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剁手,但是你知道你网购的商品都是怎么定价的吗?

今天要跟你分享一个也许听起来很拗口的理论,叫韦伯-费希纳定律。

''听起来像类似皮革马利翁效应,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费马大定理....我听过,但具体是什么意思又说不出来'

先回想一个场景,你在客厅看电视,老妈说"太吵了,把声音调小一点!"然后你按了几次调低音量,过了一会儿老妈还是嫌太吵。直到你再按了几次你妈才满意。

每天剁手,但是你知道你网购的商品都是怎么定价的吗?

这就是韦伯-费希纳定律在日常生活的一个常见例子,它描述的是物理量的变化和心里量的变化是非线性的。

以上的例子中,音量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超过老妈感知的阈值,使她感觉到。

你可能会问,这不量变引起质变嘛?员外你拿些故作高深的名字糊弄傻大个呢?

其实这个定律其中的学问可能远超你的想象。

试想一下,现在你在淘宝看到一个99块的水壶。

然后一个月后,降价到了79块。这时候你会觉得这折扣(20%)也就那样,并不是太划算。

然后到了下个月,这款水壶卖74块了。这时候你开始觉得划算了,这时候的折扣是25%。

然后又过了一个月,卖69块了。这时候你觉得折扣(30%)划算了。

回想整个过程,当水壶从99降到79的时候,你并不觉得有太大优惠。但是当降到74的时候,突然你就觉得划算了。但是从74降到69,差别又不是很大。

每天剁手,但是你知道你网购的商品都是怎么定价的吗?

这是因为和声音一样,我们对价格的数量改变也不是线性的,其中存在着阶段性

如果我们没留意到这个规律,一个99块的水壶降价卖74块和卖69块对于大部分消费者的感知其实一样,那么我们每卖出一个水壶就少赚了5块钱。

那么我们如何让折扣变得更容易感知呢?

答案是显性折扣原理

对于消费者来说,浏览价格的时候运作的是感性脑,只有他们被价格吸引了,才会用理性脑进行逻辑分析和计算。如果你摆出来的价格连消费者感性脑那一关都过不了,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力那销售就会大打折扣。

我们在什么时候会从感性脑切换到理性脑思考呢?答案是看到巨大变化的时候。在定价策略里面有一个显性折扣原理。就是要达到最大的感知效果,打折前和打折后的价格在数字上显示出尽量多的差别

比如下面某购物平台元宵节的打折活动:

每天剁手,但是你知道你网购的商品都是怎么定价的吗?

(图: 截取自电商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有没有觉得奇怪,为什么原价6999,优惠是1211而不是1200或者1300?原价是8699,为什么优惠是611而不是600或者700?

这是因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留消费者对"99"或者"88"结尾价格的阈值。因为6999或者6988元看起来就是6000多元,而7000元就是7000多元了。而从6999元降到4788元,每一个数字都改变了,这样消费者就很容易从感性脑切换到理性脑来计算。

所以我们看到无论是折前的"99"结尾的价格,还是折后"88"结尾的价格,这个折扣力度都可以让折扣感知最大化,也让价格感知最小化

这种策略尤其适用于消费频次低的商品,比如几年一换的电视机,手机,卫浴,笔记本等等。

但对于消费频次高的商品,商品的“可替代性”越强、消费频次越高,其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就越高。这时候显性折扣定价就不太适用,因为消费者在购物时已经一直在用理性思考来比价。

那是不是就是说韦伯-费希纳定律就不适用了呢?

当然不是。我们在商业上,利润等于价格减去成本,在价格上下不了功夫的时候不妨从成本的维度想一想

这时候的游戏规则就变成"如何在消费者感知不到的情况下降低成本

"。

比如可口可乐就从曾经的355毫升一罐变成了330毫升一罐,你还感觉不出来,因为罐子大小的改变在你的感知阈值以内。

每天剁手,但是你知道你网购的商品都是怎么定价的吗?

说个题外话,对于可口可乐这种商业行为,你以为真的只是为了赚你15毫升可乐的便宜吗?真正的成本节约除了原料,还有海运(如果曾经一个集装箱装5万罐可乐,之后变成6万罐,这就是一笔巨大的节约),陆运(每一辆大卡车可以运的罐数也变多),因为罐子变小铝材成本节约,给零售商带来的运输成本节约(更小的罐子导致在货架上可以放更多,补货周期就可以变长),更不要说新包装带来的新鲜感等隐形价值。

总的来说,根据韦伯-费希纳定理,如果你在卖商品,请把价格末尾定为"99"或者"88"。如果卖低消费频次商品,把折扣定在能改变数字的个数最多的地方。如果卖高消费频次商品,从成本上下功夫,让节省变得不可感知。

关注原创作者“呵员外”—让你涨姿势的商业分析。

每周三更新让你3分钟内看完的小知识,隔周五更新一篇商业分析长文。

说明:

1,本文是呵员外原创文章,转载必须获取授权(在公共主页“呵员外”下留言并得到回复即可),任何非授权的转载,我会保留举报的权利。

2,获取授权后,请在文章开头注明(直接复制下面这句话):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呵员外”(ID:Yuanwai-HE),作者呵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