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中才會顯現創業機遇,我們需要做的是去發現它

一個體制內的朋友打電話過來說想創業,諮詢我的意見。我簡單聽了聽他的賺錢項目,非常簡單:

想做一個茶葉店,以茶葉為主,搭配菸酒禮盒,二樓是商務包間(就是棋牌)。門面看好了,鬧市區中間黃金地段。計劃也很簡單,三人同行,找人管理,共同出資,按股分配!感覺妥妥的賠錢三部曲啊!

風險中才會顯現創業機遇,我們需要做的是去發現它


我就問了他什麼是創業,想通自己要做的事情了嗎?財務,人力,宣傳,客流,產品,服務這些基本要素都準備好了嗎?估計他聽了也是一臉懵!

其實很多朋友至今都沒不明白,創業這個詞其實非常扯。

創業的基本邏輯是“做生意”,是你把你的產品或者服務,或者是一些能用來交易的東西,拿出來賺錢。


風險中才會顯現創業機遇,我們需要做的是去發現它


創業和做生意這裡是有區別的:

創業是你創造一個行業,然後賺錢。

而做生意是你去從事一個,已經可以賺錢的行業!

邏輯不同,決定了項目的生死!

風險中才會顯現創業機遇,我們需要做的是去發現它

很多人想到創業,基本上就會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和某個行業大佬聯繫起來。這種迷之自信我也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其實在做之前自己根本沒把自己想做的事情想通,所以才會大概率失敗!

首先:創業沒有想象的那麼美好,經歷種種磨難,仍然大概率會失敗!

其次,能賺錢的項目都有一定的門檻,沒有門檻的項目都是一片火海!

最後,不要輕信別人推薦的項目,要想一想自己是否有能力和項目匹配!

說白了,不管做什麼項目,沒有自己的一套思維在裡邊(加盟,合夥,拉人頭之類的無腦項目,大多都是騙局)很難確保最後能賺到收益,或是賺到了收益能落到你的口袋,靠人不如靠自己!


風險中才會顯現創業機遇,我們需要做的是去發現它


想要做好一個賺錢項目,有三點要謹記:

1.把做的事情想通想透!你要做的事情底層邏輯是什麼,也就是說,你做的事情都需要你幹什麼,要不要請人,請幾個人!不把所有要做的事情全部想到,不光成本會透支,甚至還會半途而廢!

2.要多觀察,除非你做的項目是個超級冷門,根本沒人做!如果不是,那就仔細觀察自己的同行是怎麼做的,模式是什麼,利潤點在哪裡!搞明白了這些,才能縮短收回成本的週期,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3.預估風險成本。不管你有多大的能力,你的項目能有多高的成功率,都要先做好風險預估。比如你最多可以賠掉50萬,那你的項目投資最好不要超過這個數字,因為成本是疊加的,你投資50萬,有可能最後虧損金額會超過這個數!


當下最流行的就是低成本賺錢,類似餐飲等傳統重資產實體,已經很少有人投資了。反而直播帶貨自媒體卻做的火熱,為什麼呢?成本低。能用更少的資本賺更多的錢,當然有吸引力!

2002年不只受到疫情的影響,線下線上模式轉型的衝擊,很多朋友還正在遭遇資金鍊斷裂,債務危機的風險。此時創業風險與機會並存,行業淘汰率居高不下,你原來最大的競爭者可能會在一瞬間出局!只有在風險中,才會顯現機遇,我們需要的就是去發現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