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播:3年过去了,知识付费还好么?

直接向C端收费,变成所有流量突破天花板的“惊险一跃”,知识付费变成即游戏付费、直播付费、内容电商之后的又一“神器”。无法否认,知识付费已经成为流量变现的标配之一。

知识付费背后反应三大逻辑

一是移动互联网产品经历“杀时间”“碎片化时间”再到“节省时间”的设计转变。

日活千万说明装机用户占移动互联网总用户渗透率达到20%,APP排名进入TOP100,以此标准作为渗透完成的标志,查看SUPER APP日活千万的时间点,发现移动流量先后经历了图文、长视频、音频和短视频的迁移。为什么音频、短视频在长视频后?这背后除了有网络基础设施的影响,也反应了对于用户时间的争夺越来越激烈。

顺人性的娱乐行业已经在碎片化时间上分秒必争,逆人性的教育产品必须在“节省时间”上下足功夫,付费门槛帮助用户降低内容筛选的时间成本和注意力成本,知识付费以“半小时读完一本书”“每天10分钟囊括天下要闻”开始找到受众。知识付费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同行竞品,而是抖音、爱奇艺。

娱播:3年过去了,知识付费还好么?

二是互联网陌生人信任体系基本建立。

微博在微信快速发展期曾一度遭受看空,主要是由于在陌生人信任体系还未完善之时,信息传播效率、影响力远低于熟人社交,微博最终靠“加v”扭转了这一局面。用户逐渐认可“大v”的价值,KOL开始占据信任心智。

这些给知识付费做了很好的铺垫,找到“术业有专攻”的达人,为认可的用户推出知识产品,达人就是对“节省时间”的效果加成。一旦陌生人有了专业度的评判体系,知识付费就更像教育,向更专业的老师讨教更系统化的知识。

娱播:3年过去了,知识付费还好么?

三是互联网人群按兴趣分割的颗粒度足够细。

用户精准是变现的基础,移动互联网从刚需高频开始对人群进行粗颗粒归类,再到非刚需低频的小众分割,触达符合一定特征的用户越来越便捷。女性用户相对更容易分割,可以按生活角色,划分学生、职场人、妻子、妈妈,也可以按需求,划分服装、美妆、健康、情感,基本每一个领域都有独角兽级产品出现。

男性用户的捕捉相对困难,财经、体育是最大的品类。人群按兴趣分割的颗粒度足够细,知识付费产品sku才可以更丰富。目前知识付费处于“目录红利期”,除了英语学习、人文通识、职场技能,大量更垂直细分的品类还没有被触及,抢占品类或许成了目前所有知识付费公司的当务之急。

娱播:3年过去了,知识付费还好么?

重新审视知识付费,用户消费习惯已经养成,部分迁移、复制了购书行为。同时,知识付费行业也重构了传统出版行业,作者直接对接平台,取消了出版商环节。我国出版行业规模800亿元,其中成人图书市场大约600亿。

目前知识付费的行业规模不及成人图书的10%,付费人群不足3000万,类比视频网站接近2亿的付费用户规模,知识付费人群至少还有3倍增长空间。未来3-5年,知识付费有望达到150-200亿,即成人图书市场的25-30%,头部的知识付费公司流水有望超过20亿。

3年过去了,焦虑付费是否可持续的争论越来越少,知识付费已经在改变着我们的信息获取习惯。我们在路上听付费知识,知识付费行业也在路上。

娱播:3年过去了,知识付费还好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