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李蘭娟比心的男人,評院士比她早4年,卻放下手術刀寵了她50年

點擊右上角“關注”,與依伊一起看更多犀利、溫暖的好文章!

4月25日,在抗擊疫情節目《這裡我們是光》中,主持人連線李蘭娟院士。摘下口罩的李院士精神矍鑠,整個人笑開了花。

當主持人問李院士:"疫情全面勝利後您最想做什麼?"的時候,李院士笑著說:"我想大喊一聲,我們勝利了!"

讓李蘭娟比心的男人,評院士比她早4年,卻放下手術刀寵了她50年

聽完李蘭娟的這句話,主持人伸出手向李院士比心。

讓李蘭娟比心的男人,評院士比她早4年,卻放下手術刀寵了她50年

李蘭娟隨後親切地伸出手向觀眾和主持人比心。

讓李蘭娟比心的男人,評院士比她早4年,卻放下手術刀寵了她50年

網友看了直呼:"哇,李奶奶太可愛了吧。"

"李蘭娟奶奶好可愛,辛苦了這段日子。"

讓李蘭娟比心的男人,評院士比她早4年,卻放下手術刀寵了她50年

在過去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李蘭娟院士一直奮戰在抗疫最前線,每天都在與死神賽跑。最忙碌的時候一天只睡3個小時。

疫情期間,我們每天都在關注著李蘭娟院士,在一個老人,他在李院士的身後默默支持著她,關心著她。

我們為李院士團隊取得突破歡呼雀躍,而他,惦念著遠方的李院士,期盼她早日歸家

"全國疫情形勢基本穩定了,妻子也快回來了吧。"。

這句溫暖的話,來自李蘭娟的丈夫——鄭樹森。李蘭娟和鄭樹森,用45年完美詮釋了什麼是"最好的愛情"


1.赤腳醫生到大學深造,遇到了能談50年"病情"的人

1947年,李蘭娟出生於浙江省紹興縣一個農民之家。李家家境貧寒,高中畢業後,她回家鄉當了一名老師。

工作之餘,她看到許多村民都患有腰痠背痛之類的疾病,於是她便學起了針灸。短短半年,李蘭娟的足跡踏遍了家鄉的山山水水,將幾十種藥材熟記於心。

全村400餘戶人家,不論哪家有人生病,她都會親自上門救治。因此,鄉親們親切地稱她"赤腳醫生"。1970年,"赤腳醫生"李蘭娟被推薦到浙江醫科大學深造。在這裡,她遇到了相伴一生的伴侶——鄭樹森。

讓李蘭娟比心的男人,評院士比她早4年,卻放下手術刀寵了她50年

二人有著相似的成長經歷,都熱愛醫學事業,於是兩個年輕人漸漸走進,一起讀書,一起探討學術問題。

他欣賞她的果敢堅毅,她歆慕他的聰明睿智。

然而二人相戀後,並未有太多的休閒時間,他們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病人身上,醫院成了他們經常"約會"的地方。

1975年5月,"門當戶對"的二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兩人都崇尚簡樸,婚禮也只是請至親好友吃了一頓飯。

婚後,兩人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爭分奪秒。他們同在一家醫院,唯一的交流時間卻是從家到醫院的路上。

而交談的內容也大多是"專業探討"

"有個病人病情危重,我今天要給他器官移植。";

"下午有個學術報告要發言,我中午飛北京等。"

他們的情話全部圍繞"病情"展開,旁人聽起來或許感到乏味,而他們卻樂在其中。

李蘭娟的學生稱二人為"醫學狂人",實驗室,手術檯都留下了李蘭娟和鄭樹森的身影

李蘭娟說:"經常是他在臺上做手術,我在實驗室討論問題,弄到半夜一兩點是常事。"無數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二人都是相約一起回家。從醫院回家的小路上,留下了二人的足跡和交談。醫者仁心,心繫病人,做一名有醫德的好醫生,是兩人的共同理想。


2.洞房花燭夜是在火車站,註定這一生不平凡

茲心說:"好的愛情,相伴一生,無言也懂你。"

新婚燕爾,鄭樹森突然接到父親病重的電話。鄭樹森只有捨棄甜蜜的新婚時光,即刻出發回家看望病危的父親。

遇到這種事,也許大多數人會抱怨,會委屈,可李蘭娟卻說:"我和你一起回吧,碰到事情也有個人商量。"

於是,夫婦倆馬不停蹄地奔向家。因為當天沒有直達龍游的火車,二人只好在金華火車站用一張涼蓆,一個旅行包,就這樣度過了新婚第一夜。

新婚之夜,妻子不僅沒有享受到洞房花燭的甜蜜,反而跟著自己忍受舟車勞頓之苦,鄭樹森深感愧疚,向妻子抱歉,李蘭娟沒有一點牢騷,一直笑著寬慰丈夫。

40年後,在結婚紀念日回憶起當年的情景時,李院士笑著為大家講述了這段故事,並說道:"當時雖然條件很艱苦,但自己感到非常幸福。"

相同的事情再一次發生了。鄭樹森在香港讀博期間,父親病重,為了不耽誤丈夫的學業,怕他擔憂,李蘭娟沒有告訴丈夫,選擇一個人回家默默地照顧公公。

李蘭娟親自給公公診斷病情,打針,在飲食上也格外仔細,都是自己親手做了飯喂公公吃,直到公公完全康復,李蘭娟才放心離開。

詩經有云: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面對妻子為自己的奉獻,鄭樹森也懂得感恩妻子這份厚重的付出。李蘭娟的母親在90高齡時兩次骨折,鄭樹森親自拍板為岳母實施了手術,只要有時間,鄭樹森就親自在床邊照顧岳母。

婚姻中的愛情,往往沒有過多的甜言蜜語,只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互相扶持。

這種扶持,讓兩個人永遠不用擔憂自己的後方。


3.夫妻雙院士,成就科學界一段佳話

夫妻倆原本是同一個專業。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李蘭娟專攻人工肝和傳染病,鄭樹森則全心全力攻克肝移植難題。

"人工肝"這套獨特有效的支持系統,就是出自李蘭娟的科研團隊,改善了我國肝炎高死亡率的困境。而鄭樹森也有著不俗的成績。

80年代以前,外科醫生做器官移植手術,以肝移植為例,成功率不到20%。經過鄭樹森院士等專家的不懈努力,存活率提高了近三倍。兩人在工作中不僅一起討論學術難題,還一起幫助病人。

因為兩人在研究專業上有一定聯繫,所以有時他們也會互相為對方推薦自己無法救治的病人。可以幫助彼此解決醫學難題,解除病痛,於他們而言,這何嘗不是最大的幸福呢?2012年,夫妻倆捐資創立了"樹森·蘭娟院士人才基金",願盡己之力為祖國培養國際一流的醫學科學家。

讓李蘭娟比心的男人,評院士比她早4年,卻放下手術刀寵了她50年

時隔兩年,他們又設立了"樹蘭醫學獎"。李蘭娟鄭樹森之間的愛情,不僅有尋常百姓柴米油鹽、生兒育女,更在彼此支持的朝朝暮暮中,成就了科學界獨一無二的伉儷。


4.疫情十萬火急,他對李蘭娟說,我的手術刀也可以改廚刀

木心說:好的感情到最後,都是智慧和情懷。新冠肺炎爆發後,看著迅速上升的病例,73歲的李蘭娟院士在除夕夜決定奔赴北京,參加"新冠肺炎"疫情會議。平常低調的李院士,也在朋友圈秀了一把恩愛。

李院士在朋友圈寫道:"今天我輕鬆了,可以不燒年夜飯了,由鄭院士替代,手術刀改廚刀。"

讓李蘭娟比心的男人,評院士比她早4年,卻放下手術刀寵了她50年

鄭樹森院士的這雙手,既拿得起手術刀也拿得起菜刀,他用這雙手為出征的妻子做了一頓無比豐盛的年夜飯。這頓飯,既祝妻子旗開得勝,也盼妻子早日凱旋。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鄭樹森第一次送妻子上戰場了。2003年,非典爆發時,李蘭娟及時對形勢做出了準確判斷,並對病患迅速隔離,若不是李蘭娟及時採取了隔離措施,一場大規模病毒帶來的災難將不堪設想。。17年後,鄭樹森再一次支持妻子主動出征武漢的決定。

讓李蘭娟比心的男人,評院士比她早4年,卻放下手術刀寵了她50年

同為醫生的他明白,妻子在戰場上是與死神賽跑,早一日戰勝疫情,就有更多的人重獲新生。經過兩個多月的奮戰,李院士終於等來了與丈夫的團聚之日。

那一天,鄭院士笑開了花;

那一天,李院士隔著口罩,似乎都有些害羞。

讓李蘭娟比心的男人,評院士比她早4年,卻放下手術刀寵了她50年

張小嫻說:"多少夫妻,在漫長的歲月裡,硬生生折斷了彼此的優點,變成互相打擊的對手,在婚姻的競技場上,用盡全力,耗盡一生地做彼此的差評師。"可李蘭娟和鄭樹森,他們用溫柔和真心回饋對方,琴瑟在御,歲月靜好。

什麼是愛情最好的模樣?

門當戶對,風雨同舟,鶼鰈情深,相伴到老。像李蘭娟和鄭樹森一樣。

人生路上風大浪急,愛是兩個人攜手相伴堅定的依靠,可以溫暖彼此,共嘗世間的酸甜苦辣。願我們都能尋得那個與我們共度黃昏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