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爱情、残酷的现实、精致的生活,诗经里的故事精彩纷呈

提到《诗经》,你会想到什么?

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唯美告白,

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睹物思人,

还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海誓山盟?

印象中《诗经》似乎是一本爱情诗集,但事实并非如此,《诗经》讲述的是西周至春秋的生活,而爱情只是平淡生活中有滋有味的一部分。平常人的生活不外乎吃喝玩乐、学习工作,而古代人的生活也是如此,只不过他们的生活背后,是现代人可能不知道的风俗礼仪。

向往的爱情、残酷的现实、精致的生活,诗经里的故事精彩纷呈

而《诗经是一本故事书》将其中的诗句变为一个个故事,不但降低了诗句的理解难度,还描绘出当时人们的生活图景,从饮食、工作、学习等多个方面展现出当时的礼仪风貌。

诗经里的故事,因繁琐的文化而精致

《诗经》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当时的礼乐文化。礼乐文化始于先秦,到夏商周走向成熟,周礼则是集大成之时。

《楚茨》讲述了周天子祭奠先祖的故事,现在我们祭奠祖先大多是在清明节扫扫墓,放些菊花,烧些纸钱给先人,但当时的祭祀礼仪相当繁琐。光是祭品种类之丰富,就让我们惊叹万分。周人的主食标配是六谷:稌、黍、稷、粱、麦、苽,最常见的主食是黍子,搭配羊肉,其他还有大米饭配牛肉,小米饭配猪肉等等,具体还要根据食物的五行属性和节令的五行属性进行搭配。还有我们现在常吃的豆瓣酱、甜面酱之类的调味酱,当时也是非常流行,而且吃什么菜就得配什么酱,十分讲究。这次天子祭祀就要备好二十二种酱,让祭品的美味升级,讨得神灵开心,庇护国家风调雨顺。

向往的爱情、残酷的现实、精致的生活,诗经里的故事精彩纷呈

祭品准备好了,作为司仪的“工祝”就会代表神邸致词,言说神灵带来的福祉,钟鼓齐奏,最后大家享受美味佳肴,叩首祝福。

除了祭祀神灵,还要祭祀同土地有关的各路神灵,祈求农业丰收。当时最重要的是“灶神”和“田祖”,祭祀依然要有精致的祭品和愉悦神灵的乐器演奏。

祭祀是大活动,自然要隆重守规矩,但日常着装的规矩也是不少。《都人士》中“狐裘黄黄”的着装,里面穿浅色狐裘,外一层的中衣是黄色的,服装搭配得很协调。不过你可不能直接穿着狐裘出门,外面要再穿两件衣服,也就是朝服或礼服,不然感觉就是穿着背心或秋衣出门,太不礼貌了。有身份地位的人穿的衣服自然材质更好,更为精致,百姓们主要还是穿麻布衣服。

向往的爱情、残酷的现实、精致的生活,诗经里的故事精彩纷呈

书中的小故事只是《诗经》折射出来的一个侧面,真正的周礼涵盖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既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国家大典,也有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具体规范,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规定。

这样的礼仪过于繁琐,或许是一种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但也正是这样面面俱到的礼仪,让古人的生活变得精致丰富起来。

诗经里的故事,因唯美的语言而动人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快乐喜悦的感情不过分,明明是哀怨的感情,却不至于让读者感情撕裂。读者感受到的是不浓不淡的喜悦和哀伤,却让人沉醉其中。

《诗经》中的用词并不华丽,甚至可以说是普通人都能说的大白话。一个樵夫爱上女神,自知配不上,便化作护花使者,默默守护祝福。《汉广》中用了8个“不可”,言说女神是自己追不到的存在,如南方乔木,砍柴的自己够不着,同自己又隔着又阔又长的江河,没有船只渡自己到对面,更无法游过去奔向她,只能默默愿望,祝女神一生幸福。

向往的爱情、残酷的现实、精致的生活,诗经里的故事精彩纷呈

这样的大白话很亲民,却恰恰是真实情感的流露。诗经里写的大多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他们没有司马相如那般的好才华,能够用一曲《凤求凰》抱得美人归,但是他们也渴望爱情,心里也有想表达的情感,不会说漂亮话,那就说实在话,词穷了,那就多说几遍。

诗经的另一个显著语言特点是重复使用叠音词

,而重复和音乐的美感息息相关。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风”是地方乐调,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音乐的美感来自咏叹和高潮迭起,一般音乐高潮的句子是重复的,因为重复可以强调最重要的部分,不断地升华感情。而诗经本来就是要配乐唱的,需要符合相应的节奏韵律,读起来非常朗朗上口,容易让大众接受。

向往的爱情、残酷的现实、精致的生活,诗经里的故事精彩纷呈

配上曲折的故事,重复的内容之中变动一个字,也能让人感觉到不同的心境。《关雎》中写参差不齐的荇菜,一会儿是左右流之,一会儿是左右采之,一会儿又是左右芼之,荇菜这个调皮鬼,就像女子一样,一开始滑溜溜地,完全抓不住,慢慢地能够着了,能拔下成为自己的所有物了。这样的情绪递进,不会让人觉得唐突,反而一步步落入甜蜜陷阱,感受到爱情的美好。

诗经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其反复的咏叹和精准的用词,将故事里主人公的感情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牵动着读者的心。

诗经里的故事,因共通的情感而传承

诗经那个时代距离现在已有2000多年了,但是读《诗经》,与古人对话,我们却不觉得有违和感,原因就是诗经里的故事,发生的年代虽然不同,但其中的感情从未改变。

我们老以为过去的婚姻是包办的,讲究门当户对,可实际上也有白富美嫁给穷小子

的情况。《卫风 珉》中的白富美为了爱情嫁给了穷小子,生活水平直线下降,生活一地鸡毛,而丈夫也渐渐显露出蛮劣本性,对她进行家暴。现在我们见到的不幸婚姻中就有这样的案例,白富美既后悔又哀怨,为了虚无缥缈的爱情放弃优越的生活,换来的却是地狱般的生活。

向往的爱情、残酷的现实、精致的生活,诗经里的故事精彩纷呈

也有所谓的上门女婿,《周礼》中明确规定,女方娶“入赘者”是可以得到合法登记的。而且入赘后,男子要改从女方姓,生的孩子也随母姓,可见当时的婚姻法律条文对上门女婿很不友好。这位上门女婿只能无奈地抱怨,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敢提及。

相比之下,现代的上门女婿境遇要好得多,但那种吃人嘴短、无可奈何的感觉却是相通的。

也有战友情、兄弟情,一直延续至今,不曾褪色半分。“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秦人在战斗中最简单的战友情就是两个人同穿一件衣服,同盖一条被子,生死与共,并肩相伴。面对共同的敌人,物资不足我们一起分享,大难当头我们一起前行,团结的我们必将取得胜利!《秦风·无衣》中句句慷慨激昂,鼓动着我们的同甘共苦之心。

向往的爱情、残酷的现实、精致的生活,诗经里的故事精彩纷呈

从古至今,我们的日常风俗习惯不知变了多少回,可那份人类共有的感情从未改变,也正是这样的情感力量,让《诗经》拥有传承千年的魔力。时至今日,提起《诗经》,我们仍然会为那些喷薄的感情所感动。

《诗经》的每一首诗短小精悍,情感高度凝练,精致的文化,唯美的语言,共通的情感,都在短句的背后。而《诗经是一本故事书》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隐藏的情感显露出来,讲述千年前的文化与传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