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寿光蔬菜产业的升级转型的愚见(1)

关于寿光蔬菜产业的升级转型的愚见(1)

一、寿光蔬菜发展现状

当前寿光蔬菜产业已经历近三十年的发展,在全国的蔬菜地位举足轻重。原有的批发市场模式已相当完善,全国其他地区不能与其竞争。但是,原有模式是一种无法规范化、品质化、品牌化的运行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的加强,对于原有模式下,单凭政府监管体系的监督,不介入市场机制的完善,寿光蔬菜现有的运行模式必然会步履艰辛。

关于寿光蔬菜产业的升级转型的愚见(1)

从蔬菜种植体量上讲,聊城市莘县已超越了寿光。在这一方面,寿光已不具有优势。寿光引以自豪的蔬菜文化沉淀,如果不是快速的做出变革,必然也会一步步的被其他区域蚕食。针对如此现象,我觉得寿光蔬菜农业发展问题已迫在眉睫。


关于寿光蔬菜产业的升级转型的愚见(1)

二、寿光蔬菜的主体

如何融合寿光蔬菜产业的各个角色,首先分析一下寿光蔬菜角色有哪一些:

(1)蔬菜生产者:个体种植农户、蔬菜种植园区

(2)蔬菜销售者:村头市场代办、蔬菜收购商(批发市场商、商场收购商)

(3)蔬菜农投品者:农资商、农机商


关于寿光蔬菜产业的升级转型的愚见(1)

1、蔬菜生产者现状

(1)个体农户种植者

因为寿光蔬菜种植已形成一村一品或者是一镇一品的模式,农户种植都是基于本区域的品种种植,他们的需求就是我们种出来的菜有人收,不愁卖。在此基础上就是价格最好是高,但这一需求不是他们能够把控的了。在关系到农户收入的问题上,价格不能把控,那只有通过提高产能来增加收入。在增加产量的问题上,农户必然会加大农资产品的投入。所带来的问题是不能像品质化、品牌化发展。农户种植为了短期的收入,已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关于寿光蔬菜产业的升级转型的愚见(1)

(2)园区种植

园区种植都是一些农业企业参与的蔬菜生产,他所面对的问题是投入产出比低下,只能靠政府补贴进行维持,不能真正的接受市场考验。

我个人的对于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以下几点原因:

(a) 雇佣种植者觉得不是自己的,自己只是一个打工者,不在乎种植的好坏,产量的高低,导致园区种植亏损;

(b) 园区所有者不以种植蔬菜收入为主要收入,而是以政府补贴为主,不关心种植情况。

关于寿光蔬菜产业的升级转型的愚见(1)

2、 蔬菜销售者现状

因为他们是第一批通过做区域贸易差获得收益的人,自己已形成了自己的收入模式,对于现状是受益者,他们不希望打破现状,所以对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会持莫不关系的态度。

关于寿光蔬菜产业的升级转型的愚见(1)

3、农投品从业者现状

寿光蔬菜农业发展到现在的情况,在一定阶段是有一定的责任。但就短期来看,寿光农业改革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刺激性,所以他们也会持一种观望的态度。

归结一下这三类角色,如果要想进行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还是要从种植者角度去着手。但也不可盲目的去接入,通过分析,种植者其实最为关系的是收入。在现有模式下,想去改革很难,唯有另辟蹊径。


关于寿光蔬菜产业的升级转型的愚见(1)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发展到现阶段,前几年提到的“互联网+”,或许现在正好适应寿光蔬菜产业改革,如何借用这一工具,正是蔬菜产业改革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