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揚:疫情加速中國汽車產業鏈高端發展,國產品牌迎機遇

記者 樊旭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常務副會長董揚表示,新冠疫情的全球化導致產業鏈出現了一定的逆全球化過程,疫情過後,中國汽車業需要在高端零部件製造環節補短板,強化行業優勢。

週一晚間,董揚在作客央視財經直播活動時說,疫情的突襲讓本就處於“深秋”的國內汽車業進入“寒冬”。其中,生產端的主要矛盾是國際零部件的供應問題。

“現在大家都知道了進口會受到疫情這些重大災害的影響,災後如何補短板就是重中之重。”他說。

“疫情過後全球化會有一個調整,會出現局部的逆全球化,區域內產業鏈會集聚。比如,歐美國家說他們缺低端製造環節,會引回一部分;中國的高端製造不夠強,政府會鼓勵高端製造的發展,這對於中國品牌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反而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關於如何“補短板”,董揚認為,災後政府應加大對高端零部件的引資力度,重點擴大關鍵材料、核心部件和高端裝備在中國的製造。

企業方面,董揚指出,疫情會導致中國整車企業加大高端零部件的本土採購,加大高端零部件、關鍵材料、核心部件和高端裝備的佈局。同時,政府也會鼓勵中國品牌、中國資本的企業加大創新開發,更多地生產高端材料、部件、裝備。

“這對於中國品牌的汽車零部件包括其他材料裝備的發展都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機遇。”他說。

除了高端零部件進口的“卡脖子”問題,董揚認為,疫情也讓汽車行業認識到單純的貨物貿易風險太大,一旦出現重大災害,物流會斷裂,就會從根本上影響產銷。因此,無論是整車企業還是零部件企業,都要做好準備,真正的“走出去”。

“像福耀玻璃在美國設廠那樣,零部件企業‘走出去’,像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度尼西亞設廠那樣,整車企業‘走出去’。當然,真正做到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賣東西好辦,你要真正在國外設廠,需要了解那個地方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各個方面的情況。你要和當地政府、市場、社會以及生產的各個方面建立密切的聯繫。這些都需要全面的人才,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做到的。”他說。

董揚還強調,中國汽車產業要做到持久有效的發展,有幾點問題需要格外注意。首先,在加強開發和創新方面,要注意不能封閉自我,而要進一步對外開放,體現汽車大國的擔當。

“疫情之前就有一部分專家講,既然美國有些政治家要求和中國切割,我們也應該切割,全部形成我們自己的能力,不讓他們來賺這麼多錢。但是綜合分析,我認為和國際汽車強國的切割對於中國汽車產業更不利。”

董揚說,中國汽車產業總體水平還是落後於發達國家,切割以後對發達國家的壞處是提高成本,而對於中國的壞處是降低發展速度、減少技術來源甚至降低產品的性能,這對於中國的損失和危害是更大的。

其次,董揚強調要提高對汽車行業政策穩定性的重視。他指出,汽車業的發展需要長期穩定的政策環境,從汽車產品的屬性和發展週期來看,各項優惠政策的制定應當明確至今後10年內。

以新能源汽車為例,根據財政部等四部門4月16日發佈的最新文件,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免徵延長至2022年底。但董揚認為,這一政策應保持至2030年,免稅政策可延續到2025年,後面5年採取減半徵收。不僅如此,政策所對應的各項技術指標要求也應保持相對穩定。

他指出,汽車是資本密集的長週期耐用消費品,一個完整的開發週期是5年,而一個新產品誕生之後,又有5年甚至更長的生命週期,因此汽車的產銷需要10年左右的政策週期,這樣企業就可以按照政府10年後的政策導向進行產品開發。

“頻繁變動技術指標要求,會讓企業無所適從,疲於奔命。”董揚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