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與西夏的“好水川之戰”北宋為什麼會戰敗?

子不語同學


西夏在首領李元昊的帶領下宣佈獨立,於是宋朝就取消了對待西夏的各類優待政策,西夏只能通過發動戰爭來奪取好處。好水川之戰就是由李元昊主動挑起的,在好水川預設伏擊圈,將追蹤的敵軍一網打盡。

此次戰敗的直接原因是戰場指揮失當,根本原因是宋朝的軍事政策導致戰鬥力地下。

指揮失當

西夏自立後,宋朝對於西夏的作戰方略有兩種,一種是范仲淹主張的防守策略;一種是韓琦主張的進攻策略。最後宋仁宗選擇支持韓琦的進攻策略。

三川口宋軍失敗後,西夏李元昊再次率領大軍向宋朝國境發動攻擊,臨陣指揮的主帥韓琦發生了三個錯誤,導致最終的失敗。

  • 錯估兵力

對於李元昊此次出擊,韓琦估計出動的西夏軍隊在五萬人左右,因此憑藉他自己手中的籌碼足夠應付。

但是李元昊實際出動的軍隊人數是十萬,這與韓琦的預估差距很大。

  • 戰術失策

韓琦依據李元昊的行軍路線推斷西夏的攻擊目標是渭州,因此果斷派出人馬繞道西夏軍隊身後,企圖在渭州城下前後夾擊,一舉殲滅來犯之敵。

但是李元昊根本就沒有攻城略地的打算,而是選擇在好水川設伏,消滅宋軍有生力量。

  • 用人失當

韓琦選派的執行包抄任務的將軍是任福,這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面對佯裝失敗、丟盔棄甲逃竄的西夏軍,任福變得驕傲輕敵,果斷選擇追擊,最終在好水川被以逸待勞的西夏軍殺的全軍覆沒。

因此,好水川戰敗的直接原因就是指揮失當,一個錯誤就可以將大好局面葬送,更何況宋軍一連犯了三個錯誤,一敗塗地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宋朝軍制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是軍人出生,正是因為他掌握了後周的軍權,才能在陳橋驛黃袍加身。因此他上臺後最緊要得一件事就是進行軍事改革,收攏天下兵權。

首先在地方上掌管軍權的必須是文官,相對於驕橫跋扈的武官,宋朝的統治者更信任文人,以文制武成為宋朝的國策。

其次在軍隊實行更戍法,其目的在於防止武將專權,從而做到

兵不識將,將不知兵,雖然能夠削弱武將對軍隊的影響力,但是嚴重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

最後是軍隊系統的編制太過複雜,各級軍官之間互有從屬,不便於統一指揮和節制。

因此宋朝冗雜的軍制和軍隊管理措施嚴重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導致宋朝在對外戰爭中表現不佳。

結語

很多人認為宋朝在對外作戰中屢戰屢敗是因為因為宋人文弱所致,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宋朝的軍隊組成以步兵為主,在對抗以騎兵為主的少數民族時原本就處於劣勢,但是

宋朝的軍人在戰場上視死如歸,絲毫不會退讓,值得後人去稱頌。


滌塵索金讀歷史


北宋與西夏的“好水川之戰”北宋必敗,因為北宋戰前準備不足,對敵情不清楚,戰役糧草不足;兩個主將意見不一,亦攻亦守,兵力不足;北宋軍事體制弊病,三權分立,武將冒進。下面聊一下個人看法。

一.北宋戰前準備不足,敵情未明,糧草不足

北宋戰前準備不足,對敵情不明,倉促應戰。戰前沒人想到,此次西夏李元昊是舉國之力主動攻擊北宋,軍隊數量既達十萬多;並先在好水川設伏,然後誘宋軍入套,以優勢兵力進行伏擊作戰。好水川之戰北宋可謂兩眼摸黑作戰,豈能不敗。

古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但是,北宋長期對遼、夏兩邊作戰,國力不再充實,軍隊的糧草供應也出現不足,開始影響軍隊戰鬥力。好水川之戰,宋軍追擊西夏軍過程出現,“芻糧不繼,士馬乏食者三日”。

二.北宋主將意見不一,亦攻亦守,兵力不足

北宋主將鄜延路范仲淹和鄜延路韓琦的戰略意見不一,戰法相反。韓琦主張主動進攻,追求集中兵力深入西夏境內,尋找主力進行決戰;而范仲淹則主張積極防守,先鞏固城防等待西夏來攻,然後再伺機進攻。

兩個作戰主將意見不一,亦攻亦守,造成北宋可用的兵力不足。本應聯合參戰的兩支宋軍,最終只有韓琦的鄜延路宋軍參加好水川作戰,北宋的作戰力量被人為嚴重削弱,此時北宋主動出擊,焉能不敗!

三.北宋軍隊體制弊病,三權分立,武將冒進

北宋軍事體制固有弊病,設立樞密院、兩司三衙、率臣的“三權分立”制,由樞密院指揮軍隊,軍隊歸兩司三衙管,率臣將領臨時受命領軍。該體制雖然避免了唐朝節度使擁兵自立的毛病,但是造成北宋將不識兵、兵不識將,兵將臨時組合,將領無法有效組織軍隊作戰,嚴重影響了北宋軍隊戰鬥力。好水川之戰,北宋軍隊各打各的,兵將組織混亂,也是戰敗的一個原因。

另外,武領任福不聽從主將韓琦命令,輕率冒進輕裝尾隨追擊敵軍,最終北宋軍隊人困馬乏,糧草不濟,飢渴交迫被西夏優勢伏兵以逸待勞而聚殲。

以上是#凝沙成石#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凝沙學史


好水川之戰是北宋與西夏戰爭中的一場戰役,以宋敗夏勝收場。而對於此戰的失利究其原因是宋朝本身重文輕武的國策,使得宋朝兵將的戰力不足;作為宋朝高層的將領甚至是宋仁宗在對西夏問題上一直猶豫不決錯失了戰機;宋朝當時的國力不能使得宋朝一味防守,過於追求速戰速決的思想。而作為此戰的指揮員韓琦在對敵中將令不明,導致任福在執行的過程中偏離了原來的計劃,在不瞭解敵情的情況下,輕敵冒進導致了最終的慘敗。

一、宋與西夏的好水川之戰

好水川之戰是宋仁宗時期宋與西夏之間的一場戰役,此戰以北宋軍隊全軍覆沒告終,此戰之後,北宋在對西夏的戰略開始轉為防禦狀態。

①好水川之戰的背景

山川口之戰後,宋仁宗深感西夏的日益強盛,便任命韓琦和范仲淹兩人共同負責迎戰西夏的事務。康定二年(1041年),為了遏制西夏對北宋西北邊境的侵擾,宋仁宗採納了韓琦的建議,決定發涇源和鄜延兩路兵馬進行反擊。

對於韓琦的主動反擊,范仲淹則主張以防守為主。對於兩人的不同意見,宋仁宗決定與諸臣重新討論,再做決定。而此時的夏帝元昊便趁機領兵進攻北宋。

②好水川之戰的經過

元昊率兵10萬從折姜進發,經天都寨,沿瓦亭川南下,直抵好水川地區。為了發揮自身騎兵的優勢,元昊採用設伏圍殲的戰術,將主力埋伏在好水川口,派遣小股部隊到懷遠城引誘宋軍。

對於西夏的小股部隊,韓琦任命環慶路副都部署任福率兵數萬自鎮戎軍經懷遠城,德勝寨到羊牧隆城,伺機殲敵,如地形不利於進行決戰,便尋找險要地方設伏,截擊敵軍。

在行軍過程中,任福聽聞鎮戎軍西路都巡檢常鼎正與夏軍戰於張義堡,便率軍前往。夏軍敗退後,任福便輕敵冒進到好水川。

在西夏的包圍圈中,西夏發揮出騎兵的優勢,來回衝擊,使得宋軍很快便失去鬥志,最終全軍覆沒。

好水川一戰,北宋損失慘重,朝廷震怒。西北守將多撤職謫調。北宋進入防守階段,從此西北邊境屢遭西夏侵略。

二、好水川之戰的失利分析

對於好水川之戰的失利,可以從兩個大的方向考慮,一是從宋廷對於此戰的猶豫不決,錯失了戰機;二是此戰過程中將領在指揮在指揮上的錯誤。

1、宋廷對於此戰的失誤

  • 宋朝長期以來的國策

北宋長期以來都是實行的重文輕武,以文官掌兵的政策,而且樞密院,邊將,三司進行三權分立,這種制度避免了出現唐朝後期藩鎮割據的局面,但也造成了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弊端,嚴重影響了軍隊的戰鬥力。

雖然在邊關流傳著“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嚇破膽。”的童謠,由此可以看出韓琦和范仲淹也是不可多得的帥才,但仍然無法避免北宋軍隊戰鬥力弱的特點 。

  • 決策層對於西夏的作戰意見不統一

在對於西夏的問題上,韓琦和范仲淹的意見一直是不統一的。

范仲淹認為宋軍缺少精兵強將,對西夏地利不熟,不易貿然進攻;而韓琦則認為在西北邊境各地駐兵防守,兵力過於分散,不利於防守,應集中兵力,進攻西夏。

兩人各執己見,導致了宋仁宗在作戰方案上搖擺不定,導致了戰機的延誤。就在宋朝內部還在為主動出擊還是堅壁自守爭吵不休時,李元昊趁機攻宋,導致了北宋不得不開始倉促準備防守,導致被西夏提前獲得了先機。

  • 宋廷急於速戰速決,以緩解後勤壓力

宋仁宗時期,宋仁宗為了避免武將在戰爭中長期掌兵,因此對於曠日持久的消耗戰並不贊成,而且當時宋廷對社會經濟控制有限,導致後勤壓力過大,因此,速戰速決一直是當時對外戰爭的主流。任福急於立功的表現就是與當時的大環境的一種契合,因此才會輕敵冒進與西夏軍進行決戰。

而正是好水川的失利給了北宋統治集團當頭一棒,開始放棄主動出擊的戰略,轉而採用步步為營,構築堡寨來圍困夏軍的新型戰爭形式。

2、將領的指揮失誤

  • 韓琦將令不明

主帥自相矛盾的命令是宋軍遭遇挫折的主要原因。北宋向來以制衡武將為主要的任務,即使是此次對戰西夏也不例外。所以,在西夏進攻北宋時,北宋任命涇源路經略使韓琦為總指揮,負責召集宋軍將領議事。但韓琦的這種召集只是受朝廷委派,並無力調動其它的軍隊。

經過多方面的考慮後,韓琦決定讓任福來擔任身入敵後的命令,讓其運動到西夏軍的後方以便夾擊西夏軍,另一方面,又考慮到戰爭的瞬息萬變,讓任福可以根據形式據險而守。

韓琦本意是想讓任福能夠隨機應變,但是卻導致了自身將令不明,即要求任福夾擊西夏軍,又可讓其憑險據守,這就導致了任福選擇哪個都不能算錯。

而在後來的戰爭中,選擇夾擊西夏軍的任福在遭到小股部隊的阻擊後,輕敵冒進,最終進入了西夏的埋伏圈。之所以如此,便是因為韓琦對任福不能進行有效的控制,同時命令又不能明確,最終導致了宋軍的失利。

  • 敵情不明,夏軍實施反包圍

敵情不明也是宋軍勢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之前的山川口之戰中,李元昊已經發現在對宋戰爭中,除了小股部隊引誘敵軍外,還可以主動出擊進行反包圍,尤其是在己方熟悉的地形下。

於是,在任福向羊牧隆城前進時,西夏的軍隊已經開始迂迴到後方,企圖將任福進行反包圍,而在明白了西夏軍隊的企圖後,任福選擇追擊西夏小股部隊,以找出西夏軍主力所在,提前進行決戰,避免自兩面夾擊。卻不想西夏兵力太多,而距離他最近的友鄰部隊朱觀、武應等部,也被夏軍牢牢牽制住,無法同任福會合。由此好水川的宋軍,瞬間成為了孤軍,逐漸走向了滅亡。

韓琦在下達任務時,不能做到對將領的有效控制,使得任福在行軍中擁有自主權,而在未明敵情的情況下,這種自主權就使得任福過於追求進攻,導致進入西夏軍的包圍圈,最終全軍覆沒。

結語

好水川之戰的失敗改變了北宋和西夏之間的攻受關係,使得北宋再也無力主動進攻西夏,而對於此戰的失利,究其原因便是朝廷內部統治階層在戰前不夠決斷,導致失去了先機,而宋廷自身的以文制武也導致軍隊的羸弱;在戰爭中,將帥之間不能形成明確的統領關係,導致命令無法徹底的實行,而在不明敵情的時候,仍急於進攻最終造成了全軍覆沒的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