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數字閱讀與紙本閱讀對立起來

數字閱讀一度被視為淺閱讀、快餐閱讀的代名詞。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數字閱讀的便捷、即時與高效。

其實,淺和深、快與慢是相對、辯證的。就像傳統紙本閱讀有一目十行、跳躍式的隨心隨意一樣,數字閱讀也能激發思考。我們不應該把數字閱讀與傳統紙本閱讀對立起來,而要看到其在提高閱讀效率、促進全民閱讀等方面的積極價值。

誠然,在全媒體時代,會有一些不真實、不健康的信息干擾人們的視線。但這並非數字閱讀本身的問題,而是對發佈者審核能力以及讀者自身辨別力提出的要求。

對圖書館而言,無論呈現方式、服務形態如何變化,其服務的本質不會變,即堅持為公眾提供紙本、數字等顯性知識(文獻),保存和傳播人類文化遺產,努力成為激揚智慧、交流創新、共享包容的“知識交流共同體”。

在數字化時代,圖書館有責任、也有條件保障公眾享有均等獲取信息機會的權利。

一方面,堅持“來者都是讀者”的理念,不得歧視任何進館人員。《中國圖書館服務宣言》提出,圖書館致力於消除弱勢群體利用圖書館的困難,為全體讀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務。

另一方面,在“雪中送炭”上多下功夫。特別是,具有普遍性、廣泛性和易接觸等特徵的數字閱讀,在保障信息公平方面具有特殊優勢,值得圖書館加大相關投入。

要進一步推廣數字閱讀。目前,5G移動網絡和智能移動終端正在走上數字閱讀的“前臺”。過去,移動終端由於損害視力、格式限制、批註不便、單機下載不及時等缺陷廣受批評。現在,這些缺陷基本得到解決。新一代移動終端在攜帶方便性、功能齊全性、閱讀趣味性上呈現強大的生命力。它將與傳統紙本文獻一起成為讀者的可靠選擇。

推廣數字閱讀的一大根本目標在於提供可靠、及時、真正契合讀者需要的數字資源。這不僅需要圖書館從業者的努力,更需要數字資源提供商基於“用戶至上”理念,儘量適應“短平快”閱讀的需求。

要進一步探索“零接觸”服務方式。疫情期間,“零接觸”配送滿足了很多人特殊時期的物質需求。近來,也有實體書店搞起“零接觸式外賣”,加大圖書配送力度,以應對銷售下滑的壓力。這從客觀上促進了公眾文化消費,拉動了大眾就業。

從長期來看,圖書館側重於服務弱勢群體的趨勢不會變。要在推進“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的大背景下,利用“通借通還”的基礎功能,探索向弱勢群體傾斜的實體圖書配送服務方式,積極迎接全民閱讀時代的到來。

(作者為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圖書館副館長、研究館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