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30941713
我60幾歲了,在我們這輩人的眼中“喪文化"應該是老人去世寫個悼詞,貼副輓聯,燒錢化紙等祭祀文化傳承方面的瑣事……
老眼光認不清新脫俗,而今的“喪文化”是指一些人,對個別人受日本等西方資本主義的“喪文化”引誘,對今自身所處不能以積極的心態去加倍努力,或是講些不求上進的話語,多少有點自暴自棄意味,也就是說多少有些消極成份……這是不可取的,也是該摒棄的!
人生在世,要以毛澤東思想來武裝自己,要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這為人民服務,我的理解是不一定全都要到領導崗位才能做到的,360行,行行出狀元,你把能做該做的本職工作做好、做精準就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了!
試想,地球上有70多億人口,就一個聯合國秘書長,要是70多億個秘書長,那還是地球嗎?!
再說了,不論什麼事,都要有人乾的,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的,有“喪文化"思想的人是事實存在的,但願“喪文化"能成為你奮鬥的助推器,讓你想想大家,想想小家,看看同學,同事,同齡人,別人怎麼如此風光,如此鮮亮,難不成是另一陽光普照……
“喪文化"只是象電腦中病毒一樣,內行人總能很快搞定,也沒什麼大驚小怪。
牛脾氣也好,怪脾氣也罷,發發牢騷而已,該乾的事情還是要積極爭取幹好,日子要一天天地過,明天的太陽依舊那麼明媚!
不平事
謝謝!
Sunny0221
喪是多音字,一個叫sang平聲(一)。一個是sang去聲(、)。這兩個字兩個涵意!一個是平聲的喪!是代表與處理死人有關的事情。中華民族是最古老的民族!有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歷來重視死者!對於死既敬畏!又尊重!人死以後記念他的功績,親人表示悲痛,於是就舉行儀式,後來統治階級發展為喪儀,漫漫的形成一個模式,隨著上層統治者和士大夫的介入,便形成有中國傳統的的喪文化!這種文化是儒家學說中孝道的一個分支!上古時代,人們對喪儀要求並不高,講究生前孝養,死後薄殮!孔子時期雖講孝道,在民間還未走向極端。孔子也主張厚養薄殮!但到戰國時期,社會走向厚殮!這種風氣,首先從奴隸主開始,有的竟然施行人殉的殘無人道的辦法,發展到秦始皇時走向極端,他動用七十萬人為他造了一個千年不壞的秦皇陵!後世皇帝一直就延續了下來!在葬禮上人們都繼承了一種哀悼的儀式,以寄託對逝者的惦懷!過去的喪儀煩碩而迂腐,慢慢的不適應了時代的發展!比如過去要守孝三年,並且吃住在先人的墳墓傍,三年內不準辦喜事!喪儀上!要唱戲,哭😭喪!親朋好友在祭悼,而且喪葬是中國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處理好了,人的威望自然就高了。處理不好會被人卑視的!在喪文化上,有喪聯,喪服,喪禮等等!有專門的總理!由總理安排會計,司櫥,釆購,等等分工!嚴然一個臨時組織系統,門類齊全,各司其職,忙而不亂,這就是一個管理系統!
這種喪文化是博大精深,裡面也是精彩紛逞!如古代有祭文,祭碑,祭聯,遺囑,在棺木上繪畫等等!這些都需要一定文化素質!
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文化也在發生變化!向簡化,莊重,程序化模式發展!當今的一條龍式服務組織,就是這種文化繼承!
另一種喪是指丟失,失去!情緒低落,失意!如:喪膽!喪魂落魄!喪氣!喪身!喪生!喪失!喪心病狂等等!這種情緒是近年來人們失去價值觀,失去信仰,失去信心,失去辨別能力的一種社會疾病!這種消極的情緒反映到社會上便是一種喪文化現象!就是對社會的一種消極反映,如果再加重,便是心理疾病的抑鬱症,再向前發展便是精神分裂症!之所以有這種消極現象,完全是教育失誤造成的!一個人沒有了價值觀便沒有了靈魂!沒有了靈魂社會人面對社會的壓力便無所適從,要麼消極厭世,要麼走向極端,反映到社會層面正如網友說的各種怪異現象,甚至有的走向生命的盡頭還不悔悟!這是一種極有害的文化現象,如果我們不從教育上早早糾正過來,後果不堪設想!今天看到一個典型案例,一箇中學生,去年考了個二夲他感到失落,今年考了個三本,因家中經濟條件差就沒有讓他上!讓他打工,他還想上學,但拗不過父母,便上工了,後來他感到失落,二十歲的他選擇了結束自己生命!這個案例雖與喪文化沒有直接關聯,但青年人失去正確的價值觀,失去信仰,失去理想,迫於社會壓力,自己又不能直面和正確釋放,而且社會中瀰漫的喪文化,一旦與孩子們失落的心情結合在一起,註定會出事!
因此前一種喪文化,是中華文明傳統的一部分,我們要吸其精華,汰其糟粕,發揚光大!
後一種喪文化則完全是消極的文化現象,要抵制和取締,給青少年灌徹積極,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青少年有辨別能力,用正確的方法論去看待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