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北宋文坛、政坛的大佬王安石吗?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青史留文


对王安石,我没那么喜欢,但很尊重。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言为心声,诗以言志。

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两个特点。

首先,只要是他认准的正确的事,他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哪怕是逆流而上。

知易行难。相对于大多数文豪空有一腔报国热忱,遇到问题后就知难而退,或悲切,或怒骂、或隐居、或自怜,总之为自己找好失败的理由后,心安理得。王安石就敢于挑战困难,迎难而上,屡屡遭受挫折而不易其志,这确实值得尊重。

行动派永远比水炮队更值得敬重。

说过好听的,再说说不喜欢王安石的原因。

这个老同志有点特立独行,‘’凌冬独自开‘’,不注意团结同志,情商低。做大事要靠团队协同的,单枪匹马,负重前行,注定前进路上充满坎坎坷坷,失败是大概率的事件。


微山秋水


改革不如商映君,诗文差于苏东坡。

王安石的改革远不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商映。商映能令政必行,而且行之有效,王安石则超出他所在的历史条件,不可能有效。“青苗法”,“免役法”等就算到了清朝甚至民国时期,都不可能实行得了。

王安石的诗文更不如宋代时期的李清照、陆游、辛弃疾、柳永、欧阳修等,更不用说苏东坡了。

王安石的诗文名气大,主要是因为他高官得做,后又被贬之事,影响太大而得。

封建时期,不仅仅是皇帝或当朝权贵们可左右天下,就是万千百姓已受封建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也不可能真正接受王安石的不现实的变法。

欢迎讨论。


沙沙小观园


个人还是挺喜欢和欣赏王安石的。

那么他的变法为什么会失败?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一千年左右,也从来没有一个盖棺定论的说法,变法与不变之争,激变与渐进之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个人感觉放眼古今中外历史,变法失败本身就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中外历史上的比较成功的变法,观点君能想到的也就是秦国商鞅变法,和埃及穆罕默德改革。能称得上是完美的成功变法案例几乎没有,商鞅死后被车裂,默罕默德受不了打击最后疯了,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最后把鲜卑族改没了,前苏联赫鲁晓夫等三代领导人,折腾了几十年,最后连苏联都解体了。

改革就是牵一发动全身,涉及的因素很多,变法者本身的合作领导能力,支持者的力量强弱,反对者的势力大小,最重要的是变法措施是否适合民情,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


王安石变法既然失败了,显然他的变法在很多方面都不具备成功的有利因素:

①王安石本人的因素:王安石是位极其复杂的变法领导者。一方面,他很廉洁,不贪污腐败没有政治私心,这一点可以对比明代的张居正。另一方面,王安石是典型的“刺猬型人格”,缺乏合作能力,看问题和做事都缺乏变通,这样的后果就是无论是敌是友,最后都无一不成为了他的反对者。

②王安石的支持者是以宋神宗为首的新党人物,反对者是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人物。从支持者角度看,除了宋神宗之外的支持者,大多是处于某种私心支持王安石变法,他们看似是变法的得力助手,其实大多是一副小人嘴脸,尤其是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后,他们的表现让人寒心。


从反对派角度看,反对派后面之所以能够反攻倒算,其实还是因为王安石的变法没能取得预期成绩,一步步磨光了神宗的信任与耐心。

③最重要的 一点问题应该是王安石变法的改革措施。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很多,青苗法、免疫法、农田水利法、保马法、保甲法等等。这些措施大都存在很大争议,尤其是青苗法,到底是惠民还是害民在当时引起极大争议。
抛开所有外在因素不谈,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本身都存在许多问题,这就好比南辕北辙,方向错了,就很难到达目的地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