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孩子學習,家長要不要待在旁邊陪著?

情感說說


一定要陪伴孩子的成長,缺席不了父母的陪伴。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性格很愛學習。


優雅代碼


  孩子在家學習,父母要不要陪讀,這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也是一個熱門話題。接下來,我結合工作經歷,談一談自己看法。

  有以下兩種情況,父母最好要陪讀。

  第一,孩子剛入學,父母力爭陪讀,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育界,有一句行話,好習慣才有好成績。而小學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關鍵時期,尤其是剛入學階段。孩子天性好動貪玩,一般入學初期不適應規範化學習。這時父母再忙,最好抽出時間來陪讀,讓他們能坐得住冷板凳。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孩子從小養成良好學習慣,以後學習父母就少操心。今天陪讀,為了明天不陪讀。反之,有的家長因小學習慣沒有養好,導致後期不能專心學習,成績也不如意。即使花幾倍精力和時間來挽救,都難有收效。

  第二、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懶惰,怕學習。作為教師,我非常頭痛有一類孩子,對學習無所謂,懶惰,怕學習。他們上課不能認真聽講,佈置作業不能按時完成。老師大道理小道理說了一大堆,沒有效果。最後老師沒有辦法,採取強制措施,如把他們叫到辦公室,逼著在老師面前完成作業,或採取其它嚴厲的懲罰措施。可想而知,這一類孩子在校不能認真學習,在家若沒有約束,自然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對這類孩子,父母如果放任,不陪讀,結果可想而知。

  有以下兩種情況,父母最好不要陪讀。

  第一、孩子話多,小嘴巴停不住,父母陪讀變成陪孩子嘮嗑。曾經有幾個學生家長向我訴苦,他們孩子話多,整天在家喋喋不休,像個愛唱歌的百靈鳥。他們喜歡父母陪讀,因為可以一邊看書學習,一邊與父母聊天,很享受。父母不想聊,可孩子總能找出許多與學習無關的話題。一心二用,顯而易見,長期下去,父母陪讀不僅不能促進學習成績提高,反而起反作用。

  第二、孩子天性敏感,反對有一雙眼睛盯著他們學習,使之感到壓抑。孩子在小學階段,對父母依賴性強。但隨著年齡增長,到了高年級,他們要求獨立,要求有私人空間。有的孩子看父母偶爾走進房間,都不高興,懷疑是監控或暗訪。記得我高中時代,晚上看書,就不喜歡父母走進書房。當時也說不出理由,就是反感,不喜歡。

  以上所言僅是我個人淺薄的見解,孩子個性千差萬異,家長不要盲目聽從別人意見,主要還是根把自家孩子個性特點,選擇是否陪讀。


愛跳舞的書


我上高中時讀通學,每晚都學到很晚。母親常常陪伴到深夜。那時生活清苦。如果我去勞工分,我已是一個猛勞,是生產隊撈工分最多的人那個層次了!但我想讀書,跳出家鄉的窮山溝。我不但撈不了工分,還是一個消費者。於是我更加努力讀書。那麼,家長要不要陪孩子讀書呢?我覺得不能籠統地說要或不要。一是因人而異,二是有一個由陪到放的過程。讀一年級,一開始,要陪做作業、讀課文,如果孩子十把二十分鐘就將作業做得完全正確,讓孩子讀書,十分流利,很快能背,一字不差。那你只要隔一段時間抽查即可。同時,要引導孩子動手、閱讀、做力所能及的勞動,還可讓孩子在雙休天增長見聞等。如果孩子速度很慢,兩三個小時都不能完成一年級的作業,而且完成後,漢字就是一盤豆芽菜,還缺胳膊少腿或者多腳多手,算術就做得漏洞百出,錯多對少,那麼,家長要和教師勾通,分析原因,還要在方法上予以指導,甚至請家教。長時間陪伴跟蹤!有人有可能一段時間後會好轉,當然也有可能不會有好轉。但作為家長,有一分希望,就要作一百二十分的努力!還有介於二者之間的,一年級也要儘量抽時間陪,可放手時,則改為抽查。當然,南山楠竹,不束自直。也有孩子家長几乎不管,上北大清華當博導評院士的都有!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孩子上學,自己才是關鍵!別人的管理,最終都只能誘導他自己努力!自己不努力,則不論怎樣陪,不論送多少培訓,都是不起作用的!自己努力,加上主客觀條件都具備,即使不陪,也可能獲得最大的發展。回答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