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離不出血清的標本

作者:楊思偉 任冬梅

單位:焦作市人民醫院

前幾天翻看筆記時想起了去年有一個被我們科“診斷”的病例,大致回想了一下當時的情況,供我們檢驗同行閒談一番。

大家都知道,血清是我們檢驗科日常工作中常用的標本類型。一般血液抽離人體後,放置半個小時左右血清就會自動析出,然後再經過離心就能得到理想的血清標本。但是這一次我們卻碰到了這樣一份離不出血清的標本。

患者,女,59歲,以渾身疼痛無力來醫院門診檢查。醫生開了抗體譜十五項和抗核抗體的檢測。我們收到標本後正常離心兩次,發現3ml的全血離出來的血清特別少,我們用加樣槍大概提出來200ul的血清。怎麼這麼奇怪,難道病人是“真紅”或者慢性肺心病?於是趕緊與病人電話取得聯繫,溝通後讓病人返回醫院重新抽血複查。

這次我們多抽取了一管血常規,並對之檢測,卻發現病人輕度貧血,RBC3.29×1012/L,血紅蛋白103g/L,紅細胞壓積30.5%。我們又將抽過的常規血和生化血離心後發現:常規血標本壓積基本符合30.5%的情況,而生化管標本血清部分呈膠凍狀,無法離心出液體血清。室溫靜置3小時後,病人生化管標本仍呈膠凍狀。

一份離不出血清的標本

病人是不是腎病透析患者?或是長時間服用肝素一類的抗凝藥?

於是我們又和病人取得聯繫,並仔細詢問病人是否有上述情況,但是並沒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忽然想起來病人說全身骨頭疼,特別是胸骨部位有明顯疼痛。骨痛、貧血、血清呈膠凍狀離不出來,會不會是多發性骨髓瘤導致的異常蛋白增多引起的呢?於是就對此標本進行蛋白檢測,果然,病人蛋白結果明顯異常,且血鈣3.26mmol/L。

一份離不出血清的標本

我們馬上聯繫淋巴瘤科醫生,並將病人結果及情況向醫生反饋,醫生也懷疑是多發性骨髓瘤,徵得病人同意後收住入院。入院後醫生完善了檢驗及影像學檢查,病人也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

最後,還有一個小彩蛋:病人家屬說:跑了三家醫院都沒看出來是什麼病,到你們醫院檢驗科抽了一次血給診斷出來了,檢驗科不簡單,一定要給你們送一面錦旗表示感謝。這可是我們檢驗科成立以來得到的第一面錦旗,這種被認同感讓我們覺得真的好爽。

事後我們科室的同事對這個事情進行了討論:

正常情況下血清應該有采血量的一半左右,如果血清量減少一般情況下考慮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肺心病或者嘔吐、腹瀉等血液濃縮,從而引起相對紅細胞增多,血清量相對減少,還有長期處於高原缺氧使紅細胞代償性增高。而這個病人都沒有以上這些情況,這些原因都可以排除。我們在臨床上遇到過透析病人及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療的病人,這些病人的標本也會出現膠腖狀,血清離不出來。

這個病人顯然也不屬於這些情況。另外還有一些特殊因素比如多發性骨髓瘤等血液相關疾病引起異常免疫球蛋白增高,使血漿黏度增高,紅細胞聚集性增大,異常的免疫球蛋白與血漿中的凝血因子形成複合物或附著血小板表面從而導致凝血功能障礙,血塊收縮不良,使血清無法析出。當然僅僅因為血清膠腖狀是無法判斷出病人是否為多發性骨髓瘤,我們要結合臨床症狀還需要做骨髓形態學檢查、蛋白電泳、影像學檢查等來診斷。

很多人對檢驗工作有一個誤解,不僅是普通人,甚至還有些不瞭解檢驗工作的同行他們認為檢驗科只要認字會操作機器就行。其實現在醫院對檢驗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越來越多的檢驗人員通過學習拿到了執業醫師的資格證書,學習到了越來越多的臨床知識。

我們認真對待每一個步驟,在每一步都有可能有新的發現。我們雖然無法直接給病人做直接診斷,但我們給臨床上的一點提示,就可能幫助病人儘快的診斷病情,減少病人痛苦。檢驗與臨床是不能分家的,兩者相輔相成,我們通過日常學習到的知識,幫助臨床得到更多的信息,證明我們不僅僅是隻會操作機器的檢驗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