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書店生存現狀——記憶裡的一枚“蝴蝶”標本

津市書店生存現狀——記憶裡的一枚“蝴蝶”標本

書店為什麼老,老書店的“老”,是位置的老,在某個地方好幾十年了,而且在城市的最中心位置,她的“老”,還是你思想意識裡的老,她裝著以往學生的記憶和學生時代的友誼。

津市書店生存現狀——記憶裡的一枚“蝴蝶”標本
津市書店生存現狀——記憶裡的一枚“蝴蝶”標本津市書店生存現狀——記憶裡的一枚“蝴蝶”標本
津市書店生存現狀——記憶裡的一枚“蝴蝶”標本

澧有蘭津微博徵集留言

對津市人來說,津市的書店意味著什麼呢。小學時候的寓言、童話,十幾歲的教輔書、小說,返校之前逛的文具和漂亮本子,還是漫無目的耗過的漫長的午後。畢業之後想起那些青蔥的時刻,還能撿起對文字的熱情嗎,逃離了考試的束縛之後,是否還能感知考試之外的其他知識的魅力。

說起老書店,“新華書店”應該是最有資格的,她是從戰爭年代走來,和共和國一起成長、發展和壯大起來的,她的發行網點之多,基本涉及全國的各個縣城。國有的性質讓她親民,適用性也高。

津市書店生存現狀——記憶裡的一枚“蝴蝶”標本津市書店生存現狀——記憶裡的一枚“蝴蝶”標本
津市書店生存現狀——記憶裡的一枚“蝴蝶”標本

新華書店不僅是個書店,也賣文具。小學開學要換書包,去逛新華書店就很開心。開學前兩天店內幾乎是摩肩接踵,採購教輔資料和文具。家長們在貨架前揮舞手臂,搶買單的位置,好早點回家。這麼看來,家長們可能也有拖延症,快開學才想到給孩子們置辦文具,準備新學期的工具。

津市書店生存現狀——記憶裡的一枚“蝴蝶”標本
津市書店生存現狀——記憶裡的一枚“蝴蝶”標本津市書店生存現狀——記憶裡的一枚“蝴蝶”標本

大概小學二年級,語文老師說,新華書店二樓有蝴蝶標本展覽,可以讓爸爸媽媽帶著去看。那幾天爸爸很忙沒有時間帶我去,就只好自己期待、想象書店的展櫃和蝴蝶標本是如何的多樣,週一上學聽著同學們說起他們的標本見聞,我落寞地坐在一邊,那個週末的蝴蝶標本也就成了我記憶裡永遠的遺憾。

同學叔叔是書店的老闆,是她後來才說的,目的應該是讓我們去那買書。

逛書店也不盡是跟朋友一起去,有時候放學了不想寫作業,就說自己要買教輔,讓爸爸帶我過來,買兩本書回去看。

津市書店生存現狀——記憶裡的一枚“蝴蝶”標本

高一開學老師要求買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語詞典》《牛津英語高階》,老師推薦了一家剛開業的書店,好像是體育老師開的。我們四個女孩子跑過來,三個人買完單,那個同學說她叔叔那要便宜一些,我們就退掉了買好的書,跑去了眺望書店。

幾本書算下來便宜了三四十塊錢,老闆人也很好,後來我們幾個就一直在那買書。曾經有一段時間,老闆的生活方式承載了許多我對中老年生活的期待,有一家小店,二樓有休息的床鋪,書店裡面是一個小廚房,解決平日的吃喝、午飯。很愜意。有容量。

津市書店生存現狀——記憶裡的一枚“蝴蝶”標本
津市書店生存現狀——記憶裡的一枚“蝴蝶”標本津市書店生存現狀——記憶裡的一枚“蝴蝶”標本

我曾經問過老闆說,你會一直開書店嗎,開十年嗎。他說,可能會吧,說不準。可能那時候看來書店的經營不是很樂觀。

有時候週末我自己一個人從河對岸跑過來,是想來書店和老闆講講話,我翻閱著張愛玲、三毛,翻閱歷史評議、近代史,看老闆安靜地坐在門口,看著他奇妙的厚重的眼鏡、貼滿書籍海報的玻璃門,他和他的小書店是小城故事裡,少年的青蔥記憶中都有的部分。

津市書店生存現狀——記憶裡的一枚“蝴蝶”標本
津市書店生存現狀——記憶裡的一枚“蝴蝶”標本

大學快畢業,眺望搬去寶悅,據同學說是跟人合資才擴大經營的,眺望也真的走過了他的第一個十年,這是叔叔的能量。就像七堇年說的“倒不如什麼諾言什麼期許都沒有,輕車熟路走下去,能多遠是多遠,指不定還長久些。”

望江樓後面的老書店,經營歷史也很長,許多孩子們都在這買過教輔資料。這個書店是初中的時候班主任推薦的。有一次開學還遇到過班主任陪她兒子買資料。一直到中學畢業,高中的前半段我都在這買教輔資料。

津市書店生存現狀——記憶裡的一枚“蝴蝶”標本津市書店生存現狀——記憶裡的一枚“蝴蝶”標本

課外刊物裡《瘋狂閱讀》是我的最愛,那才是真正的碎片化閱讀讀物。有張愛玲,林語堂,有十幾歲女生對文學的幻想,對文字的感知。有小孩子愛看的學生時代的小愛情故事,厲害的作者可以用男生角度或女生角度,寫各種不同的短篇,好讓我一度好奇“獨木舟”到底是男生還是女生。

津市書店生存現狀——記憶裡的一枚“蝴蝶”標本津市書店生存現狀——記憶裡的一枚“蝴蝶”標本

是那個時期的閱讀,讓我自大的覺得,我也是個能成為作家的孩子。跟他一樣背完現代漢語詞典,憑著自己對文字的敏銳度,是能寫出一本讓人看得下去的文學作品的。或者,作為一個小城出來的小青年,我也能給家鄉寫點回憶文學,給人以共鳴。年少的無知會被成長補充,工作和學習能看到自己的無知,也能看見自己的淺顯。但也勸誡自己,不要放棄做一個愛表達的人。失去對記錄的熱情,才會真的變成一個空白的人。

一是網絡購書平臺的建立對實體書店經營帶來的直接的衝擊。網絡書店由於其進貨量大,出版社給予的折扣更低,其商業營銷的伸縮度及利潤空間更大。

二是受到當前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實體書店的經營成本大幅提升,進一步蠶食其利潤空間。當前實體書店房租、人力資源成本不斷上升。

三是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催生了社會大眾的閱讀革命,數字出版等的盛行進一步壓縮了傳統閱讀的空間。當前廣大社會受眾尤其是青年社會受眾越來越習慣於通過網絡平臺及其他各類數字終端閱讀新聞、瀏覽信息、獲取資訊。對於傳統出版物的興趣度及依賴度進一步降低。

——百度知道“書店經營為什麼越來越困難”

津市書店生存現狀——記憶裡的一枚“蝴蝶”標本

新華書店和益博書店的櫃子有大部分空置,課外書籍販售減少。書店經營以輔導書為主,孩子們擁有更少的時間去課外閱讀。

消費群體來講,較之於大城市,起步於中小城市的獨立書店的讀者群體,在經濟實力和受教育程度上存有一定的差異,小城市的獨立書店更需要因地制宜,用當地人的思維去思考。

兼售文具是書店常見的經營選擇,也逃不過房租、人工、網絡的壓力,在成為文化綜合體,濃縮店主個性特色方面,要做出更深的思考。

書店無論大小,都在提供一種文化支撐。而小城的人們需要何樣的支撐,何樣的文化補充,何樣的認同感,這需要書店經營者們慢慢摸索。

搜索大城市的書店的推薦會發現,在城市中繼續站穩腳跟的書店都有一些自己的特質,裝潢精緻、售賣咖啡、舉辦策劃主題活動、選書和辦書展、提供場地給年輕人,是一種複合的、帶有體驗式服務的文化場所,給人提供休閒感和幸福感。營造的場景讓消費者更能靜下心來,在書店呆下來。小城的體驗式消費需求不是很多,找到學生們喜歡的風格,結合當地的小型文化需求,展開一些活動,應該也能綻放出別樣的風采吧。

信息爆炸的數據時代,現代人越來越焦慮,苦於我們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卻沒有答案,閱讀是找尋答案的途徑。

從想解決的問題入手,從閱讀開始,無論什麼類型、科目、語言,保持好奇就是保持熱忱去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來源:澧有蘭津】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