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可以告诉我高中真的是智商决定成绩吗?

frank1997919



在网络热点里经常看到这样的话题:“我的孩子明明很努力了,但为什么学习一直就上不去”。曾经李玫瑾教授的一句“智商是天生的”让很多父母崩溃,更有专家对清华500个学生进行家教深入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孩子的平均智商在129~131之间,也就是说这些孩子能够考上清华,跟家庭背景、个人努力都没有多大关系?

听到这些结论,相信很多父母心里面都是酸酸的不是滋味,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还努力个什么呢?但我个人认为智商重要努力更重要,如果不努力,智商IQ即便在130以上也发挥不了价值,如果智商是决定下限、那么努力就是决定上限。

在不同领域,我们不得不承认智商高的人总是能够轻易体现出来。比如在农村里有很多能人,编草鞋、造房、造家具、粮食耕种样样精通,生活仿佛和人民币没有多少交集,因为他们什么都会、凭着双手就可以实现一切。但这些“能”,可能一辈子都是在农村,他们一辈子也很难有轰轰烈烈的成就,但如果这些人当初可以努力一下,让大学这个门槛把他们带出来,未来的生活就会是另一番天地。

具有关数据研究显示,IQ智商多数都集中的90到120之间,对于数学生而言若想考上顶级大学,像数学家之类的称号光是靠努力还是不够的,因此智商决定的是下限、努力决定的是上限。智商和学习是合作关系,而作为广大家长和教师,我们要考虑的不是如何去提升孩子的智商,而是给孩子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方向。

作为父母,一定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作比较。如果你说“别人家的孩子一考就100分,你怎么那样不争气”,而孩子反问“别人进出学校有豪车接送,为什么我要自己走路上下学”?这样的反问是不是一时不知如何作答?所以说,教育孩子不可只看到孩子的短处,也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教育里因材施教才是关键的存在。

李玫瑾曾经分享了她的因材施教,她说她的女儿在上高中的时候,数学成绩差的一塌糊涂,唯独数学怎么学、怎么努力成绩都原地不动。于是李玫瑾教授就给女儿找了一个对数学分数要求低的音乐,刚好她女儿又有这方面天赋,所以高中培训后她女儿成为了学校里唯一被211大学录取的学生。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承认智商的差距,但绝对不要去否认努力的成果和重要性,更不要把自己欲望当成孩子的目标去强加要求,做好因材施教才是最重要的教育价值。


百之灵


以我所在的省为例,同届中所有学生(即初中小学一届)约30%的学生将来可以考到三本以上,约16%的学生可以考到二本以上,约8%的学生能考到老一本以上,约2.3%的学生可以考到211以上,约1.1%的学生可以上985。而在小学一个班50多人,将来能上本科的也就十五六个,而这些学生在老师眼里就像花一样可爱。想一想你上小学时是不是这样?

就像有的网友回复的,智商决定你的天花板。拿高中来说,你的努力程度只决定你同智商层次的学生的成绩。一个智商不错的学生,再努力拼到一本到头了。想上211985必须有智商优势,而能上985学生智商绝对碾压211学生。而这种优势,在小学高年级就已经显现。

作为一个高中生,该努力一定要努力,但不要听那些骗子们说有什么方法,要真有普遍性的方法,先让他自己的孩子考上清华北大再说!是有一些人好像努力取得了好成绩,但反过来想一下,有一句话说的对,那就是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所以不是努力了才变得成绩好,而是因为智商高成绩好才会更努力。

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你愿意相信别人成绩好是因为努力还是智商?你当然愿意相信是努力,因为这样选你觉的自己也有机会。你最不愿意相信最不愿意面对的答案是哪个,对,是智商!因为你不敢面对它,所以它就是正确答案。


千里走单骑1972


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由学生的智商决定的。

世界通行的测智商的工具是瑞文。60道填图的题,共分5组,每组12个图,因为没有文字,所以瑞文智商测试在全世界通行。智商测的主要是一个人的逻辑推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智商高低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有关联的。这种关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小,到了高中阶段基本上没有太大的联系。

智商高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不仅和学生的年龄段高低有关,还和学生所学的学科有关。智商高的学生数学、理科的成绩会好一些,智商和学科关联度最低的是体育学科。

到了高中阶段,决定学生成绩的首先是精神状态,对学习过程有没有积极的心态,对学习体验是不是开心和愉悦,在学习中所参与的观察力,专注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是不是能随着知识面的扩大和难度的加深而同步提高。如果没有积极的心态,没有浓厚的兴趣,没有科学的方法,缺乏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和争胜心,高中的学生要取得好成绩是很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