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朝末年,聯合當時忠於明的一些國家去打後金和起義軍,可能成功嘛?

尤鳳燕


很高興為您解答,僅為個人觀點。

明朝末年,經濟趨於崩潰,政治上一片糜爛,軍隊腐化,戰力銳減。效仿唐借外援穩定國家,明朝不會成功。

經濟上,明朝打了“萬曆三大徵”之後(播州之役、寧夏之役、朝鮮之役),財政基本被掏空。李自成割據黃河流域,張獻忠佔領四川,北方連年征戰,災害不斷,經濟早已崩潰,明王朝在南方爭權奪勢,醉生夢死,喪失了凝聚力。為對抗後金威脅,鎮壓起義軍連年增稅,越增稅百姓越窮,越窮百姓越反抗,惡性循環,一旦形成,早晚會拖死大明王朝,這不是借外兵能鎮壓的了的。

政治上,後金於明天啟七年,攻破朝鮮,通過《江都合約》,迫使朝鮮與明斷絕關係。明崇禎九年,已改“清”的滿洲政權,再次攻破朝鮮,將朝鮮變為自己的屬國,徹底斷絕了明、朝關係。明王朝周邊烽煙四起,東北部有清,西北有大順、大西起義軍。而明朝中央政府內部爭權奪勢,政令不通,地方官員與地主勾結兼併土地,壓榨百姓。借兵不能改變日漸腐朽明朝班底,只能苟延殘喘,早晚腐敗的班底要拖垮大明王朝。

軍事上,軍備廢弛,戰力銳減,但明朝軍隊數量龐大,擁有較為先進的火器,裝備率高,戰力不容小覷。袁崇煥憑藉火器敗皇太極於關外,依託城堅炮厲再敗皇太極於寧錦,京師告急,再敗皇太極。說明大明朝軍事力量很強,理論上不需要借兵。但是明朝財政空虛,上下貪腐,軍中缺餉欠餉普遍,士卒士氣低落,而大明皇帝識人、用人不當,任用大量無能之輩做將領,導致軍備廢弛,戰力銳減,而如熊延弼,袁崇煥,孫承宗等賢臣良將被殺或被貶,自毀長城。這不是聯合外援能夠解決的,即時聯合外援最後也只能一敗再敗。

總之,大明王朝這艘戰船已經四面漏水,腐朽不堪,小修小補,也不能改變沉沒的結局。


陳先生侃歷史


不太可能。如果明軍都不能打敗的國家,讓這些藩屬國來上就更不可能了——更何況,到了明朝後期,也沒有幾個藩屬國(朝貢國)是跟隨大明的了。

因為作為一個藩屬國(朝貢國),最大的覺悟就是誰強跟誰。

由於沒有翻看太多資料,所以我不能完整的列舉出當時的藩屬國(朝貢國),不過,我的印象中,大明的(朝貢國)包括吐蕃、朝鮮、琉球、安南等,而在這些國家中,朝鮮應該是最忠於大明的了。清朝建立後,朝鮮依然在用大明的年號,祭奠大明的皇帝,穿著大明的服飾。

但朝鮮軍隊是怎麼做的呢?

打起大明的軍隊可歡實了。

所以啊,別說成功了,人家倒戈的賊快,你還沒徹底失敗呢,他們就倒戈了。


珞珈山下的老伏生


很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

明朝末年,和大明國交好的國家幾乎沒有了,再一個由於大明朝,內憂外患,軍事力量已經很薄弱了,能打的軍隊幾乎沒有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說的正是大明王朝。有人說,明朝是歷史上最有骨氣的封建王朝,從未和親,從未和談,從未投降,大明鐵骨錚錚,那麼,明朝究竟是怎樣滅亡的呢?

在四個方面分析:

1、皇帝並不昏庸。明朝的末代皇帝是朱由檢,也是大家所熟知的崇禎!據我所知,崇禎是一個非常敬業的皇帝,兢兢業業,勤儉節約,可謂是一代明君,明朝滅亡,也並非崇禎的過錯。

2、黨爭危害巨大。說起明朝的黨派之爭,有東林黨和閹黨。電影繡春刀精彩的描述了明朝的黨派之爭,危害重大,無數忠臣成為了黨爭的犧牲品,黨派之爭延伸無數惡果,導致官場腐敗橫行,民心渙散,所以,黨政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的滅亡。以至於崇禎自縊前留下一句“諸臣誤我”的感嘆!

3、軍事力量。明朝的軍事力量強大,可謂堅城大炮,明朝鐵騎可以完敗滿清敵軍。但是,明朝農民起義嚴重,大明鐵騎內憂外患,一方面對付農民起義,另一方面對陣滿清十萬大軍,明朝的軍事捉襟見肘。

4、天災!明朝後期旱災嚴重,百姓民不聊生,農民起義爆發勢不可擋,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其實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明朝的經濟問題,明朝通貨膨脹嚴重,白銀需求變大,但是朝廷無法滿足市場的白銀需求,底層人民日益貧困,導致階級矛盾加重,結合各種原因一併使明朝這一大帝國土崩瓦解!明朝無法適應經濟與生產力得需要,必然導致滅亡。所以,明朝的經濟危機明朝滅亡最致命的打擊!

就算是沒有清兵入關,大明朝也會覆滅,改朝換代,明朝後期的階級矛盾非常嚴重了,就算沒有清兵,一樣也會滅亡。希望能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