为东风助力,获得成功;革命东风必定战胜反动之西风。东风又是一种时机时运,它带给人事转机,多为正向之力。

读诗·风言风语,善解“风”情

秋风

农人喜爱秋天,因为秋是丰收的季节。一入秋,衣食果腹之事有了着落,身会安心亦安。

农人注重的是秋之实惠。

而诗人大多悲秋,他们眼中的秋,是美好事物的陨落,放眼四望,一片萧索破败,零落不堪。哪里有生机?哪里有欢象?

诗人注重的是秋之表象。

诗人注重秋之表象,却并不肤浅。实际上他们把“秋象”抽象化了,将秋象与人生的种种失意对应,那么,诗中秋的背后,其实是人生之秋。

唐代诗人刘禹锡发出的一句感叹“自古逢秋悲寂寥”,算是对古人的“秋观”做了最全貌的概括。

秋风起,秋意至,诗人憎物及乌,自然也不喜秋风。

读诗·风言风语,善解“风”情

古代诗词中,秋风扫落处,必起萧瑟意。所以,秋风入诗,情感大多是高兴不起来的。纵观秋风诗,清一色的肃杀凋零,清一色的悲心伤情。

1.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汉·佚名)

2.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3.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三五七言》

4.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5.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6.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唐寅)

……

秋风之悲,处处可见。

喜秋的诗人寥寥无几,喜秋风的诗人更是踪迹难觅。

读诗之时,若遇秋风,除却反衬之意,大可尽情悲之,哀之,痛之!

北风

北风与秋风一样,在诗中都极难写喜情。但北风与秋风的着重点却又迥异。

秋风大多渲染萧瑟破败之象,而北风则带了凌凌的酷寒之意。北风的悲情味淡了些,但天气的寒冷严酷意味儿却加重了。

诗人常借北风描绘环境的苦寒,境遇的艰难。

1.忆昨腊月天,北风三尺雪。(唐·白居易《别毡帐火炉》)

2.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魏晋·曹操《苦寒行》)

3、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唐·高适《自蓟北归》)

4、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


读诗·风言风语,善解“风”情

因北风太过苦寒,它有时又用来象征人生的逆境,以北风肆虐,反衬诗人桀骜不屈的意志。

1.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2.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风。(唐·卢象《竹里馆》)

3.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李贺《野歌》)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南风

南风一般为夏季之风。

炎热的酷夏,吹来几缕南风,那感受还是比较惬意的。所以在诗中南风大多用于抒写日子的舒惬悠闲。

南风是闲居之风,闲适之风。

1.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白居易《食笋》)

2.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王昌龄《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3.日日南风费挽牵,江神知我意悠然。(宋·项安世)

4.麦熟南风挂衲畦,山禽快活晓来啼。(宋·舒岳祥)

南风的力度不大,却送来舒爽,可见诗人度夏也是焦热的,南风是深受他们欢迎的喜客。

读诗·风言风语,善解“风”情

长风

什么是长风?风为什么是长的?

长风即为大风。风大不大,取决于风之力。风力大,一口气将风吹得极远,就成了长风。风力不大,风就会粘绵不前,是为微风。

长风有呼啸之力,一阵大风旋过,豪气冲天;长风吹散乌云蛮尘,将心底郁结一并带走,风过心明。

所以长风在诗中大多用于描绘壮景,抒写豪情。

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三首》)

3.长风吹落西山上,满树萧萧心耳清。(唐·皎然《山雨》)


读诗·风言风语,善解“风”情

微风

微风是长风的反面,又称徐风、清风、轻风。

微风,风力棉柔,拥有最舒适的触感。常在细微之处撩拨细物。抖动树上的几片叶子,吹拂花上的几许花瓣,皱起湖面上的细微涟漪,挑起额前几缕青丝……

微风轻柔精致,多用于描绘清新淡雅之景。

微风灵动却不凌乱,亦绘出诗景明动之态。

1.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唐 · 高骈《山亭夏日 》

2.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李清照)

3.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范成大)

读诗·风言风语,善解“风”情

风,如其名。

姿态飘荡,无形无象,自由散漫无边界。

但风却有方向,有力度。

诗人的以自己敏锐的感受力抓住了风的各种特性,将风写入了诗。风进入诗,便有了规则,有了形状,有了情感。

读诗,遇到了风,可由风意来解诗人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