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藏万里行:寻找刘文彩家的水牢

新藏万里行:寻找刘文彩家的水牢

经过两天日夜兼程,终于从上海到达成都。这回来成都没有住到市区,而是选择了南郊的安仁古镇,其实是为了内心的一个情结,那就是 “恶霸地主”刘文彩。从小看《收租院》,想亲眼瞧瞧这老爷子残酷剥削贫下中农的丑恶罪证。还有一个就是想参观一下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不容易啊,散尽钱财收集各种文物,一腔热情只为能够留住历史,教育后人,佩服!

新藏万里行:寻找刘文彩家的水牢

树人街安仁古镇

说起安仁古镇,其实也不是很古,大多是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尤其是以刘氏家族为代表的当地军阀和乡绅在民国时代积聚大量财富,扩建了很多中西合璧的私人庄园和公馆,一个镇保存有27座民国时期的公馆,比南京还多,同时又把川西民居和欧式建筑风格巧妙融为一体,这是安仁古镇的风貌特色。

新藏万里行:寻找刘文彩家的水牢

安仁古镇复古电车

安仁的公馆除了刘氏庄园原本建在镇外的林盘,其余很多都建在树人街附近。因为这条街通往文彩中学校门,所以取了学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寓意。树人街上的公馆非常低调,走在石板路上,两侧都是当地木板门拼接的铺面,不注意看以为跟别的老镇商铺没啥两样。其实,这些公馆的门楼都深藏在那些铺面的黑漆大门和狭长甬道的后面。其中,刘元琥、陈月生等公馆最为宏大精美。

新藏万里行:寻找刘文彩家的水牢

树人街老宅

沿着树人街再往前走,就会看到一所学校的大门,上书“宏文中学”,其实这就是当年刘文彩所建的文彩中学。学校建于1942年,当年是按照一所大学的规模建设,有40多栋建筑和400米标准跑道,耗资200万美元,规模宏大,设施先进。学校建成之后,刘文彩立碑明示:学校成立之日,刘家不再对校产拥有任何产权。不过,现在的文彩中学已经变成一所国际学校。

新藏万里行:寻找刘文彩家的水牢

原来的文彩中学

饶了一圈风情街,只有风情,没有美食。好在旁边不远就是居民区,那里的街道才是原汁原味的老街。大街上卖着人们日常使用的物品,居然还有铁匠铺,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地方已经不多见了。

新藏万里行:寻找刘文彩家的水牢

安仁老街

享受了一顿本土的美味早餐,已经九点多了,想尽快赶路,但还是放不下刘老爷子,小时候种下的革命火种就是生生不息啊。算了,忆苦思甜一回再走,大不了再半夜到甘孜。

刘氏庄园包含刘文彩、刘文辉、刘文成等哥几个的公馆,都是围绕刘氏的祖屋兴建。其中刘文彩公馆规模最大,占地12306平方米,建筑面积6571平方米,共有27个天井,205间造型各异的房屋。由于整个刘氏庄园的公馆出入口众多,各个雕梁画柱,气派非凡。

新藏万里行:寻找刘文彩家的水牢

刘氏庄园

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后期的刘文彩公馆,正门朝向东北,是一座不规则的封闭式多院落组成的近代公馆建筑群。公馆主要由前院、逍遥宫、书房、花园、后罩院等组成。前院是一个二进院落的四合院,后院南北为住房、贮藏室、佛堂,逍遥宫是一个敞开式花园庭院,后面为书房院,书房院之后为后罩院,雇工住房、厨房、鸦片库房等就设在后罩院之中。

新藏万里行:寻找刘文彩家的水牢

刘文彩公馆正门

刘文彩公馆现在已经辟为博物馆,包括雇工院、生活现场、收租院、小姐楼、文物珍品馆等几大主要区域,进入大门以后看到一幅匾额,上书“李相平泉”四个大字,典故出自唐朝宰相李德裕在洛阳建平泉庄别墅,把自家宅院比作相府的别墅,可见当时多么意气风发,不可一世。

新藏万里行:寻找刘文彩家的水牢

公馆内基本复原了当时刘文彩及家族成员的主要起居空间,生动再现了这个川西富豪家族当年奢靡的日常生活场景。

新藏万里行:寻找刘文彩家的水牢

内花园

新藏万里行:寻找刘文彩家的水牢

桂香厅

新藏万里行:寻找刘文彩家的水牢

西式会客厅

新藏万里行:寻找刘文彩家的水牢

中式会客厅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刘文彩的卧房,无论是龙抱柱大花床还是床前的柱子,皆镶嵌有黄金,确实流光溢彩,比皇帝龙床还要奢华。据说此床耗资相当于百亩良田的田产打造,奢侈至极。

新藏万里行:寻找刘文彩家的水牢

刘文彩的龙床

刘文彩一生娶了五房太太,只有填房杨仲华育有子女。他曾经最喜欢的三姨太凌君如,据说是烟花女子,后来也离他而去,最后只有五姨太王玉清照顾他到终老。王玉清嫁给刘文彩时非常年轻,以前批斗刘文彩时,一直说是大地主强行霸占的民女,不过王玉清后来自己承认是自愿的。嗨,历史有时候就是一个任人涂抹的画布。

新藏万里行:寻找刘文彩家的水牢

三姨太凌君如的卧室

新藏万里行:寻找刘文彩家的水牢

王玉清的浴室

想到这,我更加迫切地想找到以前关押贫苦农民的水牢。穿行在迷宫一样的庄园里面,总算在一处黑暗的库房中找到了“水牢”的原址。其实,这里原本是一处烟土库,根本没有水牢,都是后来为了宣传需要人工造景。据说当年有个叫冷月英的妇女在忆苦思甜报告会上述说自己被关进水牢的悲惨遭遇,八十年代有记者追问她,她转身就走。后来有关部门也求证过五姨太王玉清,她否认有水牢的存在。于是1988年主管部门拆除了有关装置,粉刷覆盖了墙上的“血手印”,恢复库房原本的面貌,还历史以真实。

新藏万里行:寻找刘文彩家的水牢

刘文彩家的“水牢”

庄园的后院现在仍旧陈列着著名的泥塑群像——《收租院》,我们小时候学校组织参观过在上海巡展的《收租院》,所以印象特别深刻。《收租院》是1965年由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和部分民间艺人集体创作,共塑7组群像:交租、验租、风谷、过斗、算账、逼租、反抗,以情节叙事形式展示出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手段──收租的全过程,作品共塑造114个真人大小的人物。我们现在再看《收租院》时,可能更多是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因为从历史角度看,《收租院》虚构事实,容易造成大众对刘文彩以及那个时代的误读。

新藏万里行:寻找刘文彩家的水牢

收租院泥塑(部分场景)

刘文彩公馆整体为川西坝子建筑风格,但融入了很多西方建筑元素。庄园内拥有多座雕花门缕,每一座门楼上的雕刻都非常的精美,雕梁画栋,具有较高的文物及艺术价值。靠近庄园的出口处有一座小姐楼,又称之为“绣楼”,入口处的牌楼非常气派,两侧的门柱为朱砂色,其余为青砖色,经历近百年风雨侵袭墙壁上已布满黑色的苔藓,但置身门前,似乎依然可以感受到昔日的辉煌。在门楣之上刻有“祥呈五福”四个大字,字上端浮雕有一朵圣洁的白色牡丹花,有雍容华贵之意。

新藏万里行:寻找刘文彩家的水牢

小姐楼牌楼

小姐楼内院的门楼上,装饰有精美的灰塑。灰塑是以石灰为主要材料,在建筑物的墙壁、屋脊、门楼上创作的形似浮雕的工艺,它是岭南传统建筑的装饰工艺,明清两代最为盛行,多建于祠堂、庙宇和豪宅,民国时期在四川民居中被广泛使用。

新藏万里行:寻找刘文彩家的水牢

小姐楼的灰塑

这些建筑和内部陈设非常精美,我一度以为,依着刘文彩这样的历史地位,他的老宅早已被践踏得体无完肤,目前的公馆应该是后来进行仿制复原的。但经过求证公馆工作人员,得知这些建筑和家具大部分都是原物,觉得能经历“反四旧”运动和十年浩劫不受破坏太不可思议。其实,刘文彩作为恶霸地主的典型可能太出名了,当时需要保留一所鲜活的罪证来教育群众,另外,解放后这里一些建筑和庭院曾经也是西藏军区的办公场所,属于军产,这反而让这座极具建筑和文化价值的民国庄园得以保存。这一点非常宝贵,因为中国朝代更迭频繁,砖木类型的建筑很容易受外界破坏,遗留的真迹太少了。喜欢建筑和历史的朋友,以后路过成都,建议抽时间去看一看,绝对值回票价。

新藏万里行:寻找刘文彩家的水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