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北宋文壇、政壇的大佬王安石嗎?王安石變法為什麼會失敗?

青史留文


對王安石,我沒那麼喜歡,但很尊重。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言為心聲,詩以言志。

這首詩表達了王安石兩個特點。

首先,只要是他認準的正確的事,他就要擼起袖子加油幹,哪怕是逆流而上。

知易行難。相對於大多數文豪空有一腔報國熱忱,遇到問題後就知難而退,或悲切,或怒罵、或隱居、或自憐,總之為自己找好失敗的理由後,心安理得。王安石就敢於挑戰困難,迎難而上,屢屢遭受挫折而不易其志,這確實值得尊重。

行動派永遠比水炮隊更值得敬重。

說過好聽的,再說說不喜歡王安石的原因。

這個老同志有點特立獨行,‘’凌冬獨自開‘’,不注意團結同志,情商低。做大事要靠團隊協同的,單槍匹馬,負重前行,註定前進路上充滿坎坎坷坷,失敗是大概率的事件。


微山秋水


改革不如商映君,詩文差於蘇東坡。

王安石的改革遠不如春秋戰國時期的商映。商映能令政必行,而且行之有效,王安石則超出他所在的歷史條件,不可能有效。“青苗法”,“免役法”等就算到了清朝甚至民國時期,都不可能實行得了。

王安石的詩文更不如宋代時期的李清照、陸游、辛棄疾、柳永、歐陽修等,更不用說蘇東坡了。

王安石的詩文名氣大,主要是因為他高官得做,後又被貶之事,影響太大而得。

封建時期,不僅僅是皇帝或當朝權貴們可左右天下,就是萬千百姓已受封建文化的影響和薰陶,也不可能真正接受王安石的不現實的變法。

歡迎討論。


沙沙小觀園


個人還是挺喜歡和欣賞王安石的。

那麼他的變法為什麼會失敗?這個問題已經爭論了一千年左右,也從來沒有一個蓋棺定論的說法,變法與不變之爭,激變與漸進之爭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個人感覺放眼古今中外歷史,變法失敗本身就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中外歷史上的比較成功的變法,觀點君能想到的也就是秦國商鞅變法,和埃及穆罕默德改革。能稱得上是完美的成功變法案例幾乎沒有,商鞅死後被車裂,默罕默德受不了打擊最後瘋了,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最後把鮮卑族改沒了,前蘇聯赫魯曉夫等三代領導人,折騰了幾十年,最後連蘇聯都解體了。

改革就是牽一髮動全身,涉及的因素很多,變法者本身的合作領導能力,支持者的力量強弱,反對者的勢力大小,最重要的是變法措施是否適合民情,用現在時髦的話說就是是否符合“三個有利於”。


王安石變法既然失敗了,顯然他的變法在很多方面都不具備成功的有利因素:

①王安石本人的因素:王安石是位極其複雜的變法領導者。一方面,他很廉潔,不貪汙腐敗沒有政治私心,這一點可以對比明代的張居正。另一方面,王安石是典型的“刺蝟型人格”,缺乏合作能力,看問題和做事都缺乏變通,這樣的後果就是無論是敵是友,最後都無一不成為了他的反對者。

②王安石的支持者是以宋神宗為首的新黨人物,反對者是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人物。從支持者角度看,除了宋神宗之外的支持者,大多是處於某種私心支持王安石變法,他們看似是變法的得力助手,其實大多是一副小人嘴臉,尤其是王安石第一次被罷相後,他們的表現讓人寒心。


從反對派角度看,反對派後面之所以能夠反攻倒算,其實還是因為王安石的變法沒能取得預期成績,一步步磨光了神宗的信任與耐心。

③最重要的 一點問題應該是王安石變法的改革措施。王安石變法的措施很多,青苗法、免疫法、農田水利法、保馬法、保甲法等等。這些措施大都存在很大爭議,尤其是青苗法,到底是惠民還是害民在當時引起極大爭議。
拋開所有外在因素不談,王安石變法的措施本身都存在許多問題,這就好比南轅北轍,方向錯了,就很難到達目的地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