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两名民警获评“山东战‘疫’最美警察”

青岛两名民警获评“山东战‘疫’最美警察”

李旭

青岛两名民警获评“山东战‘疫’最美警察”

朱志谦

大众网·海报新闻强大的4月26日讯(记者 刘宇昕)4月23日晚,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公安厅、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资讯中心承办的山东战“疫”最美警察云发布,共有30人获评。据悉,青岛市李旭和朱志谦两名民警凭借在疫情防控一线中的突出表现和感人事迹,在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

李旭,青岛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刑事侦查大队三中队民警。他刚从专案上撤下来休整,面对艰难限重的疫情隔离点值守任务,他主动请缨到最前沿、最危险、最艰苦的工作岗位上坚守逆行,圆满完成隔离观察任务,为控制疫情蔓延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6年12月参加工作以来,李旭先后荣获“齐鲁先锋警员”和“全省追逃工作能手”荣誉称号,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受到上级嘉奖。在疫情防控期间,李旭主动请缨,参加最急难险重的隔离观察点值守任务,在最前沿、最危险、最艰苦的工作岗位上坚守逆行,圆满完成隔离观察任务,为控制疫情蔓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动请缨 到最危险的地方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月5日,西海岸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迅速响应国家号召,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抓实抓好,确定了黄岛街道一处宾馆作为隔离观察点,对33名密切接触人员进行集中隔离,需要1名民警和6名辅警配合医护人员完成隔离点内治安防控、日常管理工作,分局防控指挥部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作风顽强素质过硬的刑侦大队和巡警大队。

此时,刚从1年9个月的市局专案组撤下来休整的李旭得知这个任务后,立即找到领导,主动请缨上阵:“我已经休整了两天,同事们手里的工作都很多,这次任务让我上。”领导考虑到专案工作辛苦并且防控工作极其危险和艰苦,就让他再休息几天,但李旭的态度却十分坚决,一定要去。

李旭如此坚决,源于2003年非典期间的一件事。非典疫情爆发的时候,李旭正好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读大二,学校封闭,学生停课,所有人都圈在学校里出不去。有一天李旭感觉身体不太舒服,发烧,胸闷,老师和同学们立即将他送到北京月坛医院,一查,是肺炎,但尚不能确定是非典型肺炎,医生建议转移到小汤山医院进行治疗。考虑到李旭并未确诊,最后校领导决定在校医院建立隔离间,对李旭进行隔离治疗。经过一个多礼拜的治疗,李旭最终退烧,并很快恢复。虽然得的只是普通肺炎,但这份特殊的经历让李旭难以忘怀。

17年后,新冠肺炎来袭,面对危急险重的任务,李旭觉得自己责无旁贷,他对领导说:“17年前是老师和同学们保护了我,如今该是我保护别人的时候了。”

科学规划 消除危险隐患

到达隔离观察点后,李旭主动与隔离点负责人进行沟通,了解隔离对象情况,明确任务目标,并连夜召集所有执勤警力开会,成立“隔观先锋突击队”,制定“坚定持久、一丝不苟,防控第一、不撤不归”的工作目标,对隔离点内人员、物资进行统一整合规划,动员全部警力投入防控工作。

对33名隔离人员逐一登记所住房间和活动限制区域,将隔离点内区域划分为污染区、缓冲区、公共勤务区和生活区,明确限定每个区域所能进入的人员,组织人员开始对各个区域进行清理、改造及消毒工作。他们仅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完成整个隔离点的划分、消毒工作,为保障长期作战打下基础。

根据隔离点宾馆情况,第一时间建立隔离点防疫工作群,制定各个区域内的行动规范准则,明确执勤人员岗位职责,制定应急反应工作方案,保证应急处突能力。期间积极与隔离点内的驻点医护、消毒等工作人员进行沟通,根据各自职责需求及隔离点内实际通道构造,规定各种专用通道及进出制度,杜绝人员外出带来疫情扩撒可能。

对隔离点内防护用品进行清点,协调隔离点内医护人员对全体勤务人员进行防护用品规范使用程序的培训。根据预计执勤时间和各区域工作准则需求,向分局党委和办事处最大限度争取物资保障。对进出污染区,李旭有明确的规定,进入的时候必须穿戴防护服,戴上护目镜、手套、脚套等;离开污染区,则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消毒。因为防护服、护目镜等有可能携带病毒,为避免将病毒带出来,需要进行全身消毒,每次消毒时间长达一个小时。虽然时间有些长,但李旭要求队员必须严格做到。他要求队员做到的,自己当然率先做到。在整个任务期间,李旭和队员们共使用防护服22套,口罩120余个,鞋套110余双,消耗84消毒液原液3公斤,75%酒精20余公斤。

暖心沟通 他是最暖心的“眼镜侠”

隔离期间,被隔离人员情绪波动明显,时有过激言论和行为。每当这时候,李旭就做好安全防护进入“污染区”,对隔离人员进行安慰劝阻。由于防护服是一次性的,十分珍贵,脱下来就不能再用了,为了节约物资,李旭的防护服一穿就是一天。为了解决大小便的问题,他一天只吃早饭和晚饭,并且穿防护服之前尽量不喝水。

进入“污染区”之后,除了完成物资分发等任务之外,他还主动与隔离人员进行沟通,掌握人员的思想动态,帮助隔离人员解决困难。有的隔离人员家里养着宠物需要喂养,有的隔离人员家里有绿植需要浇水,这些事情都通过李旭来传递完成。有的隔离人员闷,李旭就陪着聊天。李旭是长春人,说话幽默,经常能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不经意之间就缓解了隔离人员紧张烦躁的情绪。久而久之,大家便与这个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的警察成了朋友,并亲切地称他“眼镜侠”。

愧对家人 他是女儿眼中的“背影爸爸”

李旭在接受任务之后,害怕老人担心,就没把进驻隔离点的事情跟老人们说,只说需要执行侦查任务,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李旭的父亲年前在医院刚刚完成心脏微创手术,母亲也体弱多病,两个孩子一个9岁、一个6岁,都需要人照顾。家庭的重担就全压到了妻子一个人的肩上,但妻子对李旭的工作很支持,也很理解。她清楚,疫情严重,警察必须得冲到一线去。

对于李旭的两个女儿来说,爸爸在她们心中最深的印象就是背影。她们做的最多的动作就是冲着爸爸的背影挥手。作为一名大案中队的刑警,加班和出差总是难免的。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李旭都在加班和出差之中。他留给女儿们的除了背影,还有愧疚。每次出差回来,他只能用礼物来表达自己的愧疚。这次出差也不例外,女儿在跟李旭挥手再见的时候,一再嘱咐他出差回来一定要信守诺言。

任务期间,李旭带领特勤队员24小时轮流值守,一丝一毫不曾懈怠。他先后7次进入“污染区”工作,应对突发状况3次,劝阻未解除隔离人员外出3次,圆满完成隔离点安全保卫工作,为打赢本次防疫攻坚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当他完成任务,自我隔离14天期满平安回家的时候,他也信守了承诺,圆满完成了妻子和孩子们交给的任务。

老当益壮 带领党员突击队开赴防控一线

朱志谦,青岛市公安局崂山分局治安大队教导员。他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成绩显著,荣立个人二等功。作为崂山分局指挥处置组组长,临危受命,分批次集结252名民辅警奔赴青岛市区防疫要塞青银高速青岛东检测站,为青岛东大门筑牢坚实的钢铁防线。

在新冠疫情防控战“疫”中,朱志谦作为指挥处置组组长,临危受命,分批次集结252名民辅警奔赴青岛市区防疫要塞青银高速青岛东检测站,按照“逢车必查、逢人必检、不漏一车、不漏一人”的要求,科学用警、合理布控,共盘查车辆188591辆,核录身份信息和检测体温296583人,劝返来自疫区的车辆22辆38人,送至观察点隔离观察6人,推送至相关区市落实居家隔离78人,屡次刷新全市检测站(点)盘查核录最高记录。

青银高速东出口,是进入青岛市区的要塞,是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卡口。要打胜仗必先选将。腊月二十九中午1时许,正在值班的朱志谦突然接到分局指挥中心紧急电话:“下午立即组织警力赶赴青银东高速出口和青岛汽车东站,配合区防疫部门做好测体温疫情防控,下午两点集结到位......”朱志谦欣然受命,立即协调多个警种40余警力,在短短一个小时按时集结,并迅速配合区防疫部门开展防控工作。

随着工作量的增大,朱志谦及时向分局领导汇报,继续增派力量,强化措施。随即,分局党委迅速组建“党员突击队”,成立临时党支部,带领检查站民警、辅警共252名警力,全力开展疫情防控联合查控勤务。

排兵布阵 筑牢青岛东大门防线

“善谋打仗、能打胜仗”是领导和同事们对朱志谦的一致评价。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朱志谦将他的智慧与经验悉数用在了排兵布阵上。突击队一班是启动检查站防疫勤务的首班。朱志谦在赶赴检测点的路上通过手机向带班长讲解各种注意事项,并结合重大安保经验给他支招。第二天一早,又集结全体参战民辅警进行战前培训,要求细、措施严,既调动起了同志们的战斗意志,又明确了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实战操作的方式方法。

同事们发现,朱志谦腋下夹着10多页A4纸手写的勤务方案,中间还粘着插页,条理清晰、要点准确、点评到位。这份手稿至少得耗费朱教导员一晚上的心血。疫情防控以来,56岁的朱志谦连续吃住在检测站和办公室,经常工作至深夜,在工作中处处体现着高度负责的精神意志以及精湛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经验积淀。

碰到任何疑难问题,朱志谦均亲临现场处置,及时把棘手问题一一化解。随着勤务运转,朱志谦发现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特殊情况,省外、特别是湖北来青信息等对接协调,千头万绪。他随时调研分析,及时调增警力,先后将各班警力调整了6次,让执勤警力良性运转,排兵布阵至高效状态,为青岛东大门筑牢坚实的钢铁防线。

未雨绸缪 人员核查创新高

随着复工复产的临近,他敏锐地分析研判2月9日特别是下午一点左右是真正的返程车流人流高峰,及时作出预案,实施压茬上岗。果然,当天下午1时许,检测站迎来车流高峰,全体执勤警力压茬上岗5个多小时,共盘查核录车辆7000余辆,盘查核录11379人,再创全市检测站点盘查核录身份信息历史记录新高,打赢了城市输入防控的第一场硬仗,受到了分局党委的通报表扬。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朱志谦带领工作专班开启了10条通道全部盘查的先例,屡次刷新全市检测站(点)盘查核录最高记录,2月24日达到13921人,为今后重大活动安保探索和积累了高效运转的战法经验。

既是指挥员、战斗员,又是后勤保障员

在朱志谦的运筹下,每班次100多名民辅警同时上岗。朱志谦主动对接协调区政府,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事无巨细逐一处理好。

盘查核录设备是这次防控疫情阻击战的“主战武器”,设备短缺,将是制约打赢阻击战的难题。一方面,迅速统筹调度现有设备,并紧急联系制造商现场办公,进行设备检修、保养、升级,另一方面仅用了2天时间,紧急采购、联网40台设备,完成了过去至少一周才能办理的业务,为随时应对交通拥堵增加复式盘查核录组提供了主战装备保障。

防撞防逃逸设施是确保安全的保障。朱志谦会同警务保障部门协调生产厂家、保障单位随叫随到,按需保障到位。在逐步提升防控等次后,所需防撞和防逃逸设施均在前一夜全部安装按时到位。

践行着“疫情不退,警察不退”的铮铮誓言。“每个坚守在前线的人都不容易,疫情当前,正是需要我们挺身而出的时刻,作为一名老公安年龄大不是怯战退缩的理由,不到疫情彻底结束那一刻,我们绝不撤兵后退半步。”朱志谦坚定的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