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有什麼意義?我們又應該去怎麼閱讀歷史呢?

最近和別人討論的時候,突然被一個問題問懵了:“我們讀歷史,是為了什麼?”對於這麼一個突如其來的問題,讓我一下子陷入了一種沉思,以前似乎是從未想過這種問題,是啊,我們讀歷史,是為了什麼呢?

閱讀歷史,有什麼意義?我們又應該去怎麼閱讀歷史呢?

對歷史的喜愛,其實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的,但是我並不喜歡教科書上的歷史,教科書的歷史,枯燥,無趣,而又顯得那麼的教條。一點沒有歷史的趣味和生動,只有一個個所謂的標準答案。記得大概是2006年的時候,那時《百家講壇》非常火,我也十分的喜歡其中的易中天,覺得他把歷史將活了,本來看似很刻板的東西,在他嘴裡確實簡單易懂。同一段的時間,《明朝的那些事》也相當的火爆,它顛覆了傳統的寫史方式,將歷史寫成了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由此貫穿一整個歷史朝代,能夠讓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當時的環境和歷史的魅力。

閱讀歷史,有什麼意義?我們又應該去怎麼閱讀歷史呢?

之後陸陸續續看過不少歷史類的書籍,但是看得相對來說是比較雜亂的,不過我還是憑藉著自己的愛好一直在看。我也一直把歷史當作一種愛好,很長一段時間,並沒有深層次的去思考。我就是覺得,歷史十分的有意思,也十分渴望去了解歷史。慢慢地,我也發現了,歷史當中,很多的事情,和很多的人,和現在的人和事差的不多。慢慢的瞭解多了,對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也就看得很開了。通過閱讀歷史,我也能夠更加地去了解人性,對於現在很多人,我能夠更加的理解和包容。通過這些,我不但瞭解了別人,實際上也不斷的能夠認識自己,看到的人事越來越多,你就能看得越開,你內心的容量就會越來越大,從而你會越來越從容,越來越自在。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去讀歷史了。

閱讀歷史,有什麼意義?我們又應該去怎麼閱讀歷史呢?

同樣的,我們要怎樣去讀歷史呢?我們是以貫穿歷史脈絡的方式去讀一本書,還是以歷史當中的某幾個事件以審視批判的眼光來看一本歷史書?這個問題,我也思考了很久,我覺得,其實很多時候,不管怎樣去閱讀都可以,你可以通過某些歷史事件去讀,也可以貫穿脈絡再去讀。其實我這些年,我都是通過某些事件,去了解整個脈絡的。但是,不管哪種閱讀方式,我覺得,都需要去跳出一個固有的是非正誤的觀念,用一個較為客觀的眼光去看,這樣才能看出來很多的問題,才能發現事件前後之間的聯繫,才能瞭解這件事發生的真正的原因和背景。才能客觀地去看待這一段歷史。當你客觀思考之後所產生的觀點,才是一種不失偏頗的一種觀點。

閱讀歷史,有什麼意義?我們又應該去怎麼閱讀歷史呢?

在我閱讀歷史的時候,我就喜歡去追求歷史的真實,我渴望能夠得到當時歷史最真實的狀態,這樣我才能夠客觀的去看。歷史的發展,實際上是一種必然的發展,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有他一定的必然性。我們不要沉浸在自己的情緒當中,發生過的歷史,我們無法去改變,但是往往,我們瞭解這些,都是我們自身的一種財富,我們可以從這些事情當中吸取教訓,從而能夠來提升自己,從而讓我們自己不再去犯這樣的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