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城新加坡# 新加坡歷史原來並不是國家博物院展覽及研究重點,這和當時殖民地官員以動植物爲文化重點很有關係。早年間,首任英國擱這嘎最高長官威廉·法奇爾到處收集本地的動植物標本,甚至叫人把這些動植物畫下來收藏,當時,慕名到博物院去的外國科學家絡繹不絕,可見博物院在自然科學方面收藏非常可觀據說,即便後來

#讀城新加坡# 新加坡歷史原來並不是國家博物院展覽及研究重點,這和當時殖民地官員以動植物為文化重點很有關係。早年間,首任英國擱這嘎最高長官威廉·法奇爾到處收集本地的動植物標本,甚至叫人把這些動植物畫下來收藏,當時,慕名到博物院去的外國科學家絡繹不絕,可見博物院在自然科學方面收藏非常可觀據說,即便後來到1972年以前,人們踏進國家博物院,抬頭便可看到猴子、鹿、犀牛、野熊、老虎、黑豹、大象、鳥類、魚類和蝴蝶等動物的骨骼或標本。當然還有本地水果、蔬菜和礦產等的展示,以及馬來人、爪哇人所使用的器物,如武器、錢幣、紙幣,以及他們的工作場所和巫術。當然,新加坡國家博物院經歷過好幾個重要的發展階段。1918年,博物院增設了新加坡歷史收藏部分,以肖像、地圖和新加坡的舊照片為內容,初期,博物院主要作為以人類學、自然考古、動植物為收藏、展覽及研究為重點。1972年,博物院移走所有自然科學方面的收藏,展覽重點由原來的自然科學轉向社會科學、建國曆史和美術展覽。1976年畫廊開幕後,便成為本地美術家舉行展覽會的重要場所。自然科學方面的收藏則交由新加坡科學館和新加坡國立大學保管。到了1993年,國家博物院歸國家文物局管轄,國家博物院也一分為三,即:新加坡美術館、亞洲文明博物館和新加坡歷史博物館。#用腳丈量新加坡# https://m.csair.com/FTPCMS/cn/touchad/2018/20180903_0/index.html?WT.inner_id=lydr-xjp-weibo-1810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