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达人:立身经五朝,侍奉十君主


职场达人:立身经五朝,侍奉十君主


五代时期,军阀争战,民不聊生,士人动辄被杀;但他却是一个例外,不但做官始终不倒,而且终其一生,一直身居高位,享尽荣华富贵。

这官场不倒翁谁呀?

回答是冯道。

他有多牛?且看他的简单履历:先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后又归于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灭,又为后晋高祖石敬瑭效力;晋灭,归契丹,向耶律德光称臣;之后,又归后汉,成为高祖刘知远的重臣;后汉灭,又辅佐周太祖郭威,以及周世宗柴荣。

他一生之中,一共经历了五个朝代,侍奉了十位君主;但几乎每一位君主都对他十分常识而且重用。

冯道一生,行事不类常人,时而兢兢业业,时而装疯卖傻,时而义正词严,时而谦恭幽默,谁也搞不清楚,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说,他历事多主、屈身求荣,是个不知廉耻的小人;也有人说,此人一生审时度势,所作所为皆利国利民,很可能是个圣人。

职场达人:立身经五朝,侍奉十君主


朝秦暮楚,五朝十帝

冯道出身于耕读之家,年轻时勤奋好学,擅写文章,且安于清贫,赡养父母,以孝廉知名于世。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择主事君的问题上,却见风使舵,忘恩负义,朝秦暮楚,毫无道德可言。

年轻时,他因孝廉之名,被幽州节度使刘守光辟为掾属。在职期间,多次向刘守光提出建议,后被关入狱中。得人营救出狱后,正值刘守光兵败,他立即逃往太原,投奔晋王李存勖,被任命为太原掌书记。李存勖称帝后,又授其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并赐紫衣。

后来,李嗣源起兵自立,李存勖被伶人所杀,冯道立时改弦易辙,转而接受李嗣源的重用,成为新帝的重臣,任端明殿学士、兵部侍郎,后又被拜为宰相。

再后来,李从珂效法李嗣源,起兵反叛,攻打洛阳,逼迫后唐愍帝逃亡;冯道再一次转向,率文武百官开城迎接李从珂,拥其为帝。第二年,他便被拜为司空。

几乎每一次转奉新主,冯道就官升一级或几级,可谓步步高升。

公无936年,石敬瑭勾结契丹,反叛后唐,逼迫李从珂自焚,然后称帝。李从珂尸骨未寒,冯道就脱掉旧衣,换了新朝的官服,当上了宰相。几年后,又被封为鲁国公,官位继续高升。

公元937年,“儿皇帝”石敬瑭派冯道出使契丹,觐见“父皇帝”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想把他留在契丹,他说:“晋朝与契丹是父子之国。我在两国都是臣子,在哪都一样。”

就这样,冯道又成了契丹的半个臣子。

石敬瑭死前,希望冯道辅佐幼子石重睿登基称帝;但石敬瑭死后,冯道却与人商议,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为由,拥立石重贵为帝。石重贵继位后,继续给冯道加官晋爵,授太尉,封燕国公。他的官位再次高升。

公元947年,契丹兵攻入汴梁,后晋灭亡。冯道立即去朝见新主子耶律德光,成了契丹的“忠臣”。史书上记录了当时君臣两人的对话:

耶律德光问:“你为什么来朝见朕?”

冯道答:“无城无兵,怎敢不来?”

耶律德光骂道:“你是个什么东西?”

冯道答:“我是个无才、无德,痴顽愚蠢的老头子!”

耶律德光又问:“天下百姓,如何可救?”

冯道答:“此时的百姓,佛祖再世也救不得,只有皇帝您救得了。”

耶律德光一听,很高兴,继续重用冯道,任为太傅。

没多久,耶律德光北归,携冯道同行,死于途中;永康王耶律阮返回契丹争夺皇位,把冯道留在了镇州。不久,后汉军队收复镇州,冯道迎来了他的又一个新君主——后汉高祖刘知远,被授为太师。

几年后,郭威起兵,灭亡后汉,建立后周。冯道再次易主,被授为太师、中书令。郭威死后,冯道继续辅佐其养子——后周世宗柴荣。

公元954年4月17日,冯道死于任上,终年73岁。这个一生都在改换门庭的“痴顽老头”,死后仍在升官,被册赠尚书令,追封瀛王。

职场达人:立身经五朝,侍奉十君主

千古毁誉,知人论世

冯道一生历经五朝十帝,侍奉多主而不以为耻,身居高位而又不能为国尽忠,颇为后世诟病。欧阳修称其“可谓无廉耻者矣”;赵翼也称其“不知人间有羞耻事者矣”;司马光的评论最为激烈,说:“国存则依违拱嘿,窃位素餐,国亡则图全苟免,迎谒劝进。君则兴亡接踵,道则富贵自如,兹乃奸臣之尤,安得与他人为比哉!

从“不事二主”的封建道德来看,上述评论确实有理有据。但从冯道所处的环境,以及他所侍奉的君主来看,就很难下结论。

五代时期,群雄四起,民不聊生;读书人能在兵荒马乱中求生,已然十分不易,要想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希望更渺茫;更何况,他们所遇到的君主,大多数不是仁德之君,而是不义之徒,残暴之人;要么就是才资平平,昏庸误国。且看冯道侍奉过的几个君主——

刘守光。此人残暴不仁,发明了很多杀人方法,如把人关进铁笼子点火烧烤,用铁刷刷人的脸和身体。

李从珂。此人靠搜刮民财来赏赐官兵;后来又治国无能,因猜忌石敬瑭而引来杀身亡国之祸。

石敬瑭。此人奢侈无度,宫殿全都用黄金、美玉、珠宝装饰。对待人民非常残忍,发明了很多刑法,如割舌头、肢解、灌鼻子、把人放在锅里蒸煮等。

石重贵。此人志大才疏。明明手中无兵,却放言,若契丹敢来,将以十万精兵迎战。结果引狼入室,杀身亡国。

耶律德光。此人率军侵掠中原,抢劫、杀人、强奸,把婴儿掷入空中用刀尖挑,致使中原白骨遍地。

……

像这样的君主,值得人忠诚吗?作为具有治国理想的臣子,冯道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在君主心情好的时候,小心翼翼地劝谏几句;并在机会允许的情况下,为国为民做一些好事。


职场达人:立身经五朝,侍奉十君主


在这方面,史书确有记载。

在一次出征时,李存勖与下属意见不和,便要求冯道写一个布告,公开指责。冯道执笔后久久不写;被催促得急了,才说:“我怎么敢不动笔呢?不过,我想:把君主与臣下的分歧写成布告公开,会不会让敌人认为我们内部不和而高兴呢?”这一“遵命”的劝谏,挽救了一次危机。

唐明宗李嗣源是个武夫,不识字。他曾经得到“传国之宝万岁杯”,并拿给冯道欣赏。冯道却说:“这是前朝的有形之宝,王者有无形之宝。仁义便是帝王之宝。”他的意思是:作为皇帝,要靠仁义来治天下。

冯道也曾对耶律德光卑躬屈膝,获得重用,但他却利用自己的职权,使中原人民不被契丹军队彻底地杀光抢光。

“忠君”是封建时代的道德,目的在于维护君主“家天下”统治的私欲。也许,冯道早就看穿了这一点。尽管在“忠君”的问题上,他完全没道德,但在私德上,他却是人们的榜样。史载,后晋争霸战时,冯道随军出征,但住的是茅草屋,连床席都没有,并且还与仆役同锅吃饭。有将领送他美女,他或是退掉不要,或是将美女安排在别室中,待寻访到家人或主人后,再将其送还。

这世上,有很多事情,比“忠君”更高尚、更道德。

职场达人:立身经五朝,侍奉十君主

谦谦君子,愚愚智者

冯道一生行事,不类常人。从史书的记载上看,他似乎儒道皆通,既有儒家的操守,又有道家的智慧。

从儒家的角度上看,冯道确实堪为读书人的楷模。他曾经为父守丧。那时候,正值灾荒年月,他便拿出家财,赈济乡里,还亲自耕田砍柴。有时候,还会在夜里偷偷出门,帮别人家种地。曾经有人牵驴入市,并在驴脸上挂一个写着“冯道”二字的牌子。冯道听说了,毫不介意,说:“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这可能是有人在为驴找寻失主,有什么奇怪的?”

冯道曾经官拜司空时,官职虽高,却无事可做,宰相便让他掌管祭祀扫除,平时干的就是扫扫地、搞搞卫生、管理祭品之类的杂事。很多人担心他不肯答应,但冯道却说:“扫除也是司空的职责,我有什么不肯的?”

冯道曾经出镇同州,不小心慢待了副使胡饶。因此,胡饶经常趁醉在牙门外辱骂他。但每一次,冯道都会将胡饶召入府中,以酒食招待,毫无愠色。后来,他对人说:“胡饶为人不善,以后自有报应,我有什么可怒的。”

赈济灾民、扶危助难、宽厚待人、忠于职守、善于忍辱……这些私德,中规中矩,不逾常规,完全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然而,在政治上,他却不类常人,智计过人,狡滑得像只狐狸。

史载,冯道出使契丹,耶律德光予以高规格接待,赐予契丹人的重礼——牙笏牛头。冯道当即赋诗答谢:“牛头偏得赐,象笏更容持。”耶律德光大喜,便要把冯道留在契丹。

冯道的回答是:“晋朝与契丹是父子之国。我在两国都是臣子,在哪都一样。”

这话看上去很谄媚,但实际上,话里有话——“在哪都一样,所以,不需要离开晋朝。”

“晋朝与契丹是父子之国,我在两国都是臣子。所以——我还是晋朝的臣子!”

……

冯道的话,确实很狡猾。看起来,似乎是表达了愿意留在契丹的意思,但实际上随时可以变,完全不落实。

在契丹的两年时间里,耶律德光赏赐了冯道很多财物,他大部分都用来买薪炭,还扬言说,自己老了,不能忍受北地严寒,所以要早做准备,好像要永远留在契丹似的。当耶律德光批准他回国时,他三次上表,表示愿意留下。在被拒绝之后,又磨蹭了一个月才启程,而且经常在驿站上停留。

南下的路程没那么长,但他却足足使用了两个月的时间。随从问,为什么不快点走,他说:“走得越快,人家就越怀疑。你走得再快,能比契丹人的马快吗?他们真要追赶,终究逃不掉。慢慢走,反而可以让他们放心,更安全。”

这老家伙的确老谋深算。《道德经》上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大意是,要想实现一个目的,最好是从这个目的的反方向去下手。冯道可谓深得其意。


职场达人:立身经五朝,侍奉十君主


长乐老人,未忘功名

在没有入朝做官之前,冯道曾经写过一首诗: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这诗,透露出了冯道对时局的看法,以及他的人生理想,还有他立身处世的原则。

且来分析一下。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社会的乱象,是客观的历史发展规律造成的,人虽然无能为力,但也不应该悲观失望。这表达了冯道的在逆境中进取的人生哲学。

“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社会乱了,但老天爷不会让人民死绝;终将有明主出现,拯救乾坤。这表达了冯道对“明君”的渴望,以及建功立业的心情。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虽然天下乱了,但道德永存,人绝不是无路可走。这表明,冯道还是相信,社会有救,人民有救,天下有救,自己的理想仍然有希望。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只要心中向善,立身正直,即使在狼虎丛中,也可以安然无恙。这说明,冯道很清楚自己将要面临的艰难与危险,但又相信,良好的道德操守,将可以保证他的安全,甚至有可能帮助他找到“明君”,辅佐其治国平天下,拯救万民于水火。

这首诗,解释了冯道一生的所作所为。

职场达人:立身经五朝,侍奉十君主


如果不是有理想,有抱负,企图在乱世中有所作为,他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选择新的君主。正是因为知道有像刘守光、石敬瑭、耶律德光那样的“虎狼”之君,所以,他才不得不装疯卖傻,委曲求全,曲线救国;但同时,又正是因为他相信世上有李存勖、李嗣源、郭威这样的“明君”,所以,他也会挺身而出,犯颜直谏,据理力争,以施展才华,有所作为。

冯道经历了太多的艰难,终于熬到了暮年,遇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郭威和柴荣。但可惜,郭威早亡,年轻的柴荣需要他辅佐,但是,他已经太老太老了。

公元954年,北汉世祖刘旻趁郭威病逝,率军进攻周朝,周世宗柴荣大怒,意欲御驾亲征,冯道极力劝谏。

周世宗说:“昔日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亲自出征。”

冯道说:“陛下不能和唐太宗相比。”

周世宗又说:“汉军乃是乌合之众,若遇我军,如泰山压卵。”

冯道说:“陛下不是泰山。”

但周世宗一意孤行,亲征北汉,且不让冯道随行,命他主持太祖丧事。不久,周世宗大败北汉。就在胜利到来时,冯道病逝,终年73岁。周世宗废朝三日,册赠其为尚书令,追封瀛王。

暮年的冯道,自称“长乐老人”。在逝世前,他撰写了一篇文章:《长乐老自叙》,历数自己在五个朝代所任的官职,颇为自得。但同时又说:“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诚有愧于历职历官,何以答乾坤之施!”可见,一直到死,他仍然放不下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以及读书人的功名。

冯道死时,距离柴荣病逝、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仅有六年。只差一点点,他就可以遇到中国历史上最仁慈宽厚的“明君”。很可惜,历史给他的机会,更多的是在“虎狼”中谋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