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郵規院陳曉靜:諮詢+IT+運營,助推數字化轉型

當前工程勘察設計企業對數字化需求的迫切性已明顯加大,許多企業正進一步思考與部署數字化建設方面的工作,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轉型的速度。另一方面,新基建、新技術加速催動萬物互聯,工程勘察設計企業未來的服務場景、專業應用等也會產生一系列新變化。

為此,天強TACTER特別策劃“智·賦設計院數字化轉型”專題訪談,邀請行業內外數字化信息化專家就數字化管理系統、數字化服務體系、數字化業務模式、數字化轉型的困惑與應對策略等方面問題進行分享,以期為業內企業推進數字化轉型工作提供思考。

本期我們邀請到湖北郵電規劃設計有限公司中通服智慧體育研究院院長陳曉靜女士,為大家分享她的思考與建議。


湖北郵規院陳曉靜:諮詢+IT+運營,助推數字化轉型

陳曉靜

湖北郵電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中通服智慧體育研究院院長


01請您介紹一下貴院目前數字化發展的情況。


總體來說,郵規院正在轉型且聚焦新基建與智慧城市。我們轉型比較早,2011年就開始做智慧城市,從那個時候起我們就做整個智慧城市的諮詢設計,包括產品和運營、數字政府的建設研究、商業模式、運營模式等。


另外一方面,我們在智慧城市的細分領域,也做了一些行業的研發,包括一些大的集成項目,這樣就形成了湖北郵規院在國內智慧城市、數字政府和行業信息化方面的技術領先與應用優勢。我們在湖北省為省市區各級政府提供政府和行業信息化服務,市場佔比是很高的,在湖北省的業務佔比超過了80%。我們提倡的模式為“顧問加僱員”,目前各級政府沒有專業的信息化人員,我們除了作為政府的高級顧問之外(顧問形式),也派人直接在各級政府的部門去開展工作(僱員形式)。


湖北郵規院在政府和行業信息化規劃諮詢設計方面,應該是武漢市的第一梯隊,我們長期擔任政府信息化建設團隊的第三方諮詢團隊。目前省裡所有的信息化業務(項目、技術方案、投資)都是我們在進行評審。我們對很多智慧城市、數字政府等重點領域一直都有全方位的研究,為政府的大型信息化項目建設提供依據。以前政府信息化工作都有專門的部門(信息中心),傾向於“重建設輕管理”;現在政府部門都是購買服務,即“輕建設重運營”。


我們5年前開始向產品方向轉型,進行細分領域的研究和產品研發。智慧交通、智慧機場、智慧體育、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產品與平臺。設計院要進行全過程一體化的服務必須要有自己的產品,某種意義上來說要向IT公司轉型,我們與IT公司最大的區別是,設計院數字化轉型是“諮詢+IT+運營”的模式。我們團隊裡IT方面的人才佔比最多,整個轉型還是比較成功的。


我們現在整個信息化的收入佔比中,信息化業務佔大頭,整個通服智慧類的收入超過500億,自身有一定的業務優勢。各個城市包括武漢的智慧城市頂層規劃,智慧城市“十四五”規劃,各個行業的信息化都是我們在參與。企業的信息化方面,一些大的行業企業,比如武漢水務集團等,我們也從規劃、設計、實施等方面全流程去幫他們構架組建實施。


02請問您對於設計企業開展數字化業務有什麼看法?


傳統的行業研究院我們都有接觸,但是他們都只是從自己的專業裡分出一塊,並不綜合全面。我們院的特點是,在做政府等大型項目時,很少有單位專業業務板塊像我們這麼全,信息化並不是某一個單獨的專業,涵蓋的面很廣,我們自己內部就包含了一二十個具體的細分專業,傳統設計院短時間內很難搭建這樣全面且專業的平臺。我們目前也在主動探索傳統設計院在他們各自領域裡的競爭力,也希望找到可以合作的可能。由於數字化方面的項目並不是傳統設計院的主業,所以他們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壓力並沒有我們大,跟我們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傳統設計院在平臺信息化方面由於全面性、綜合性的欠缺,做得可能沒我們完善,但是在一些細分領域與板塊,他們會結合自身深耕的優勢與經驗,做得比較成功。


03在內部信息化建設層面,設計院發展現狀如何?


有些大院做得很好,他們也是隸屬於不同的集團,有不同的模式。我們屬於通服,本身在OA項目管理、財務管理方面都有自己完整的體系,作為設計單位,對信息化的管控還是比較嚴格的,企業內部基礎管理做得還是很好的,只是後面的經營管理、知識管理等還需要深化,這個是需要根據公司戰略走的。目前我們的知識管理體系方面,每個院與部門都有自己固化的模式,還是要與線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會自查自己的數字化信息化系統與傳統系統相比是不是具備不可替代性,實際應用效率高不高。現在很多單位通過信息化手段做簡化,但是線下很多流程仍需要走,一直在做加法而忽視了減法,並沒有真正體現其信息化平臺的作用。


像華為是做得比較徹底的,他們才是真正實現了高效率。他們所有的管理服務都是APP上操作的,我們作為合作伙伴也可以直接在上面購買服務開放模塊工作,但是對於公司或者設計院來說,自己獨立去開發平臺,成本是巨大的。企業購買大平臺的服務是很好的,沒必要花精力去自己開發,現在行業裡不光是我們這麼做,政府也在這麼做。


BIM也是一樣的,很多專業公司與設計院都在建立或者延伸自己的BIM平臺。現在各個傳統院在數字化服務方面都在做自己的專業統籌。


04新基建的過程中,郵規院做了哪些方面工作,有哪些優勢?


新基建的方向:主要就是5G、數據中心、新基建的基礎設置。5G領域很大部分的工作是運營商承擔的,5大運營商也是我們服務的客戶。現在很多運營商和民營資本都在投,但是資源已經過剩了,特別是武漢,傳統院也沒必要涉及這一塊。


新興的基礎中心,比如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方面,我們是把雲、網、技術平臺統稱為新基建基礎設施,這些項目的建設,不會分散到市級領域,是需要信息資源集聚統籌建設的,現在都是在做大整合,政府對於新基建投入還是沒有傳統基建那麼大,依然是在靠一些社會投資主體的引入,政府投資力度需要加大。我們傳統的一些項目和比較趕超的領域是另外一個層面了,這些都是國家的戰略佈局,國家是希望運營商牽頭來做這一塊。我覺得傳統院的優勢還是做好自己的細分板塊,與相關的運營商合作。


05在武漢智慧城市方面,具體有哪些發揮、特色或者亮點?


武漢80%的智慧城市業務都是我們在做,覆蓋與滲透的行業面很廣,武漢的智慧城市在全國還是比較領先的,我們今年也是在從頂層佈局,到各級的省市區領導,都在採取一個顧問加僱員的模式進行合作。全武漢所有的信息化項目基本上都在我們這邊審核,我們每年審核的信息化項目要達到幾百個。目前國家層面是數據的共享交換,信息化最終做到的就是底層數據的打通,各個委辦局的數據打通,沒有數據煙囪。


我們目前除了常規的行業信息化建設設計方面,武漢一些大的信息化標杆項目都是我們做的,包括新型智慧城市頂層規劃、長江新城的智慧城市規劃與各個行業的信息化項目建設等。我們做的每一個項目都在緊密關係著武漢的數字化、智慧城市的發展成效,肩負著整個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的建設、技術、決策依據的提供,責任比較大。我們在湖北省的市場佔有率與飽和度非常高。


例如軍運會,我們主要承擔全過程諮詢、整體的系統平臺建設、一體化服務,整個軍運會信息化工作都是我們統籌管理的。後來我們也把軍運會這種大型智慧賽事的模式固化下來並延伸到全國各地了,我們今年也承接了世界性的綜合性運動會“三亞亞洲沙灘運動會”、“成都大運會、亞運會”等大型項目的信息化建設工作。


06關於未來三到五年內數字化轉型的趨勢,能否給大家一些啟示?


傳統院是很有優勢的,我在浙江看到一個院,最初只有兩三百人,三年前他們進行了轉型,從一個傳統院直接轉型成了行業信息化院。傳統院需要結合自身行業應用優勢進行特色培育,相反新基建這方面還是不太需要考慮,把自己的應用做好就可以了,這個是一個長期持續的工程,我們跟其他院也可以在這方面有更多的合作,例如可以一起去組建一些行業的產品中心或者研究機構,把我們在信息化方面的傳統優勢跟他們對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