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頭一份 宋徽宗以國君身份高位宣傳建盞,論色、論型且論感

五千年來頭一份,以皇帝身份背書。器為茶之母,水為茶之母。說到茶,便離不開器。宋徽宗以國君之高位宣傳茶器,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五千年頭一份  宋徽宗以國君身份高位宣傳建盞,論色、論型且論感

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政治家與藝術家向來是南轅北轍的不同路子,作為一代帝王,不僅要求文韜武略樣樣精通,還需要有雄心抱負與治國之才,然而總有背道而馳,生於帝王之家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比如宋徽宗趙佶。


清代詩人郭麟曾這樣評價宋徽宗道:"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帝王。"


▼宋徽宗·趙佶畫像

五千年頭一份  宋徽宗以國君身份高位宣傳建盞,論色、論型且論感

形神並舉,不愛江山愛丹青

宋徽宗趙佶在政治上無所作為,在藝術上卻是造詣非常。顯然,宋徽宗是一位十分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但自有後評說,不過他的藝術成就和貢獻很難掩蓋。

有人總結說,徽宗的美是藝術之美,是恢弘考究、是形神並舉、是院體道統;徽宗的美也是品味之美,是文雅瀟灑、是自然寫實、是凡間仙境;徽宗的美更是人性之美,是婉約內斂、是江山隱逸、是潛心養性。

在亡國昏君、藝術天才這些標籤的背後,藝術家、收藏家的宋徽宗究竟成就如何?


五千年頭一份  宋徽宗以國君身份高位宣傳建盞,論色、論型且論感


後繼無人的瘦金體

自宋徽宗獨攬大權後,養尊處優、位極高位的處境給徽宗的藝術發展提供了天然的優勢,在其二十歲左右的時候,趙佶以其天賦才華和特殊的優越性成就了令人難望項背的"瘦金體"。其中,"瘦金"二字,應就取自徽宗趙佶信奉的古訓"書貴瘦硬"。


此後八百多年來,迄今沒有人能達到他的高度,可稱為古今第一人。

▼《閏中秋月詩帖》·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五千年頭一份  宋徽宗以國君身份高位宣傳建盞,論色、論型且論感


▼《牡丹詩帖》·臺北故宮博物館藏

五千年頭一份  宋徽宗以國君身份高位宣傳建盞,論色、論型且論感


▼《穠芳詩帖》(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館藏

五千年頭一份  宋徽宗以國君身份高位宣傳建盞,論色、論型且論感

五千年頭一份  宋徽宗以國君身份高位宣傳建盞,論色、論型且論感

清陳邦彥跋其《穠芳詩帖》曰:"宣和書畫超軼千古,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略徑,行間如幽蘭叢竹,冷冷作風雨聲,真神品也。"


濃淡墨色,鳥語花香

北宋宣和年間收錄的魏晉以來的繪畫著作《宣和畫譜》記錄了宋徽宗趙佶所收藏的花鳥畫2786件,佔全部藏品的44%,由此可見,歷來關於趙佶的藝術成就,論者都以其花鳥畫最高。


宋徽宗趙佶的"御筆畫"《瑞鶴圖》,此畫作是徽宗書畫珍品中難得的詩、書、畫具為上乘的佳作。


▼瑞鶴圖·遼寧省博物館藏

五千年頭一份  宋徽宗以國君身份高位宣傳建盞,論色、論型且論感

五千年頭一份  宋徽宗以國君身份高位宣傳建盞,論色、論型且論感

五千年頭一份  宋徽宗以國君身份高位宣傳建盞,論色、論型且論感

五千年頭一份  宋徽宗以國君身份高位宣傳建盞,論色、論型且論感


在繪畫上,趙佶重視寫生,尤其善畫花鳥畫,細節極其強調,以精工逼真著稱。

極致強調工筆的花鳥畫,與精工細巧的瘦金書搭配在一起,可謂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宋徽宗繪《文會圖》局部

五千年頭一份  宋徽宗以國君身份高位宣傳建盞,論色、論型且論感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茶書

古往今來皇帝那麼多,但要問藝術才華最高的是誰,可以放心回答:宋徽宗!雖治國安邦他是學渣,但是在藝術領域絕對是火力全開,不僅書畫雙絕,還懂生活,引領點茶時尚,更以帝王至尊撰寫茶書《大觀茶論》,在作者身份這一點上,《大觀茶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觀茶論》書影


五千年頭一份  宋徽宗以國君身份高位宣傳建盞,論色、論型且論感


《大觀茶論》是一本綜合型的茶書,對於茶的產地、製作方法、鑑別、品評、茶具和點茶法等,皆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這也是後人研究宋代茶事的重要參考,稱之為"宋代第一茶書"

"宋代第一茶書"中的"宋代第一茶器"

中華書局校勘版《大觀茶論》原文:

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煥發茶彩色也。

底必差深而微寬。底深則茶直立,易以取乳;寬則運筅旋徹,不礙擊拂。

然須度茶之多少,用盞之小大。

盞高茶少,則掩蔽茶色;茶多盞少,則受湯不盡。

盞惟熱,則茶發立耐久。


《大觀茶論》中最為建盞界熟知的,是"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這句。而徽宗論盞,不止於此。

全文一共近百字,對茶盞的形與色、使用方法,都有說明。從以上三個角度說盞,任何一句話拿出來講都是建盞的廣告語,這也是建盞作為"宋代第一茶器"的明證。

五千年頭一份  宋徽宗以國君身份高位宣傳建盞,論色、論型且論感

1.茶盞的釉色

"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指的就是建窯的兔毫建盞。

茶盞的釉色以青黑為寶貴,有條理通達的為上品,為的是"取其煥發茶彩色",指的是精品建窯兔毫盞的釉色表現,最能煥發出白色茶湯的顏色。


▼南宋·建窯黑釉兔毫盞

五千年頭一份  宋徽宗以國君身份高位宣傳建盞,論色、論型且論感

五千年頭一份  宋徽宗以國君身份高位宣傳建盞,論色、論型且論感

在當時,建窯兔毫盞不亞於如今的天王天后級別,眾多窯口紛紛效仿建盞,但是因其工藝原料等原因的制約,很難去模仿出建窯正窯的水平,尤其是達到徽宗要求的精品兔毫盞。

北宋名臣蔡襄(1012-1067年)在《茶錄》中記載:"茶色白,宜黑盞,建安(即今建陽)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南宋·建窯黑釉兔毫盞

五千年頭一份  宋徽宗以國君身份高位宣傳建盞,論色、論型且論感

2.茶盞的器型

"底必差深而微寬。底深則茶直立,易以取乳;寬則運筅旋徹,不礙擊拂。"

注:底部深則茶在茶盞中能夠有一定厚度,彷彿直立在盞中,易於點擊出茶表面的湯花;底部有寬度則能夠圓轉通貫地運用茶筅,不妨礙茶筅的點擊拂弄。

五千年頭一份  宋徽宗以國君身份高位宣傳建盞,論色、論型且論感

建窯束口盞就完全符合"底差深而微寬"的要求,再加上建盞是鐵胎,從口沿至盞底厚,盞壁逐漸加厚,重心穩,擊拂的時候會更加順手。

五千年頭一份  宋徽宗以國君身份高位宣傳建盞,論色、論型且論感


3.茶盞使用觀後感

染須度茶之多少,用盞之小大。

盞高茶少,則掩蔽茶色;茶多盞少,則受湯不盡。

盞惟熱,則茶發立耐久。

注:如此就須估算茶的多少,來確定所要使用茶盞的大小。

若碗高大而茶少,茶的色澤就會被遮蓋掩蔽;茶多而碗小,就不能夠注入足夠的水來點茶。

茶盞一定要熱,這樣茶湯花在被擊拂出來才能夠停留較長的時間。

五千年頭一份  宋徽宗以國君身份高位宣傳建盞,論色、論型且論感

在建窯束口盞的口沿下方有一圈注水線,可以有效防止茶湯在擊拂的時候溢出去。建盞的盞壁有一定的厚度,且胎骨為鐵胎,具有一定的保溫性能。

五千年頭一份  宋徽宗以國君身份高位宣傳建盞,論色、論型且論感


《大觀茶論》中論盞的文字,可是真正的皇帝手把手的在教人挑盞、用盞,可見,建盞是宋代皇帝在"第一茶書"欽定的"第一茶器"。


五千年頭一份  宋徽宗以國君身份高位宣傳建盞,論色、論型且論感


作為哲宗皇帝趙煦之弟,趙佶本該是位混跡塵世的風流才子,蘊藉著得天的造化與宿世陶冶,享用著人世佳釀與美食的滋潤,然時也命也,哲宗早逝,徽宗趙佶繼位。宰相章惇評價他"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事實也確實如此。


在政治上昏聵不堪,輕信奸臣,窮奢極致從不考慮民生後果,以至最後遭遇靖康之難。國祚中斷浮華奢靡的生活連同他的書畫王國一起煙消雲散。


▼《桃鳩圖》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五千年頭一份  宋徽宗以國君身份高位宣傳建盞,論色、論型且論感


九五帝王位似乎是他這輩子擺脫不開的枷鎖和鐐銬。但似乎多了這樣的一重身份,讓趙佶的人生從此變得譭譽參半,褒貶各半。正是趙佶以舉國之力在藝術的王國裡孜孜地從事於一切關於美的創造,對書畫、陶瓷等藝術的推動力影響極大。後人雖詬病其人品和治國之道,但是在研究宋代文化的時候總繞不過他。


有關於建盞的任何問題,可以後臺私信筆者,筆者將會第一時間為你解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