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中药,同时服用两个以上的方子有啥后果?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临床药学室主任、主任药师 梁智明□ 中医师 禤影妍

随着中医科普文化的传播,人们对中医保健知识越来越感兴趣。尤其是一些中医爱好者, 既想治未病,又要治已病,面对历代经典名方、民间验方、中医专家的效验方以及食疗方等,总想根据自己体质或症状“按图索骥”,活学活用地按方子下单。但应注意,自我用药通常会出现几个问题,导致药效抵消或副作用增多等:


喝中药,同时服用两个以上的方子有啥后果?

一是“一方到底”,有人觉得某个方子描述的症状和自己的如出一辙,于是就长年累月地服用同一个方子;二是“随意换方”,有人一个方子没吃两天,看到另一个方子的适应证似乎更适合自己,便频繁地“更弦易帜”,走马灯般换方子;三是“数方并用”,有的人自觉症状较多,保健要求也高,于是同时或交替使用几个方子,实施多方并举的“包围”战术。

中医药素有“用药如用兵”的说法,每张中药方子实际上相当于一场战役部署,不适时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战术,或频繁地更换战术,或多场战役同时打响,都难以取得最终的战略胜利。在服用中药方子的过程,应注意以下两个使用原则:

第一,根据病情的缓急选择服药时间。一般外感、外伤等急性病,因病情变化迅速,方子的服用时间多为2~3天,以便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病情较稳定的慢性病、治未病保健等,可连续服用1~2周,最长不超过1个月,然后根据病情需要,停药、调整用药或效不更方(继续使用原来的方子)。

第二,同时或交替服用的方子不宜超过2张。中医的灵魂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整体观是指人体内部的五脏六腑以及人体与自然界之间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内部,生理和病理变化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所谓辨证论治,是指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所收集的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根本性质后处方用药。每张方子的配伍如同作战上的调兵遣将,是按照中药的君臣佐使以及七情、归经等原则来考虑组方的,而中药之间有相恶、相反、相畏、相杀,多个方子同时或交替服用,违反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原则,还可能出现重复用药、配伍禁忌等因素导致的药效抵消或副作用增多的情况。

譬如说,一位女性患者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腹胀就诊,医生四诊后发现,其脸色晦暗、脸有斑点,还伴有痛经、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郁闷不适、脉象弦紧。看上去像脾胃和妇科出了问题,但经过辨证却是肝气郁结不舒,横逆犯脾克土引起的。中药名方逍遥丸疏肝健脾,一个方子就能从整体上标本兼治解决肝郁引起的系列症状,无需同时服用多个方子来治疗。再如,有人因表虚不固容易反复感冒,日常服用玉屏风散调理,不慎遇风寒感冒后,又加服麻黄汤发汗解表,这两个方子的作用互为冲抵,后者发汗使气随汗泄,抵消了前者的益气固表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