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朝末年,联合当时忠于明的一些国家去打后金和起义军,可能成功嘛?

尤凤燕


很高兴为您解答,仅为个人观点。

明朝末年,经济趋于崩溃,政治上一片糜烂,军队腐化,战力锐减。效仿唐借外援稳定国家,明朝不会成功。

经济上,明朝打了“万历三大征”之后(播州之役、宁夏之役、朝鲜之役),财政基本被掏空。李自成割据黄河流域,张献忠占领四川,北方连年征战,灾害不断,经济早已崩溃,明王朝在南方争权夺势,醉生梦死,丧失了凝聚力。为对抗后金威胁,镇压起义军连年增税,越增税百姓越穷,越穷百姓越反抗,恶性循环,一旦形成,早晚会拖死大明王朝,这不是借外兵能镇压的了的。

政治上,后金于明天启七年,攻破朝鲜,通过《江都合约》,迫使朝鲜与明断绝关系。明崇祯九年,已改“清”的满洲政权,再次攻破朝鲜,将朝鲜变为自己的属国,彻底断绝了明、朝关系。明王朝周边烽烟四起,东北部有清,西北有大顺、大西起义军。而明朝中央政府内部争权夺势,政令不通,地方官员与地主勾结兼并土地,压榨百姓。借兵不能改变日渐腐朽明朝班底,只能苟延残喘,早晚腐败的班底要拖垮大明王朝。

军事上,军备废弛,战力锐减,但明朝军队数量庞大,拥有较为先进的火器,装备率高,战力不容小觑。袁崇焕凭借火器败皇太极于关外,依托城坚炮厉再败皇太极于宁锦,京师告急,再败皇太极。说明大明朝军事力量很强,理论上不需要借兵。但是明朝财政空虚,上下贪腐,军中缺饷欠饷普遍,士卒士气低落,而大明皇帝识人、用人不当,任用大量无能之辈做将领,导致军备废弛,战力锐减,而如熊延弼,袁崇焕,孙承宗等贤臣良将被杀或被贬,自毁长城。这不是联合外援能够解决的,即时联合外援最后也只能一败再败。

总之,大明王朝这艘战船已经四面漏水,腐朽不堪,小修小补,也不能改变沉没的结局。


陈先生侃历史


不太可能。如果明军都不能打败的国家,让这些藩属国来上就更不可能了——更何况,到了明朝后期,也没有几个藩属国(朝贡国)是跟随大明的了。

因为作为一个藩属国(朝贡国),最大的觉悟就是谁强跟谁。

由于没有翻看太多资料,所以我不能完整的列举出当时的藩属国(朝贡国),不过,我的印象中,大明的(朝贡国)包括吐蕃、朝鲜、琉球、安南等,而在这些国家中,朝鲜应该是最忠于大明的了。清朝建立后,朝鲜依然在用大明的年号,祭奠大明的皇帝,穿着大明的服饰。

但朝鲜军队是怎么做的呢?

打起大明的军队可欢实了。

所以啊,别说成功了,人家倒戈的贼快,你还没彻底失败呢,他们就倒戈了。


珞珈山下的老伏生


很高兴回答您这个问题!

明朝末年,和大明国交好的国家几乎没有了,再一个由于大明朝,内忧外患,军事力量已经很薄弱了,能打的军队几乎没有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说的正是大明王朝。有人说,明朝是历史上最有骨气的封建王朝,从未和亲,从未和谈,从未投降,大明铁骨铮铮,那么,明朝究竟是怎样灭亡的呢?

在四个方面分析:

1、皇帝并不昏庸。明朝的末代皇帝是朱由检,也是大家所熟知的崇祯!据我所知,崇祯是一个非常敬业的皇帝,兢兢业业,勤俭节约,可谓是一代明君,明朝灭亡,也并非崇祯的过错。

2、党争危害巨大。说起明朝的党派之争,有东林党和阉党。电影绣春刀精彩的描述了明朝的党派之争,危害重大,无数忠臣成为了党争的牺牲品,党派之争延伸无数恶果,导致官场腐败横行,民心涣散,所以,党政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以至于崇祯自缢前留下一句“诸臣误我”的感叹!

3、军事力量。明朝的军事力量强大,可谓坚城大炮,明朝铁骑可以完败满清敌军。但是,明朝农民起义严重,大明铁骑内忧外患,一方面对付农民起义,另一方面对阵满清十万大军,明朝的军事捉襟见肘。

4、天灾!明朝后期旱灾严重,百姓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爆发势不可挡,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其实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明朝的经济问题,明朝通货膨胀严重,白银需求变大,但是朝廷无法满足市场的白银需求,底层人民日益贫困,导致阶级矛盾加重,结合各种原因一并使明朝这一大帝国土崩瓦解!明朝无法适应经济与生产力得需要,必然导致灭亡。所以,明朝的经济危机明朝灭亡最致命的打击!

就算是没有清兵入关,大明朝也会覆灭,改朝换代,明朝后期的阶级矛盾非常严重了,就算没有清兵,一样也会灭亡。希望能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