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文物》:豆瓣9.3分,浅析其中可复制到其他领域的能力

2016年,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将在西三所的潜心文物修复的大师们的故事像画卷一样展现在我们面前。这部豆瓣9.3的纪录片,记录了文物修复师的日常,将严肃的事情讲的细腻且富有人情味。


《我在故宫修文物》:豆瓣9.3分,浅析其中可复制到其他领域的能力

《我在故宫修文物》豆瓣评分


那是什么原因使得那些文物修复师能够在待修复品或锈迹斑斑或残缺不全的情况下,能够恢复如初的呢?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梳理。

1.匠人精神

青铜组王有亮师傅在说明自己的入行标准是,制作出一个复制品。

在年轻时,他说很难看出青铜上面有红的颜色,更别说一下子就调出他的颜色了。经过长期的不断摸索及实验,他才能熟练调出青铜器上青色泛红的漆色。

《我在故宫修文物》:豆瓣9.3分,浅析其中可复制到其他领域的能力

调配漆色

钟表组王津师傅在调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时,有时候一个问题就要调整一天半天,才能找出解决方法。

他们这种对修复不断打磨技艺的精神,与《刻意练习》当中提到的“反复做一件事,目的是找出你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并且聚焦在哪些方面取得进度,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直到你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高度契合。

《我在故宫修文物》:豆瓣9.3分,浅析其中可复制到其他领域的能力

练习

匠人精神让他们专注于一件事,也成就了他们成就一件事。

2.合作精神

《万寿屏》是在故宫的地库里沉睡了三百多年,积满灰尘又破损的屏风。

边框由紫檀木修饰,螺钿镶嵌,明黄绸缎作底,彩绣不同的寿字,背部是由子孙用石青书写的五言律诗,它由康熙16个儿子及32个孙子齐力协作献给康熙60大寿的贺礼。

《我在故宫修文物》:豆瓣9.3分,浅析其中可复制到其他领域的能力

《万寿屏》上的部分寿字

为了能够修复它,故宫文保科技部青铜、木器、漆器、镶嵌、书画和织绣等多个工艺组分工协作。极大还原了她本身珍贵的面貌。

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武汉时,中国用了8天时间兴建总建筑面设计33900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这是7500多名建设者昼夜奋斗,团结合作创造出的中国速度,也刷新了世界的认知。

《我在故宫修文物》:豆瓣9.3分,浅析其中可复制到其他领域的能力

火神山医院建成

正是因为各个相关方集体合作,使得待完成的项目能够有专业的人员执行,进而使项目得以顺利完成。

3.科技辅助

修复人员在修复《万寿屏》时采用超细纤维来修补,用除尘器来清除堆积的灰尘。

《我在故宫修文物》:豆瓣9.3分,浅析其中可复制到其他领域的能力

清除灰尘

陶瓷组将有机材料模仿瓷器上无机材料的质感,让瓷器呈现出光泽。

他们修复用到水都是经过化学仪器净化后的水,去除水中的氯离子,减少了氯离子对文物的腐蚀作用。

此次疫情也采用了大数据的科技辅助,将被感染人群定位,及时隔离受感染人群,阻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我在故宫修文物》:豆瓣9.3分,浅析其中可复制到其他领域的能力

科技数据收集

利用科技辅助,可以使得事情事半功倍。

4.传承分享

因为钟表是极其精细机械工艺和定时维修需要,1924年溥仪离开后,只有钟表修复师傅留在宫殿内,钟表修复也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技艺。他们采用师徒制,老师傅将自己的技术传承给自己的徒弟。

《我在故宫修文物》:豆瓣9.3分,浅析其中可复制到其他领域的能力

钟表组王津师傅

1977年十六岁的王津师傅进入故宫工作,后来也培育了第四代传人。

现在各种网络平台中越来越多的免费公开课,像PPT达人珞珈在平台分享PPT的各种技巧,可以提高职场人PPT制作演绎能力。


《我在故宫修文物》:豆瓣9.3分,浅析其中可复制到其他领域的能力

分享


传承与分享让他们的技艺未曾丢失,也不断精进。


《我在故宫修文物》:豆瓣9.3分,浅析其中可复制到其他领域的能力

目标达成

如果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将他们的工匠精神、合作精神、采用科技辅助、传承分享,我们也可以做成功一件事。


文章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作者简介:雪青,一个记录温暖的人。把知识融入温暖的记录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